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人性善恶

 z55j03b55 2022-05-08 发布于江西省

人在书中不孤独

图片

孟、荀、韩三位先生的思想,对我们思考社会、人生、人性有很大的帮助。先放一个观点:儒家认为,人性都是可以被改造的;而法家认为,人性都是可以被利用的。

图片

首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典故——“孟母三迁”,又称“孟母择邻”,典故出自汉代文学家刘向,后多用于父母亲为孩子教育煞费苦心。

虽然孟母三迁的真实性存疑,但这个故事却揭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

《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皆为与之化矣……

千百年来,这些话依然有效,环境对人的影响可太大了。比如,我们常说逆境成就人才,可是,逆境也能埋没更多人才。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期望恶劣、压抑的环境,能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不教孩子那些关于社会、人性的阴暗面,是希望她日后即使不被温柔相待,仍旧在心中留存善意与期许。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或许其深意在此。孟子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性本善。他这个观点,其实有很多人不认同。

不过,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说的那样——我们尽可怀疑哲学家的理论,但不要怀疑他的智商。

所以,无论我们认不认可“性本善”,我们最好先不要怀疑孟子的智商。且看他是如何思考的。

图片

正如某些西方哲学家认为的那样——人有两种知觉,外在的叫感觉,内在的叫反省。孔子门徒曾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其实,这就是叫我们去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

孟子也是这样,他是从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开始的。他认为心和别的器官不一样,它能思考,而别的器官不能。

比如,耳朵、鼻子、眼睛、舌头、皮肤这些,不仅不能自己思考,还可能被外界蒙蔽。被欲望冲昏了头脑,那就可能要接受“冲动的惩罚”(可自行脑补刀郎的歌)。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思考,尤其应该关注理性的思考。在关注自己内心活动的过程中,孟子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比如我们见到别人遇险,总是会产生一些瞬间的惊骇与同情。

图片

孟子把这些瞬间归结为四类,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类情感(或心理)波动,又被称之为四端,即四个善良的苗头。

并且他认为这四端之心刚好与儒家的“仁义礼智”四德相对应,恻隐之心就是仁,不忍人之心就是义,羞恶之心便是礼,是非之心即为智。所以,孟子认为,人性本身是有善的苗头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

进而他认为,没有善的苗头那就是没有良知了,没有良知那就是禽兽,或者说禽兽不如了。这种善又被称之为良知、良能,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

那为什么又有恶的存在呢?孟子认为,恶不是善的对立,恶只是善的缺失,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善被外界遮蔽,逐渐失其本心造成的。所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这便是孟子的性本善大意,具体的学习过程,我想应该类似于家庭教育、课堂教育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关注自己内心的活动。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应该多多反省、反思自己,去捕捉自己的感觉、感情体验,抓住自己的思维火花、思考过程,把那颗被放逐出去的本心给找回来。

性善说其实是非常伟大的洞见,他回答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至今我们仍在用他的观点,如果哪个人道德败坏,我们就严厉地说,他不是人,是禽兽,甚至不如。这就是非常严厉的指责了。有这个苗头,扩而充之,成其大体为大人,成其小体为小人。

孟子说的这个四端,应是人在面对同类危险时的同情。恻隐之心,比如看一个人快坠楼了,我们马上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警觉紧张得不得了。并且主动施救,这个行动就不是出于什么利益、名声的考虑,完全是出于道德心,这就是仁。

康德也认为,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别的目的,那他还不算有道德。比如一个商人,他为了自己生意好做,才坚持做诚信买卖,我们最多说他是个好商人,但决不能说他是个大好人。如果这个商人,完全是出于道德,就是为了诚信而诚信,哪怕生意不好也不偷工减料、缺斤短两,那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有道德。我们每个人,承担一个社会角色,往往规定了对他人的利益,而如果完全是利他,又好像显得不那么真实。

图片

再来说说荀子的“性本恶”,我选取分享的,是荀子的“性恶论”,校友们也可选取别的角度。荀子的“性本恶”观点,其实与孟子的“性本善”并不矛盾。

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心有思维功能。其中,孟子注重道德心,或者说是心理上的情感、道德体验,而荀子则更加注重心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这是荀子和孟子非常大的一个区别。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也?曰:以其有辨也。简单翻译——荀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思考会辨别。

