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机“李氏清暑益气汤”的临床运用

 各种药方 2022-05-07 发布于福建省
牛淑平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是明代名医汪机喜用的一个名方,从其对此方的临床运用就可看出其在治学上所调强的:“学贵疏通,不可执泥”精神。这里举《石山医案》中的有关“清暑益气汤”运用病案分析总结如下:
一、治疫:
   [例一]:一人年弱冠时,房劳后忽洒洒恶寒,自汗发热,头背胃脘皆痛,唇赤、舌强、呕吐,眼胞青色。医投补中益气,午后谵语,恶热,小便长。初日脉皆细弱而数,次日脉则浮弦而数,医以手按脐下痛。议欲下之,遣书来问。
   予曰:疫也。疫兼两感,内伤重,外感轻耳。脐下痛者,肾水亏也。若用利药,是杀之也。古人云疫有补、有降、有散,兹宜合补降二法以治。别清暑益气汤,除苍术、泽泻、五味,加生地、黄芩、石膏,服十余帖而安。
   按:汪机《石山医案》中有专门的“疫”病一门,古文献中应指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现在人们把“温疫”学的建立归功于晚汪机之后的吴又可,值得讨论。本病例是由于过度房劳后肾水亏损,又感疫疠之邪,气阴两亏。故用清暑益汤加减:因肾水已亏,故除去利水湿的苍术、泽泻、五味子。加生地清热滋阴;加黄芩、石膏清热之品以治发热头痛之症状。
二、治疟
   [例二]:一妇形色脆白,年五十余,忧劳,六月背疮。艾灸百余壮,疮散病疟。身热,自汗,口渴,头晕,呕吐,泄泻,不进饮食,寒少热多。自用清暑益气汤,病甚。予诊左脉浮微,似有似无,右脉浮小,按之不足。
   曰:病虽属疟,当作虚治。依方而用清暑益气,固与病宜,但邪重剂轻,病不去耳。令以参、术加作五钱,芪三钱,茯苓一钱,陈皮七分,甘草五分,煎服病退。
按:患者六月暑湿郁毒发疮,灸治疮散,但百壮的疗程已使患者邪去而正气难复,因体虚而疟作。先自行用清暑益气汤,病未减轻反重。诊脉见浮微小,皆为气阴不足之证,故汪机认为是“邪重剂轻”,故加大了参、芪等药的用量,药到病除。
   [例三]一人年近三十,形瘦淡紫,八月间病疟。予诊之,左脉颇和而驶,右脉弱而无力。令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服之觉胸膈痞闷,遂畏人参,更医作疟治。而疟或进或退,服截药病稍增。延至十月,复邀予诊。脉皆浮小而濡带数,右则尤近不足。
曰:正气久虚,邪留不出,疟尚不止也。宜用十全大补汤减桂,加芩倍参,服之渐愈。
按:体质形瘦素虚,邪重剂轻,本应加重参芪等药用量,患者反畏人参,结果正气久虚,邪留不出。故扶正为急,以十全大补而愈。
三.治暑
   [例四]:一人年三十,六月因劳取凉,梦遗,遂觉恶寒,连日惨惨而不爽,三日后头痛躁闷。家人诊之,惊曰脉绝矣。议作阴症,欲进附子汤。未决,邀予往治。
曰:阴症无头痛。今病如是,恐风暑乘虚人于阴分,故脉伏耳,非脉绝也。若进附子汤,是以火济火,安能复生?姑待以观其变,然后议药。次日,未末申初果病。寒少热多,头痛躁渴,痞闷呕食,自汗,大便或泻或结,脉皆濡小而驶,脾部兼弦。此非寻常驱疟燥烈劫剂所能治。遂用清暑益气汤减苍术、升麻,加柴胡、知母、厚朴、川芎,以人参加作二钱,黄芪钱半,白术、当归各一钱,煎服二十余帖而愈。
