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有一座辉煌的六朝古都叫“邺城”

 浮生偷闲 2022-05-07 发布于安徽
守护国保 / 传承文化


作为《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相信大家对曹操与铜雀台早已耳熟能详。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铜雀台究竟存在于哪座城市里?因为这座城是一个遥远的古代地名,遥远到距今有两千年之久。

图片

我们都知道江苏的省会南京向来以“六朝古都”而闻名,而在差不多同时的北方其实也存在着另一个“六朝古都”,这就是被称作“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的邺城。

邺城现如今以遗址的形态分布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20多公里处的乡野之间。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之中,邺城,这座“六朝古都”可谓声名显赫。它曾经是一座重兵防守的军事要塞,是一片香火鼎盛的佛教乐土,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之都。但在历代的天灾人祸之中,这座都城却逐渐湮没在时间的灰烬之下。

图片

邺城,北邻河北邯郸,南抵河南安阳,是中古时期的国际性大都市。自春秋至北周,邺城存续了1200年,繁华几度。后汉三国南北朝时期,这座城市作为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近四个世纪,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个国家的首都。

图片

从三国起至北周大象二年终,邺城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相始终,兴盛了近四百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匈奴、鲜卑、羯、氐、羌西走南下,轮番弯弓射雕、走马逐鹿中原。那些骁勇将士、王侯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在漳河边亮相。

图片

袁绍、曹操、石虎、冉闵、慕容垂、高欢、兰陵王、宇文邕,历史的浪花淘尽了这些叱咤风云的大英雄,唯留下漳河两岸的青青麦田、黄沙白草。袁绍葬在邺城东北,曹操高陵在邺西南,邺城隔开了曾是好友又是对手的两人。高欢、高洋、兰陵王陵杂侧邺西丘陵,被后代演绎成曹操七十二疑冢。那一世世的帝王乱象也成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图片
曹操高陵考古工作照

漳河孕育了邺城,是邺城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山西,出太行后折向东北,与滏阳河、滹沱河合流汇入渤海。西门豹曾在这里投巫、开渠。曹冲曾在这里称象。兰陵王曾在此破阵。西侧太行山雄险巍峨。彼时的邺城北通冀州,东临齐鲁,南接汴卫,西扼并州为“天下腰膂”之地。控滏口沟通太行东西,扼太行更有南北通衢。

图片

洹水、淇水在其南,滏阳在其北,加上诸多运河,构建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向西南奔洛阳、长安,更是通向遥远的地中海,沟通了丝绸之路东西。由于战争破坏,加之漳河水迁徙无常,现漳河水在清中期改北流为东向,河水向东穿流邺城,将邺城冲毁殆尽,这里已看不出曾经的繁华。一马平川,放眼远眺,麦地和果园在远方逐渐缩小,满绿中零星散落着几个村庄。

图片

今天的邺城,仍可见铜雀三台、潜伏城门、转军洞,赵彭城佛塔塔基、讲武城、曹操高陵、甄妃墓,北朝皇族墓葬群,小南海石窟,灵泉寺石窟,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修定寺塔,道凭法师烧身塔等等遗迹。

图片

三国时,王粲曾作《从军诗》:“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曹魏的邺城,除了仗剑讲武,还有那三台之上,余音不尽的词曲诗赋,伴着箜篌悠远、埙声幽咽,充溢在邺城微醺的空气里。那激越长啸的世子曹丕,那悲凉婉转、行吟“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那御风而行的洛神“甄宓”。以“三曹”“七子”为中心,“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建安文人。

图片

他们大多豪爽任侠,不及世事,终日对弈高歌、煮酒论剑。他们恣意山水,放荡形骸。这些神仙人物:褒衣博带,神与物游;服药、饮酒、清谈;重容止,讲才性,风流自赏,直“不似世中人”。北朝时邺城引入北地的粗犷豪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原雅音、南人吴歌、北人西曲,交相激荡。邺地文化也成就了陆令萱、冯小怜等女中风流。

图片

亦文亦武的邺城,经历了真实的冷兵器战争,数次攻城、灌城、屠城、焚城。史载石虎捋掠妇女做“两脚羊”随军兼以充作军粮,惨烈至极。游牧民族的剽悍尚武、中原民族的儒雅古拙、南人的婉约细腻相碰撞,激发出蓬勃生机。华夏经过这血与火的洗礼,为天下大同奠定了厚重的基调,酝酿辗转终成大唐气象。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文意所绘名作。《洛神赋》是三国时曹植笔下的浪漫主义名篇, 原名《感甄赋》。相传“洛神”之原型为曹丕妻甄氏,曹植在邺城留守期间爱上她,数年后因其伤逝而作此文。

