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管理中的5个容易被忽略的小技巧,你都知道几个?

 书语人间 2022-05-05 发布于河北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725本书

《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职场第一课·印象管理》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聊到了提升印象力的五大实用技巧,分别是:树立形象标志、以退为进、熟悉性法则、双倍出击、记忆种植。不知道你开始在生活里使用它们了么?

接下来,灵遥则将继续为你带来五个容易被人忽略,但对日常印象管理非常有效的方法。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01.

两声招呼的力量


见面打招呼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礼节,它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对于公司新人来说,主动与同事们打招呼,能够让大家更快地认识你,是与周围人快速熟络起来的法宝。

反之,每次碰面都漠然或者回避,没有任何语言及动作的交流,会给他人留下难以接近的印象。这显然会影响到我们的职场人际关系和日常工作的开展。


那么,在公司里,如何通过两声招呼,展示我们对别人的关注与尊敬,体现我们的真诚呢?

1. 微笑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打招呼,那么就先给对方一个微笑吧。微笑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是我们与他人沟通情感的重要语言。

2. 声音

除了微笑之外,打招呼的声音也非常重要。声音太小含糊不清,对方听不真切,会感觉你并非真心实意地想打招呼。合适的音量应以双方可以听清楚为宜,可以正常交流就好,无须刻意掩饰或者宣扬。同时要注意,打招呼时的语速不能太快,否则有敷衍之嫌。

3.  表达专注

在打招呼的时候,无论是微笑示意还是开口说话,我们都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对他人的基本尊重。如果有交谈,一定要仔细聆听对方说的话,切不可未等对方说完就急急地走开。

4.  变换方式

总是用同一种招呼用语显得单调乏味,其实我们可以有一些变化。除了常用的你好“Morning”(早)等,我们也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或同事身上的亮点,比如新发型、新着装等来打招呼。经常变换一下话题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继而加深对你的印象。

5.  留意称呼

对于初到公司的新人,还不太熟悉怎么称呼别人时,则需要多多留心观察了。听听身边同龄或同级别的同事是如何称呼对方的,用心记下来,下次遇见也用同样的称呼主动与对方打招呼,往往能够给对方带来一丝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而对你印象深刻。

最后,在公共场合遇见同事,如果距离比较远,那么无须大喊大叫地打招呼,注视着对方,当两人目光相遇时,微笑着点头示意就可以了。



02.

五分钟等待的价值


人们往往会通过一些小事来判断对方的性格特征,其潜在的意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人。虽然这种预判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它是我们的大脑快速处理繁杂信息的一条捷径。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成功者不过是更好地利用了时间。无论是在商业活动中,还是在职场社交圈,诚实守信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遵守时间恰恰就是守信的一种表现。

反之,经常迟到会让人觉得你缺乏可靠度。对于经常迟到的人来说,总是有太多的意外发生,比如熬夜了”“起晚了”“堵车了”“临时有事耽误了”……这些看起来是外部的原因,其实大多都是为自己的拖沓而找的借口。

如果你真心不想迟到,你就能够做到不迟到。经常迟到的人,其实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迟到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经常迟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好习惯来打败它:无论是上班还是开会,面试还是赴约,请提前5分钟到达,预留出等待的时间。


提前到达,可以让我们从容不迫,为每一件事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到达,可以让我们遵守时间,不失信于人,获得他人更多的尊重与信任。

利用好这5分钟的等待时间,打开电脑,整理一下办公桌面,泡上一杯清茶,然后查看自己的工作备忘录,开始梳理一天的工作流程,你就是领导眼里那个最靠谱的人。

03.

切磋交友


大多数职场新人虽然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但是也懂得职场竞争的残酷性。

为了能够给上司以及同事留下好的印象,有些新人选择了埋头苦干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自我摸索、自我求证,从不向他人求助,意欲塑造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善于钻研的好形象。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在周围人的眼里留下了有点孤傲、高冷、不合群的印象。

而虚心寻求建议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善于沟通、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等印象。那么,具体来说,我们该如何通过寻求建议,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认可呢?

1.  尽量不提开放式的问题

向他人寻求建议时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并不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无谓的时间浪费。如果是向上司这样提问,那么必然会导致上司对其产生疑问:这明明是布置给你的工作,为什么要反过来问我呢?