按:六月贪凉,寒逼热郁不发,而见阳症似阴,真热假寒症。汪机不为假象所迷,辨证入扣,以清暑益气汤加减:加重参、芪、术、归等补气阴之品用量,减苍术、升麻燥烈,加柴胡、知母、厚朴、川芎清热透达,调服二十余贴而愈。
四.治秋燥
   [例五]:歙县呈坎罗斯聪之弟斯俊,形实而黑,病咳,痰少声嘶,间或咯血。居士诊之,右脉大无伦,时复促而中止,左脉比右略小而软,亦时中止。曰:此肺、脾、肾三经之病也。盖秋阳燥烈,热则伤肺,加之以劳倦伤脾,脾为肺母,母病而子失其所养。女色伤肾,肾为肺子,子伤必盗母气以自奉,而肺愈虚矣。法当从清暑益气汤例而增减之。以人参二钱或三钱,白术、白芍、麦门冬、茯苓各一钱,生地、归身各八分,黄柏、知母、陈皮、神曲各七分,少加甘草五分,煎服。
或曰:《明医杂著》云凡病喘嗽咳血,肺受火邪,误用参、芪,多致不救,谓何?曰:医者意也。徒泥陈言而不知变,乌足以言医?人参虽温,杂于酸苦甘寒群队药中,夺于众势,非惟不能为害,而反为人用矣。孟子曰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此之谓欤。患者闻之喜曰:非通儒者,论不及此。锐意煎服,月余而安。
    按:这是一例秋燥伤肺见咳、痰少声嘶、间或咯血患者,由于秋日燥金主令,肺属燥金,故燥气内应于肺,燥邪为病的特点是“燥胜则干”,即秋燥病本身就有明显的津液干燥症状,且极易化热传里,加之素为伤倦伤脾、房劳伤肾之体质,所以清热益气生津为最佳治疗方案,汪机以清暑益气汤加减:去黄芪加白芍以敛阴;去泽泻用茯苓以加强补脾之功;去青皮用陈皮加强理脾,并缓峻烈破气之性;去苍术、升麻、葛根燥性走窜之品,加生地以清热养阴润燥;同时加重原方的参、术、麦门冬、当归诸药的用量,用药丝丝入扣。
五.治劳倦内伤
   [例六]:郡侯张歉斋公,年逾五十,过劳怠倦,烦闷,恶食不爽。居士诊之,脉浮小濡缓。曰:此合东垣劳倦伤脾之论也。冬春宜仿补中益气汤例,夏秋宜仿清暑益气汤例,依法守方,服之良愈。又常虑子迟,居士复为诊之,曰:浮沉各得其位,大小不逾其矩,后当有子,果如所言。
按:劳倦伤脾,重在护脾。冬春以补中益气调养,夏秋以清暑益气调养。
六.治纵欲
   [例七]:福州李俊,年三十余。忽病渴热昏闷,面赤倦怠。居士诊之,脉皆浮缓而弱,两尺尤甚,曰:此得之色欲,药宜温热。其弟曰:先生之言诚是也,但病热如此,复加热药,惑矣。居士(注:即汪机)曰:经云寒极生热。此症是也。肾虚寒者,本病也;热甚者,虚象也。譬之雷火,雨骤而火愈炽,日出火斯灭矣。遂以附子理中汤煎热冷服,三帖热渴减半,再服清暑益气汤,十余帖而安。
按:纵欲伤肾,本虚标实,阴证似阳,先以附子理中汤治本,再以清暑益气汤标本兼顾。
   [例八]:汪世昌,形肥色紫,年逾三十。秋间病恶寒发热,头痛,自汗,恶心,咯痰,恶食,医以疟治。居士诊之,脉浮濡而缓,右寸略弦,曰:非疟也,此必过劳伤酒所致。饮以清暑益气汤,四五服而愈。
按:症似疟,但汪机精于脉诊,并结合望诊,诊为过劳伤酒,过劳伤脾,纵酒湿热。以清暑益气汤,药到病除。
总结:
   1.重参芪:据初步统计,在汪机的近200例医案中,运用参芪的占60%以上,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以人参、黄芪为主药,汪机认为:“人参黄芪补气,亦补营之气,补营之气即补营也,补营即补阴也,可见人身之虚皆阴虚也。经曰'阴不足者,补之以味’,参芪味甘,甘能生血,非补阴而何?又曰'阳不足者,温之以气’,参芪气温,又能补阳,故仲景曰气虚血弱,以人参补之,可见参芪不惟补阳,而亦补阴。东垣曰血脱益气,仲景曰阳生阴长,义本诸此。世谓参芪补阳不补阴,特未之考耳。”因为汪机善用参芪,现在人们多将汪机归属于“温补派”,从汪机对李氏“清暑益气汤”的临应运用,可深刻认识“温补派”治疗暑热患者的方法理论。