图片

三台是邺城纪念碑式的建筑,位于西垣北部,因墙为基,体量硕大。曹魏时始建,为宫城背倚。铜雀台居中,北为冰井台,南为金虎台。三台相距八十余米,半空中以吊桥连接。“三台列峙而峥嵘……亢高台于阴基,拟华山之削成……附以兰奇,宿以禁兵。”伫立三台,可俯瞰全城,可见三台是不折不扣的军事基地。月朗星稀,啾啾虫鸣,三台又被赋予了旖旎多情的色彩。铜雀台上才子佳人吟诗作赋,背后却是无尽的杀戮和阴谋。

图片

后赵时,三台崩塌,赵天王大单于石虎重修,倍于其旧,华丽甚于曹魏。南城范围,仍存有相传是曹操手植的柏树,与三台同岁。至东魏、北齐,三台的地位锐降,但仍闪耀着北朝文化的斑斓。公元556年,齐文宣帝高洋发丁将三十万营三台,在旧基上“高博之,大起宫室”。天保九年,三台成,改“铜雀”为“金凤”,“金兽”为“圣应”,“冰井”为“崇光”,军事作用逐渐为饮宴、游乐所代替。北周灭齐后,周武帝下诏毁撤邺城三台。韦孝宽平尉迟迥之叛,焚烧邺城,三台再次被毁。隋唐及其后,三台已变成纯粹的文化符号。

图片

邺城的模式是历史的先锋,开启了后世中国乃至东亚都城的统一格局:单一宫城、三重城垣、整齐划一的棋盘状里坊。这是在世界都城建筑设计史上不朽之处。经历了从古代走向中古,从编户齐民走向世家士族,邺城从城市规制到都城建设都走在了文明的前沿,堪称城市规划史的里程碑。

图片

曹魏邺城的单一宫城制度、以北为尊、明确的功能分区等特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曹魏邺城以西北高台为控制点,渐次向东、向南展开。宫城位于北部西侧,背倚三台以为屏障,负阴抱阳,环绕禁军、官署。东西中轴大道将城市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主门东门建瓮城,城市北半部为尊,西部为皇家用地、东部贵戚用地,南半部位卑,以平民里坊为主。南城门开以单数,发展出南北中轴线。在法天和崇人文的张力下,像汉长安一样,邺城又再经历了一次从东向南转向演进的轮回。平城、洛阳城继承了邺北城后期的风格,并向围棋盘样式进一步迈近。

图片

较之洛阳,东魏北齐的邺南城的设计不受前代建筑掣肘,愈加中规中矩,交泰门、朱明门、阊阖门、止车门、端门之天子五门和太极殿构成中轴线,既强调了中央大道在都城规划中的对称作用,又强化了皇帝坐北朝南向自然崇拜的胜利。邺南城继承了邺北城前期单一宫城制度和后期中轴线对称制度,构建了由城墙、马面、城门、城壕有机组合臻熟的防卫系统,具备科学合理的道路网络、给排水设施。

图片

全城东西对称、整齐划一、功能分区的平面布局,直接影响了隋唐长安城以致后代王朝都城的规划布局。以城墙、坊墙、道路将城市分割成棋盘状,分布宫庙、苑囿、库藏、衙署、宅舍、宗祠、庙观、里闾、市肆、作坊。

宫城分布在中心天元位置,内城绕环其外,“其堵堞之状,咸以龟象焉”,周置近方形外郭城。宫城供皇帝所居,西为主,东为辅。内城分置衙署、府第、宗庙,重量级设施在宫前中央大道两侧分布。郭城多里闾、市场、寺观、祆祠、作坊,近郊布置礼制建筑及墓葬。城内四百坊大小,苑囿、宫庙、衙署、兵营、作坊、佛寺占据大量空间,仅余二百余坊居住,三县分割而治,名称可考七十多个。

