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蛭的临床应用体会(全文)

 麤龘驫 2022-05-07 发布于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10-01

水蛭,别名、马蜞、马蛭、蚂蟥、水马贴等。其药性平和,为血肉有情之品。《本草纲目》记载,水蛭“遂恶血、瘀血,破血积聚,治折伤坠扑蓄血有功。”张锡纯云:“水蛭味咸,故善入血分,为其原为噬血之物,故善破血。”现药物学记载其主要功效为破血逐瘀、通经、利水道,常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瘕、蓄血等症。近年来,对脑血栓的治疗也有良效,水蛭入汤剂一般2~3g,而在脑血栓的治疗中可用至10~20g;在临床应用时,可配合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涤痰化浊等药物,现将临床应用之体会总结如下:

1 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案1 崔某,女,43岁,因外伤后右下肢肿胀半月入院。查体:右大腿根部大片青紫瘀斑,右下肢肿胀,肤色紫红,微热,触痛,按之凹陷。彩超示:右髂骨静脉扩张,内径1.36cm,可见1.3 x 0.7cm低回声团块,股静脉内径1,1m,血流较左侧减慢。诊断:右下肢股静脉血栓形成。经服用中药汤剂,配合静滴扩容类药物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后加用生水蛭研成粉,装入胶囊服用,每次8粒,每日3次。病人渐感疼痛减亦消。后彩超复查均正常。

2 气虚致瘀

案2 王某,男,62岁,2012年11月21日初诊。左侧上下肢麻木无力,言语蹇涩,伴头晕目眩、身困乏力、食少纳呆、心悸胸闷、面色萎黄、舌质黯、脉弱无力,血压14/8kPa,心电图示:T波低平,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治疗半月后,稍有好转,转中医科治疗,诊此脉证:过劳伤气,气虚致瘀,经脉被阻,血性不畅。拟活血化瘀,益气升阳,温中健脾。药用:水蛭15 g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 桂枝10g 升麻5g川芎10 g 当归15g 柴胡3g炙甘草6g,水煎服,忌生冷。服用上方10天,症状好转,原方稍加减继续服用20天后,左侧肢体活动已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嘱其饮食调养,配合锻炼,劳逸有度,勿情志刺激。为巩固疗效,以黄芪建中汤2日服1剂,连服月余,后随访一切正常。

3 体会

易生用,忌炙用。 通过临床观察,用生水蛭活血化瘀疗效远大于炙品,张锡纯认为“炙之,则伤水之精气”,现代药理研究,水蛭中含有水蛭素等,水蛭素具有抗凝、扩容作用。而生水蛭中所含水蛭素远多于炙水蛭。因水蛭腥咸异常,使人闻之易吐。将水蛭研粉,装入空心胶囊,每次6―8粒,每日3次。用量以病之虚实而定,新病瘀血多实,宜量重以祛瘀,久病多虚宜量轻。总之,水蛭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凡见瘀血阻滞之证,只要辩证准确,用之愈早,疗效愈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