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咏流传丨他走后的第46年,为什么我们总忘不了这位“少年”?

 海西洞庭楠书房 2022-05-07 发布于湖南省

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9月

19岁的周总理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

毅然决定赴日留学

笃志寻求革命真理

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

他用一首气魄雄伟的七绝

向世界传达这份义无反顾

立志救国的决心

很难想象

这是一位19岁少年的作品

透过当时的照片

可以看到周总理坚毅的眼神

和眉宇之间坚毅的气质

即使在今天

也依然能跨越时空给人力量

一曲高歌唱响19岁周总理的壮志

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上

经典传唱人蔡程昱用浑厚高亢的美声

歌咏着周总理饱含激情的理想

“若没有火炬,我们做启明的星;

乘巨龙腾飞,凝聚烈烈青春之力。”

热血沸腾的一曲

展现了在风雨激荡的年代

寻求真理的年轻人远渡重洋

站立于船头远眺大江的画面

舞台上屹立的巨大风帆

象征着周总理东渡日本求学

立志改变国家落后状态的决心

当时的他清楚地知道

要成为这个民族的掌舵人

就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真理

来带领中国人寻找到方向和光明

“大江歌罢掉头东”

此诗起句气势雄伟

周总理把赴日求学

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

“掉头东”源由梁启超

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报之愤慨:

“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诗中还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

表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

并借南朝画家张僧繇“破壁”之说

表投身革命的豪气和决心

革命家陈天华曾留学日本

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

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

世人谓之“难酬蹈海”

周总理在最美的人生年华

写下最热血的壮志诗篇

这是一位爱国青年的脚步

亦是一段赤子之心的锐意青春

一幅守护58年才公布的手迹

蔡程昱谈及选择这首诗的原因

是因为他曾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见过这首诗的手迹

品读到“难酬滔海亦英雄”一句时

心中顿时像有一团火焰在烧

那一刻

19岁周总理为理想奋不顾身的气魄

感染着年龄相仿的蔡程昱

而这幅手迹今天能被世人瞻仰

背后还有一段惊险曲折的故事

1919年初,周总理回国投身革命

临行前,题此诗赠予同窗好友张鸿诰

张鸿诰1926年回国

两人再次见面时

周总理劝同窗切勿留存

与自己相关的书信文件

于是,张鸿诰毁去了所有信件

却用性命作赌一直保存这幅手迹

他裁去落款,重新装裱

再和其他字画放在一起

才让这幅字躲过了一次次的搜查

周总理在世时

这幅字并没有机会被看到

直到1977年初

为了悼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张鸿诰将珍藏了58年的手迹

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这幅真迹才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

都说字如其人

在这幅手迹中

周总理的行书,点画沉着

笔力遒劲,一气呵成

我们常形容一个人“丰神俊朗”

用来形容周总理的字很是合适

由字及人

周总理的风骨尽显其中

一生鞠躬尽瘁,严于律己

除了舍身为国的气魄

生活中的周总理

还亲身诠释了何为

“言辞信,动作庄,

衣冠正,则臣下肃。”

周总理的警卫曾说过一个故事:

一次,周总理连续开了好几天的会议

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未合眼

短暂休憩后,警卫却告知

十分钟后马上又有外宾需要接见

尽管疲惫不已

周总理还是说:

“给我一点时间

我去刮个胡子。”

过了良久,盥洗室仍不见动静

警卫悄悄打开门

眼前的画面却让他心疼不已——

周总理站在洗手台边

一手拿着剃须刀

另一手轻握毛巾

就这样以站立的姿势睡着了

鞠躬尽瘁的周总理

就是这样为国为民

一如诗中“群科济世”

“面壁十年”的宏愿

他用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

却用最赤诚的关切对待着人民

周总理为人民留下的财富

不论是诗篇还是言行

到如今依然令人敬佩

这是一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亦是一位为国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

爱人者,人恒爱之

2022年1月8日

是周总理逝世46周年

周总理的“美”是人格之美

更是中华之美

这样的精神与风骨

不仅是中国形象的缩影

更像一盏明灯

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