这并不是说,荀子就不知道人有道德,可以通过心理上去解决这些问题。他应该是知道的,只不过选了另一条路。

伟大的思想家、英雄总是所见略同,比如笛卡尔就曾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也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会思考,其他动物或许也会思考(那我们就不知道了),但人类的思维能力尤其特别。

此外荀子和孟子的“人无良知,即为禽兽”的观点,有鲜明的对比。也就是说,荀子注重人的思辨能力,而孟子注重人的价值观塑造。人们把认知能力进行等级划分,认为认知能力高的就是高等动物,认知能力低的就是低等动物。

所以人类会思考这点,或许真是很特殊的能力。荀子注重人的思辨能力,而孟子注重人的价值观塑造。同时,荀子又援引道家,他认为人的思维能力也会被蒙蔽,所以他的文章名字就叫《解蔽》。

在《解蔽》中,荀子列举了很多“不蔽之福”、“蔽塞之祸”。进而他认为,“虚一而静”就可以获得“不蔽之福”。其中,虚指虚心,一指专一。

关于谦虚(虚心),康德曾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是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图片

做到虚一而静,便是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这样看待事物,即丢开自己的偏心与成见,去发现被掩盖的真相。不一样,一种是思维能力,一种是道德境界,可以理解为,德和才。

荀子非常明确地宣称,我们作为人,有认识、思维能力,并且可以不断破除自己的局限性,进而“制天命以用之”,西方近代思想迎来大爆发,无疑也是有类似观点的。

比如英国的经验主义者、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后还有康德的“人为自然界立法”,这便是说,人的思维、认识能力,能对世界进行改造。

如果说,孟子的学说,是让人活得更有价值,那么荀子关于“人能思考”的学说,显然把人的地位从万物中提了出来,放到了能征服、改造自然的位置。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好像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古代,神、鬼、宿命说这些,也是有非常广阔市场的,所以荀子的观点就更显得可贵了。破除迷信,走出迷茫,走出蒙昧。哲学史对荀子的这个观点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准确来说,荀子不是一个个观点,他和孔子不同,孔子教学,还都是对话录。到荀子,就直接写文章了。扯得有点远了,说回荀子的“性本恶”。

早期儒家有“性自命出”的学说,认为人天生就有七情六欲,好、恶、喜、怒、哀、乐。如果完全顺着欲望发展,这个社会会变得很糟糕。

荀子认为,一个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巨大的。人的力量没有牛大,速度赶不上快马,但是人却能制万物为己用,不仅是因为人有认识能力,还因为人们能认识到,如果顺着自己欲望,就会产生争斗,进而让人类群体的力量不复存在,导致人类灭亡。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也,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抢,强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王制》。正是因为顺着欲望,会乱,会弱,所以“性本恶”。

那善是什么呢?善即伪也,伪,即“人为”之意,人为的建立一种群体的生活秩序。——人之性恶明矣,其善伪也。所谓化性起伪,就是用群体的生活秩序,去约束人的欲望,体现为一种道德他律。这与孟子的自律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荀子应该是从社会组织来说的。人在体力上,是很弱的。比不过其他动物,要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得群居。

图片

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与李斯是校友,后来两人相爱相杀。荀子的学说,已经涉及人性问题,但他认为人性是可以通过“化性起伪”改造的,但韩非子不同,他直接把人性当作工具,认为人性是可以被加以利用的。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不过,有一个现代化的词语与法家的“法术势”很相似,那就是“领导力”。

法家,作为先秦的思想流派,是研究帝王术的。其法、术、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君人南面之术,姑且称之为“领导力”吧。所谓领导力,其实和执行力也是一码事。毕竟,能领导自己,才能领导他人嘛。

何谓“法”?定规矩,明赏罚。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天下者。《难三》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简单来说,所谓法,就是越公开、越客观越好!领导风格也好,个人原则也罢,哪怕是当下属,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原则、底线、规矩。

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少不了一些明明白白的规矩。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是义不容辞,哪些又该明确拒绝。更重要的一点是:有了规矩,就要有赏罚,否则规矩就是假的。

