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词别轻易说出口,不然会毁了你的幸福

 菊hrfedifd9e 2022-05-05 发布于浙江

今天的故事来自《第四期使命心理学网络研讨会》,标题对应第一个故事:在原生家庭里,“原谅”这个词不要轻易说出口,因为原谅意味着“谋权夺位”,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教育长辈如何做人。

01

关键词:如何原谅我的爸爸?

问:我今年31岁,研究生,从小出生在一个姐妹比较多的家庭,我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农村。

我家确实也有重男轻女,但我向冷大提问的问题当中,实际上没有涉及到重男轻女这个问题,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怎么原谅我的爸爸

我能够理解我的妈妈,虽然小时候我妈妈经常指责我、情绪不稳定,但我都能够理解她,因为她一个人带我们姐妹四个很不容易。

我接受了我妈妈的样子,我做出了改变,会对她表达出我的爱意。比如每次回到家我喜欢抱她,像小女生一样撒娇地抱她,所以,跟我妈的关系现在还是好的。

始终不能原谅我爸爸从小他很少在家每次从外边回来的时候经常跟我妈吵架甚至打我妈我不能够接受不能够原谅这样的男生。 

我也经常跟我妈说一句话“如果是我,早就跟我爸离婚几百遍了”,但现在我爸妈的关系挺好的。

他们两个现在是一种相互陪伴、相互扶持的关系,可我内心里没办法接受他。

答:对于上述故事,有三个地方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父性的力量缺失,会让人无法克制。

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过程,都要回到三角关系看待这个问题。作为子女,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想到父母位置上”的冲动。

这里的三角关系,是指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结构关系。如果父亲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母亲站在母亲的位置上,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三角结构是平衡的、稳定的。

而如果孩子站到母亲旁、站到母亲的位置上,或者站到父亲旁、站到父亲的位置上,这个三角结构就失衡了。

上述女主所说的“如果是我,都不知道跟他离婚几百遍了”,这里面其实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代入感:“我要成为我的妈妈,并且要决定她的人生剧本该怎样展开,我已经数百次谋划要为她写一个剧本了,但她总是不听我的。”

这是非常可怕的动力要知道,我们永远无法代替另外一个人活着 

所以,我们要学会克制。

为什么上述女主没有学会克制?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的生命里没有父亲的位置。一个不懂得克制的人一定是因为TA的生命里没有父亲的位置。

为什么没有父亲位置就没有办法学会克制呢?

因为性的爱里有一种很重要的力量——规则,即知道什么话什么话不;知道做对了得到什么做错了失去什么

一旦父性的力量缺失,就会导致我们的人生没有规则;而一旦没有规则,生命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没有克制。 

第二,比起原谅,我们更需要表达感谢。

对于这次的研讨会,我们做了小小的统计和观察,发现本次个案落地是研讨会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一场。在座的不仅有很多硕士、还有多位博士。

这很有意思,我在思考:为什么这一场硕士、博士数量这么高?为什么这么多硕士、博士对原生家庭不满?或者是想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

如果是想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硕士、博士的受教育程度高,对情感质量的需求也相对较高。而且有解决的意愿和学习行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如果来参加研讨会是出于对原生家庭的不满,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寓意着积累很多的知识;“为道日损”,意味着要拆除知识带来的一些限制。

也就是说,生命当中产生的「小我」知识堆积起来的所谓的小我,是功能还没有完善的自我。

好比上述故事,女主不管是学识、人生体验,还是各种各样的维度,毫无疑问是可以全方位超过她父亲的。

她也确实已经无数次地鄙视过自己的父亲,比如:她用了“原谅”这个词。

用第一部分所说的“谋权夺位”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因为如何原谅,就意味着她比父亲还要高。

这已经不是父亲在自己的生命里没有位置的问题,而是已经在父亲的头顶上,站在奶奶的位置上试图代替奶奶教育自己的父亲。

从这一层面上看,也反映了她认为奶奶没有成功地教育父亲怎么做人。 

我非常能够理解女主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她爸爸在她儿时很少在家,给家人的陪伴很少;而且每次回家经常和她妈妈吵架、甚至打她的妈妈。这对于当时年幼的女主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情感缺失和情感冲击。

我也非常理解很多人为什么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愤怒,我知道这肯定是因为感觉自己从小被不公平、不合理地对待过。

我自己也曾对父母不满。我也曾问过我的咨询师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原谅我的父母?”他非常合格,他沉默不语。

关于这一部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洞见“我们没有资格原谅我们的父母除非父母故意地、恶意地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了伤害”。 

后来我遇到了一个改变我生命的导师团队海灵格夫妇。当时海灵格夫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想对你的父亲说什么?”

