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 67 苍麻丸

 了然3z5ctoaa2w 2022-05-07 发布于广西

顽固性的咳痰喘,咳嗽看似简单,却并非容易治疗,一导致咳嗽的病因太多,《内经》曰“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肺易受到其它脏腑及邪气的影响而发病,外感内伤亦可影响到肺。二肺为娇脏,娇是娇嫩,对治法、方药的要求高,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徐灵胎说:“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余以此证考求四十余年,而后始能措手。”

  “治病必求于本”,不能见痰治痰、见咳止咳,应从整体出发,考虑脏腑间关系及互相影响。痰饮水湿可导致肺宣发肃降失常从而表现为咳痰喘。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虽从肺里咯吐出来,但根源在脾胃,六经辨证是太阴病,脏腑辨证是脾胃失健,是痰饮水湿的基础。湿性黏滞,留恋不解,难以速去,久治不愈,关键在于湿邪为患遏阻气机,使脾的上升与肺的下输功能减弱。

   许公岩先生认为脾为关键,升脾宣肺,使湿去痰消,而咳喘速愈。选用苍术麻黄效果最为理想,二药协同共具升脾宣肺之功,则阳通痰消湿化,脾复健运,痰无所生,则咳痰喘自愈。

   苍麻丸体现了气机升降理论。中医看重气的功能,首先气要足,不能虚,其次气的运动状态不能失常,比如气滞、气逆、气陷等。

  气为血之帅,津血同源,气也是津之帅,维持了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津液代谢,气出问题了,津液代谢、血液循环随之出现问题。

  气的运动,就是升降学说。《内经》云:“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息则气立孤微”。自然界的气机循环,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五脏皆有升降,肝升于左、肺降于右是大循环,在脾胃中,脾升胃降是小循环

   在饮食入胃的水谷精微生成过程(即津液代谢),脾胃降,维持水谷津液的正常代谢、敷布濡养五脏。脾居中焦,斡旋四旁,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之气的升清降浊是维系人体气机升降平衡的重要因素。

  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正常的津液不能升清降浊,停聚于局部为痰饮。痰饮是病理产物,也是新的致病因素,阻遏脾胃的正常升降运化、气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变证百出,“为喘为咳,为呕为泄……。”

  苍麻丸即体现了升降理论的临床应用。

  很多人认为痰饮水湿属于内伤,用东垣学说来论治,东垣学说擅长用参术芪(方名补中益气、升阳益胃、补脾胃泻阴火升阳等)配合风药(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麻、葛根、陈皮等偏于温燥药)来健脾升发清阳。徐灵胎说:东垣执专理脾胃之说,惟以温燥脾胃为主……纯用升提香燥,意见偏而方法乱。对此我们暂且不论,但东垣用药确实以温燥、风药运用为主,确实对脾胃有一定影响

  三仁汤提出宣上畅中渗下之法祛除痰饮水湿畅中即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关键环节。许老治疗咳喘病,注重恢复脾肺升降气机,使脾之清阳升,肺气肃降。

  苍麻丸中莱菔子化痰理气通腑以助胃气下行,推化痰湿桔梗辛平以复脾肺之升降功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和”,就是使脏腑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有实邪者攻之而去即是和法,若是痰湿已蕴热,清热祛湿亦是和法;若脾虚痰湿内停,则健脾祛湿即是和法。调达气机,邪气祛除是根本。

   积食阻滞于肠与积湿黏腻均可造成脾运不健、脾被湿困,而使痰浊之邪上泛于肺,多见苔腻、纳呆、腹满不适、大便黏滞不爽者等症状。

  湿邪粘滞留恋不解或邪有所附,单采用健脾祛湿、芳香化湿、散湿、燥湿、渗湿、利湿等,湿邪难除.用莱菔子等大力推化“推化痰湿”法,急复脾肺气化的本能,消除体内痰湿水饮,因势利导,使湿浊之邪有出路,使咳痰喘明显减轻,亦是和法范畴。

  莱菔子,萝卜的籽,药味相对平和,能推痰降气、宽中和胃,具行气、化痰、通腑、降气为一体,如三子养亲汤中亦有莱菔子。个别患者初服可能有泻下作用,甚或发生腹痛,只要不太严重,可继续服药,可以认为是湿邪从大肠而祛的一种反应。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有消痰、通腑、消食的作用,所以吃萝卜后排气会多一些,莱菔子的力量比萝卜更大。枳术汤、枳术丸中枳实配伍白术,攻补兼施,但枳实偏于凉,对于寒湿,把枳实换成莱菔子,莱菔子和术配伍,祛湿健脾

  推化法临床中亦多有运用,如攻逐痰热的礞石滚痰丸,轻法频下的枳实导滞丸,推化寒湿苍麻

  苍麻丸紧扣病因病机,苍术、麻黄合用肺脾同调,桔梗、莱菔子宣降气机,推化寒湿,以方测证,苍麻丸适应证为痰湿在里而热象不显者,即寒湿在里。从六经角度,苍麻丸适应证为太阴病的痰湿内蕴。从脏腑看,属痰湿、寒湿困遏肺脾。

  寒痰湿邪在里多见:痰多且粘稠,胸脘满闷,食纳欠佳,四肢乏力,腹胀不适,大便粘滞不爽,口不渴,舌苔厚腻等,这也是苍麻丸的典型适应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