简单来说,自己的处事原则、态度是公开、公正、客观的,不能随意变动。比如,周星驰电影中,周星驰就按《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办事,包括后来的《新喜剧之王》也延续了这一点。想深入学习,可以去找找“制度管理”之类的管理类书籍。给自己定规矩,可以找些自我管理的书来看。

图片

何谓“术”?术,就是如何运用赏罚,并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

如果说,“法”,是光明正大的、客观的底线,要公布、公开、公正;那么,“术”,就是要去暗中观察、考核、赏罚。

首先,考核、赏罚,要循名而责实,即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而非自己的情绪、主观臆断,要消除赏罚行为的任意性。那为什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因为运用赏罚、搞考核,讲究的是一个隐蔽性。

当然,这个隐蔽性,不是搞暗箱操作,而是说,要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见于声。虽然道家也有个“不出户而知天下”(说的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但法家认为的“不出户而知天下”,说的是在情绪不外露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不被“投其所”,成为被“洞察”的客户。

所以,无论是作为领导,还是作为下属;无论是作为销售,还是作为客户,我们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爱好、嗜好。你情绪外露,就容易被人察觉你的弱点。经常表露自己的爱好、嗜好,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想深入学习,可以找一本心理学书,去了解一下如何影响、制造、预测、控制情绪。然后,情绪管理相关的书籍也行。不过,日常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也很难的。我把弱点展示给你,说明信任你……

所以,还是少在公开场合表露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有一定权力、地位的人。

图片

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个简单方法,那就是自行记录:自己什么时候会发怒、什么时候会开心、什么时候会伤心……这样,你就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节、控制了。尤其是剧烈的情绪波动,那就是你的弱点。以前容易发怒的,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怒火,这样就慢慢克服自己的弱点了。

此外,做团队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会带动团队氛围。领导的情绪,对团队的工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还有,做营销策划,也要懂得利用人性,制造共鸣。会迎合社会情绪,客户需求。以上的赏罚,对于个人而言,可理解为一种自律:自己若达成目标,就进行正向反馈。否则就自己惩罚自己。

再扯远一点,我们反过来看,保护个人的信息不泄露,也不是那么容易。比如,你刚刚跟朋友聊美食,马上朋友圈广告就推送了美食饭店……喜欢你的女孩子听说你喜欢短发女生,她于是去把头发剪短……一个员工听说老板特别信佛,于是经常转发一些佛教的东西……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也是没头没脑的……让大家见笑啦。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与奖惩》相关的书籍、经典文章,值得读一读。

何谓“势”?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姿也。——韩非子:《八经》

简单来说,就是,软得情真意切,硬得好恶分明。依人性、欲望制定规矩,把赏罚(利害)看作交易。既懂人情世故,又能及时出手、杀伐果断、赏罚(利害)分明。——人情练达即文章。一般而言,这种思维方式,不是以简单的对错看事务,而是以利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权衡事务。

以上三点,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但是已经很难做到了,还有: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自见之谓明;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自胜之谓强。

最后给出一个法家小故事吧: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西周国有一种刻有文字、图案的美玉,纣王命令胶鬲(纣王的忠臣)去索要,周文王没给;当纣王命费仲(纣王身边的谄媚之徒)去取,周文王却给了。周文王一方面把姜太公推上了高位,并给予了尊贵的地位,又同时给了那谄媚之徒以美玉,让小人得志。这就很值得玩味了,因为,人性可以被利用嘛。

被人利用,算好事还是坏事呢?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之为足矣。可欲,是来自外界的诱惑;知足,是来自内部对自己的定位。

所谓诱惑,如《断头女王》所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以,要时刻警惕,欲望背后的陷阱。因为,一旦欲望被勾起,我们越是想得到,就越容易心存侥幸,忽视风险。所以法家这些文章看下来,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

图片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图片

孟子的良知,往上成就了浩然正气,正所谓铁肩担道义,胸中有浩然。孟子的良知,往上成就了浩然正气,正所谓铁肩担道义,胸中有浩然。这股浩然正气,逐渐地融合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现在每个人都起码知道,没有良知就是禽兽,也知道,自己之所以为人,而异于禽兽,正是因为有孟子的“性本善”。所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良知,算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浩然正气也是。孟子其功劳足以彪炳史册,荀子的也是,我们会思考,虽然可能我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诸子百家,每一派都值得尊重、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