   2.重脾胃:统计记载汪氏运用参芪的125例中,从脾(胃)肺论治者109例占87.2%。清暑益气汤中参、芪、术、陈皮、神曲等皆为健脾补中和胃之品。经曰脾胃者,水谷之海。但脾胃受伤不一,经曰饮食伤脾,又曰劳倦伤脾,又曰忧思伤脾。与夫房劳、大怒、大惊,莫不皆伤脾与胃也。是以诸病亦多生于脾胃,此东垣所以拳拳于脾胃也。汪机强调:“脾胃有伤,非藉甘温之剂,乌能补哉?经曰脾胃喜温而恶寒,参、芪味甘性温,宜其为补脾胃之圣药也。脾胃无伤,则水谷可入,而营卫有所资,元气有所助,病亦不生,邪亦可除矣。故诸病兼有呕吐泄泻、痞满食少、怠倦嗜卧、口淡无味、自汗体重、精神不足、懒于言语、恶风恶寒等证,皆脾胃有伤之所生也。”也就是说,汪机认为虚人大多责于脾胃,因为脾胃健,则营卫有所资,元气有所助,病则不能生。从上述病例可见,无论是女色伤肾、秋燥伤肺、还是劳倦伤脾;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汪机皆能统一于脾胃论治中,而药到病除。
   3.善变通:清暑益气是对暑病耗伤津气的治法。现在一般多认为:病者高热不退,口渴、烦躁汗多、神疲少气、苔黄白而干、脉虚数无力等暑热耗气伤津者,多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一钱五分。西瓜翠衣一两,莲梗五钱,黄连一钱,石斛三钱,麦门冬三钱,竹叶、知母,甘草各二钱,粳米五钱。)若虚人挟湿而病暑者,或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脾湿不化,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则以《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宜:黄芪、人参、白术、陈皮、神曲、泽泻各五分,苍术、升麻各一钱,,麦门冬、当归、炙甘草各三分,黄柏二至三分,葛根二分,青皮二分五厘,五味子九枚。
   汪机运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善灵活变通,不仅体现在用此方治暑瘟以外的疫、疟、秋燥,以及内伤杂病,更体现在灵活变通的加减中,或作为治病主方,或作为兼治调理方。汪机指出:“又谓参、芪性温,只恐积温成热;又谓参、芪补气,尤恐气旺血衰。殊不知有是病用是药,有病则病气当之,何至于积温成热、气旺血伤乎?且参、芪性虽温,而用芩、连以监之,则温亦从而轻减矣。功虽补气,而用枳、朴以制之,则补性亦从而降杀矣。虚其滞闷也,佐之以辛散;虑其助气也,辅之以消导,则参、芪亦莫能纵恣而逞其恶矣。”但汪机强调:“须以参、芪为主,其他诸证,可随证加入佐使,以兼治之。但佐使分两不可过多于主药耳。”
   4.精脉诊:在汪机的辨证论治医案中,每一例都是经过精确的脉诊后的辨证治疗。从上述的仅有几例中就可窥见一斑。有许多医案都是患者在诸多庸医误治后,延误或加重了病情的情况下,求诊于汪机,而汪机往往都能拨乱反正,药到病除,凭的就是精确的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