2.  尽量不提二选一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指对方在回答时答案只能二选一,非AB。因为如果对方不愿意再继续聊下去,或者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沟通,那么这个话题就终结了。你很难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3.  大胆提出带有引导性的范围限制性问题

限制性问题是指给对方一个具体的讨论范围,从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事项上。而引导性是指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对方从自己思考的角度去剖析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获得解决方案。比如,你可以抛出两个方案,告诉对方你的考虑,然后请对方帮助参谋一二。



04.

情感共鸣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可见沟通并非单一的内容传递。有效的沟通意味着信息被准确地传达与理解。只有双方就对事物的看法与理解基本达成一致,才是高效的沟通。这种一致性叫做情感共鸣。

想要在沟通中实现情感共鸣,我们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要有“同理心”。它是指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去感知、把握与理解对方的情绪和情感。

人们都喜欢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人,因为共鸣代表着一种高度的认同与默契的达成,在此过程中,良好的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具体来说,我们则要在沟通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语气、神态以及一些肢体语言的变化,并及时地做出回应。比如,在接到客户投诉时,首先肯定对方的想法,这确实非常令人生气,来让对方感受到你们站在同一战线上。

另外,有助于情感共鸣的技巧有以下三个:

1.  创建有利于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

一个糟糕的环境很难让人有更多的沟通欲望,这种情况下尽量长话短说,不谈重要的、严肃的内容。与客户约见,要安排适宜的环境,布置良好的氛围。好的环境能够给人带来好的心情,而好的心情能让沟通更容易达成共识。

2.  先入为主争取共鸣的机会

工作中的内容交谈难免会枯燥乏味,在正式开始沟通之前,不妨先找一些双方的共同点来交流,以产生共鸣感,比如在听到对方的口音来自自己的故乡时,用家乡话回应。

3.  准确复制对方的情感

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情感的表达,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赞扬或者批评、钦佩或者失望、激动或者感伤等。认同对方的情感并准确复制,可以让双方快速地建立起共鸣感。

比如,在对方与你分享工作的喜悦时,带着满心的喜悦祝福对方,认同对方,那么对方会愿意和你畅谈下去。



05. 

先思再言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开口说话的确很简单,但是想要把话说好却需要下一番功夫。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们说话也一样,需要先思再言。要知道,人们说话的目的是沟通信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而,我们开口说话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伤害他人。

这要求我们在说话之前我们先思考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说的时候应该怎么说,然后再发言。不能只图自己一时口舌之快,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其次,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大家想法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说话的目的在于交换彼此的想法,而不是争辩输赢。

最后,如果你不清楚如何才能得体地讲话,可以先多留意他们讲话的方式,然后用心去感受和分析这样讲话的好处。

另外,你可以在说话前按照下面这六个方法反思自己接下来要说出的话,养成得体好习惯:

1.  Why——为什么要谈这个内容?

开展谈话之前应当先明确一点,此次谈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交换意见,那么可以谈。如果与交流主题毫无关系,就没必要讲。

2.  What——所谈内容的客观情况是怎样的?

即将谈到的内容是有所根据的客观事实吗?它能否促进双方友好地交谈下去?如果可以,那么请继续开展话题。

3.  Where——在什么场合谈?

如果是在正式的场合,我们要讲的话应当严谨、谦虚。而在非正式场合,则不宜用严肃的口吻说话,换成轻松的语气更佳。

另外,我们还需要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在他人高兴的时候应当用具有同样气氛的语调讲话;而如果对方正处于低落期,兴高采烈的说话方式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幸灾乐祸,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4. When——在什么时间谈?

如果是在工作的时间,最好只谈工作上的问题,不谈私事。同样,私人时间也不适宜讨论工作。

5.  Who——与谁谈?

与不同的人交谈,应当注意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以及对方的性格。与性格很急的人交谈,不适合慢吞吞地说,应直奔主题;而与慢性子的人说话,语速不能过快。

6. How——应该怎样来谈?

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怎样说才能够让对方更好地接受,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核心。我们可以以不伤害对方、不产生误会、不破坏氛围来作为怎样去说的原则。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