分享

马家乡出土酒器,可是酒器上有一件更珍贵的文物,需要单独保存

 历史解密坊 2022-05-05 发布于辽宁

四川省新都县马家乡出土一件青铜酒器,它本来并不是一件特别珍贵的文物,可是酒器上的一件物品,却让他显得特别珍贵,甚至需要放入地下保险柜保护起来。这件珍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0 年3 月,在我国四川省新都县马家乡附近的晒坝处,当地村民发现了一处古墓遗迹。考古专家听到消息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在保护发掘之后发现了一座长方形土坑木椁墓。此次出土的墓坑长10.45 米,宽9.2 米,距地表3.63 米,墓向正西。考古专家们在清理出墓葬外层的木椁时,居然发现该木椁居然全部是楠木所做,共用34 根长枋和12 根枋叠砌而成,由此可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与显赫。


不过考古专家们很快便陷入失望之中,因为在接下来的发掘中,他们居然在墓室内一无所获,按照道理来说,墓葬既然埋葬着贵族,墓内起码要埋藏大量随葬品,可眼前的墓室空无一物,显然说明其遭受过盗墓贼的盗掘。一时之间,颓丧之气弥漫于考古队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对该墓抱有希望。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考古专家们垂头丧气之时,一个好消息突然传来,墓室之下居然发现了腰坑,坑中出土了众多的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是青铜器,更重要的是,埋藏在腰坑中的青铜器,居然都呈现出金黄的光泽,它们居然没有任何生锈的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青铜器之中,有一件青铜器显得尤为特殊,它就是一件青铜壶。青铜壶为提梁铜壶,整体呈直口状,其颈部稍有收敛,为溜肩、鼓腹、圈足状。壶盖微微凸起,上有四个提钮,肩上还饰有一对称兽头铺首衔环双耳,壶身以棕绳为提梁,由一短绳连于盖钮与环之间。从通体来看,提梁壶全身素面,显得尤为朴素,完美显示出主人的艺术追求。据考古专家称,此次在马家乡发现的棕绳作提梁铜壶,是在四川为首次发现的提梁铜壶,其出土意义巨大。


谈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感到好奇,提梁壶虽然稀有,但也是古代贵族常用的铜壶,为何马家乡古墓铜壶却受到如此重视呢?原来,真正让考古专家们重视的并不是铜壶,而是铜壶上看似不起眼的提梁。铜壶提梁究竟如何特殊?原来,考古专家们意识到,古蜀国距今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埋在地下的古物必然也会遭受到严重的腐蚀,作为金属的青铜器不会腐朽尚且可以理解,但一件小小的棕绳却为何能经受住时光的摧残呢?

考古专家们经过研究,对棕绳不朽之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考古专家们认为,腰坑上面的棺木看似与腰坑无关,其实它的作用非常巨大。楠木棺材的耐腐蚀性注定了它的永存,因此可以长时间的密闭腰坑的坑口。腰坑被完全密闭之后,其内部就形成了无氧气的环境,一些有害细菌就无法在其内生存,继而能让让棕绳得以保存。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腰坑里面的清水也为保存棕绳提梁做出了贡献,文物界有句俗话叫作干百年,湿千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意思是物品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保存百年,在极度湿润的环境下可保存千年,而在不湿也不干的环境中,却只可以保存半年,由此也能发现,腰坑中的清水对保护棕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棕绳提梁铜壶被研究完毕后,考古专家将其拆解为两部分,铜壶部分被送入博物馆进行展出,而棕绳部分却被加以保护,送入保险柜中进行保存,毕竟两千多年前的棕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文物。

因为一段珍贵的棕绳,普通的铜壶也成为了传奇的宝贝,由此可见,风水也是能轮流转的,两千年前,铜壶是红花,而棕绳是绿叶,两千年后,棕绳却成为了红花,铜壶是绿叶,如此想来,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考古》 黄李著 山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