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时节春耕正当时,也是春笋上市的旺季,时光倒流20年或更早一点那个时候的农村少年在礼拜六下午和礼拜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到山上讨笋子,回家剥笋子。自家吃为主,也还有家长拿去卖。 在我们村子附近有句关于笋的顺口溜:
山笋肉,水笋壳;灰么头笋子最难剥。 这句顺口溜简单形象的概括了我们常见的野笋的品质分格,山笋肉多壳少,水笋壳厚肉细,灰么头笋是细而且容易断。剥起来费力费时。 讨笋子有乐趣可以在上下山的过程中吃到一些野果,女孩子还会采一些野花插在发间或拿回家用玻璃瓶养着,添加了生活的乐趣。与此同时讨笋子也有危险,就是被蛇咬的危险,特别是一种有保护色的竹叶青,贵池土语称“青蛇标”,剧毒,它一般出现在大块头的绿叶上,体积小加上有绿色的保护,不容易被发现,容易被误伤,这也是我们小时候讨笋子最惧怕的事情。办法总比困难多,前人提醒我们,我们有了应对办法,就是讨笋子时带一根木棍,先把笋子四周敲一遍,在拔笋。
拔了笋回家剥壳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大家结伴上山,笋讨的少显得能力差,但是讨的多回家剥壳又增加了工作量,用小刀画一个口子,或大拇指甲掐着甩,再缠绕在食指上两次,一篮笋子剥下来,手指头又酸又痛,甚至还会肿。 四月中上旬拔野笋做菜,到了月底就要上山拣毛竹叶,也就是就是毛竹笋的笋壳了,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拣毛竹叶有两个用途:一是新鲜的毛竹叶用来撕秧草,因为五一就要扒秧插田了,陈年的稻草很脆,容易断,于是就用锥子把新鲜的毛竹叶撕成窄条备用,在扒秧时拿来扎秧把子。 第二个用途是年底母亲做千层底要用的一种衬料,定型用的,据说也有吸汗的功能,这个时候一般是母亲或奶奶,坐在板凳上把一片片毛竹叶在腿上卷成一个筒,捆起来,再串起来,挂在屋前屋后晒干,完全晒干后,再剪开,垫在床草上,经过半年睡在上面人体碾压,这些毛竹叶就平平整整了,就是纳千层底的衬布了。 新时代的今天,农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曾经的童年往事留在记忆里,偶偶回想,弥漫着年少的气息和家乡泥土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