图片

在东北郭、西南郭城,发现了北方最早的官营瓷器作坊,地近东、西两市,工商业发达。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都城逐步发展成为三重城垣封闭的棋盘式里坊制城市,并与三垣天象说以互文——以紫微垣为宫城,以太微垣代表皇城,以天市垣投影郭城。曹魏邺城对汉洛阳因革并张,东魏北齐邺南城直接开启了隋唐禁苑和南城里坊共同构成外郭、皇城与宫城南北分置紧凑结合位于天元的布局,并影响到古代日本的藤原京、平城京,朝鲜的平壤城、开城及汉城。

图片

汉晋时,尚书省成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侍中围绕皇帝成为中枢决策机构。这种双轨并行制,反映在宫室制度上,即是汉唐间独有的宫省骈列制——西为主轴线皇帝禁宫,东为次轴线尚书台省,和流行的紫微宫天象相合。观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子居于人间,居所模拟天象五官之中宫,将宫城置于都城中央天元处,取象北辰。《论语》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曹魏邺城北部偏西为宫城,西为文昌殿区,东为听政殿区,三台为起风水处。文昌殿,南对阊阖门;听政殿,南对司马门。尚书台在门殿间分布。当年,曹植正因为私开司马门而被疑忌。后赵石虎迁都于邺,依然按照天象布置宫城,北建齐斗楼,以应北斗之象。
东魏北齐邺南城宫城西侧轴线自南往北为阊阖门、止车门、端门、太极殿、朱华门、昭阳殿、玄武门。朝堂、尚书省在东,南对司马门。邺南城宫样式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宫省制度的完善与总结, 否极泰来的格局,终结了自北城以来的旧的礼制,同时开启隋唐新的礼制。尚书省作为中央政府,自汉至唐,由决策机关向行政机构演化,位置和皇帝渐行渐远。至唐代时,更将宫城压缩、内城单一化为皇城,尚书省不再作为宫城次轴线,并和卿寺百司迁至宫城南侧皇城中,成为后世都城的标准样本。

图片

位于佛都邺城南韩陵山之上,曾经是神武皇帝高欢以少胜多大破尔朱联军之地,今仍有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兵接刃于斯场,车错毂于此地……靡旗蔽日,乱辙满野。”在这厮杀声中,伴着西域胡商的驼队,西去取经和东来传道并行,佛教在邺下充分发展,逐渐玄学化并在魏齐之际达臻顶峰。在响堂山、常乐寺、小南海灵山寺,修定寺,灵泉寺,仍能约略见到邺下佛教之盛况。南方重义理,上承魏晋以来传统;北地尚禅修,下接隋唐之宗派。邺中佛学兼收并蓄,华严、法华、法相、净土、禅、律及三阶教根植于此。《法苑珠林》:“高齐六君二十八载,皇家立寺四十三所,译经一十四部,度人二百余万。”魏齐一代,境内寺塔超愈三万,出家修行人占十分之一强。邺下大寺略计四千,见住僧尼仅将八万,讲习相距二百有余,在众常听出过一万。

南北朝时,佛教在邺下充分发展,逐渐玄学化并在魏齐之际达臻顶峰。通过响堂山、小南海,道凭石堂,水浴寺等几座石窟以及众多的佛塔寺院遗迹,世人能约略见到邺下佛教之盛况。

图片

2012年春节,千佛出世,铜雀飞云。大批皇家佛像在漳河河滩横空出世,一座坑内一次出土2895件,大多背屏式和单体圆雕,汉白玉材质保留有炫目的贴金、彩绘。工艺精湛、题材丰富。释迦、阿弥陀、卢舍那、多宝、药师、思惟太子、弥勒、观音、双菩萨立像,或宝相庄严,或沉思,或微笑,或澹然。身姿妙曼舞动的飞天、佛座下蹲踞的护法神狮、菩提树宝相花、摩尼珠仰覆莲,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图片

历史走到北朝末期,北周的外戚杨坚篡夺了宇文家的政权,时任镇邺大将为效忠北周皇室的尉迟迥,炯不服,举义旗,数州应。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坚遣韦孝宽率军攻邺,炯兵败自杀,孝宽尊杨坚命将相州,魏郡,邺县三级行政机构和军民迁至邺城以南四十五里的安阳。将邺城放火焚烧,熊熊大火数月不息。从建安十五年到大象二年,作为北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370年的六朝之都“邺城”就此消失,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沦为北方一座籍籍无名的村镇。

图片


在此由衷感谢张子欣先生,赵学峰先生,张文奎先生,付天峰先生,李延亮先生对我研习邺文化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