印象当中我可能说了七八句,每一次都被她说不是。最后她和我讲了一句让我感触非常深的话:

有一个词在你生命里从来没有对你的父亲用过,这个词叫'谢谢’。你从来没有你的父亲说过感谢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场景,我那时感觉瞬间直接连接了通道。因为我确实从小到大都没和我父亲说过一句“谢谢”。

她还和我说了一番话:“也许你觉得你今天获得的一切都是你奋斗而来的,通过白手起家在中国有了一个很好的事业,但你至少要感谢他。是他作为通道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他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你没有今生的所有体验。就仅凭这一点,你也应该感谢他。”

这番话对我触动极大,后来我回家就对我父亲说了“谢谢”,而且发现原来我父亲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当然,此番分享不是想和你说你是对的或错的,我只是在讲我的旅程。

我曾经也有过这种心态,觉得父母给的不够,甚至觉得他们也伤害了我,从而有过“该如何原谅”的想法。

但后来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我没有资格原谅他,而且我连最基本的感恩都没有做到。我需要感恩他们给了我生命。 

第三,如何走我们的父母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句疗愈我的话:父母已经给予我们他们所能给予的一切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父母没有给予我们足够好足够多的东西因为我们总认为他们还能给更多,但却不知道:当时的他们,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 

关于这一点,或许直到我们为人父母、站在一个付出者的位置上时,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没有一个父母想把事情搞砸;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故意想当一个坏父母的;就像绝大部分的人在结婚的时候都真挚地想要白头到老、想要好好互相对待,但能力有限。 

怀疑他们的意愿,是大错特错、诛心之论。因为事实恰恰相反,他们有百分百的意愿,只是没有能力。

我可以说得再通透一点,也许他们有一个非常强烈“想把全世界最好的给我们”的意愿,但他的能力只能给这么多

比如不断被人提及到的“重男轻女”议题,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

有的人会抱怨说“他们明明有能力给我更多”,但我们要看到一件事:他们确实有能力给弟弟买房子,但他们没有能力超越这种“重男轻女”思维的局限性。即只看到了他的经济能力,却没看到他的心理能力。

不像你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跟我连接,更不像你有这样多的学习资源成长同伴 

所以,在这个维度上来讲,我最终跟父母的和解动力来自什么?

来自我最终发现他们已经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他们已经做了他们能做到的最好的,他们有百分百的意愿。

信任他们百分百意愿的时候,就可以接受他们没有能力的事实,他们只是因为没有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生来不辜负自己的过去。一个新的好剧情,才对得起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所以,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你想要成为的你之间需要创造什么变化、做哪些事才能够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

02

关键词童年辱骂,让我有了缺陷

问:我今年25岁,我家有三姐妹,我是老二,还有个姐有个弟。从小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家照顾我们三个。

可能我们三个年龄比较相仿,吵的时候很吵闹的时候也很闹妈妈很崩溃的时候会打人打得特别狠,骂的话也是辱骂的那一种很难听

我的童年有辱骂、有暴力,还有父亲的缺失,让我的性格会在工作当中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

遇到那种说话比较强势的或者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我会一下子反应很慢,好像把我的感官都给关闭了一样,很难一下子反驳对方对我做出的不公平事情。

等到好一会之后我反应过来,那个人已经走了,我又只能留在原地慢慢地消化,挺无奈的。

想问一下冷大,我应该怎样打开自己的心结?

答:心理学里曾说到过,自动化反应模式往往跟原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

上述故事女主,可能就在暴力创伤中形成了一些自动化反应模式。

在面临不公平的事情时会迟钝、感官像被按了暂停键,从表达上看其实像是一种保护机制。可能在过去遇到创伤的时候,也曾用过这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我们经常讲觉察即改变,当你发现问题所在的时候,其实改变已经开始了。

在这个时候,就不要苛求自己说我要求我的反应快一点”,得给自己一点时间这样才能发现自己已经在改变了 

比如过去都没有觉察到自己迟钝,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是最大的问题,但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不知道,就会慢慢地去改变。

所以,不妨再给自己一点时间空间,慢慢地改变。

另外,在别人再次批评你或者很差感受时,可以对方我心里很不舒服。

图片
5月8日(本周日)下午14:00-17:30,冷爱老师将开启第六场「使命心理学个案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做个高情商的人,欢迎在人际、职场、亲密关系中想提升情商、表达交流能力议题,以及想学习使命心理学的同学扫码报名参与。
最后,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欢迎观看视频,关注我的视频号呦!

如果你也有以上的情感困扰,或想在亲密关系里成就更好的自我,可以点击公众号菜单栏《提问冷爱》以及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直接向我提问。

主创团队:冷爱 方赏 
图片
博主简介:潘升,笔名冷爱,情感畅销书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