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c,中医讲,黄芪是一种温补类的中药,被誉为“补气之王”,因此从黄芪的性状上来说,黄芪性温,因此容易助长体内热邪,产生实热,体内实热过盛便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 2个方法,巧妙化解黄芪上火 1、体内湿气重的人 有些患者表面上看上去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实际上并非气虚症状表现,而是体内湿气太重了,湿气太重直接导致患者偶发口干,口臭,且有手脚冰冷,食欲不振等情况。湿气没有及时排除体外,同时又喝下过量黄芪水,那么就容易引起上火。 针对这一种人,在饮用黄芪泡水调养身体时,建议适当地放一些菊花,一般5-10克左右。菊花具有散风清热的作用,与黄芪搭配,可有效的起到降火气的功效。此外,菊花还有治疗耳鸣,眩晕,头晕等效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清脑的重要物质。 2、体内阴虚者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体内阴虚患者往往因久病上身,内事频繁所造成的。它主要的症状表现在身体消瘦,心烦易怒,口干少苔等。老年患者还会有腰间酸痛,走路乏力,遗忘,头晕耳鸣等。此时一旦过量地服用了黄芪,就会加重病情,还会导致上火。 患者为了避免上火,可在使用黄芪中加入少许麦冬,既可以起到补气,也能起到滋阴作用。体质阴虚的人平时多吃一些滋阴的补品,比如黑木耳,银耳,枸杞,海参,阿胶等食物。尽量少吃一些燥热温热的食物,如羊肉和狗肉。 每天喝一杯黄芪泡水,会得到哪些好处? 部分人服用黄芪虽然容易上火,但是好处也很多,那么每天喝一杯黄芪泡水的人,可以得到哪些好处呢? 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虽好,但这7类人要少吃 1、阴虚患者 因为黄芪性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如果必须服用,需要搭配生地、天冬、玉竹、麦冬等药物服用。 2、湿热患者 此类患者服用黄芪水,会加重口干、口苦等症状,可搭配黄连、黄岑、茵陈等利湿热的药物服用。 3、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在接触一些药物后,身体常伴有系列过敏现象,轻微者几天后自行消失,严重者需就医解决。黄芪水具有特别强的药用功效和价值,但是部分人群在服用黄芪后易出现身体瘙痒等过敏症状,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 其次,有些人过分追求药用价值,服用了大量的黄芪,大量的黄芪堆积在人体肠胃里,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过敏者是不宜服用黄芪的。 2、风热感冒患者 黄芪水性温,常喝黄芪水会加重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患者在患病期间伴有咳嗽,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风热感冒本身人体内火旺盛,服用黄芪要注意量,控制好一次用药的量,才不会导致出现病情恶化。 3、月经女性 黄芪是一款中药,对女性的帮助特别大。但是月经期间,女性是不能吃黄芪的。如果吃了黄芪,容易出现月经不调,月经月经淋漓不止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黄芪水是用来补气的,月经期间服用后,女性的身体功能运行会发生滞涨。 4、孕妇 黄芪虽有补气的作用,可对孕妇是非常不利的。孕期间喝黄芪水容易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甚至会造成更严重未知后果。特别是早期孕期,胎儿的情况还不是很稳定,喝黄芪水会给胎儿带来负担,建议孕妇不要服用。另外孕妇怀孕期间,经常发生便秘,容易上火。 5、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患者常伴有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所以是不能服用黄芪的。同时,易疲劳是肺结核疾病的特点,患者平时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疲倦,休息片刻情况稍有好转,发生盗汗时甚至会湿透全身,部分患者伴有胸痛的症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