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河月明:朱允炆连犯兵家大忌,平燕军一败再败

 梦想童年594 2022-05-09 发布于江西省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允炆集结大军压向北平城。

这本来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央朝廷军50万,燕王府府卫最多1万六千人,加上周边归附的军力,总兵力不超过3万。

50万对阵3万,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中央朝廷赢面非常大。

然而,中央朝廷一败怀来,损失老将宋忠及他带领的三万精兵。二败真定,老将顾城被俘,耿炳文坚壁清野,退守真定城。

朱允炆大怒,惩戒大将军耿炳文、杀了顾城的儿子,任用曹国公李景隆为新一任大将军,率军平定燕王叛乱。

只是没想到,李景隆的上任,才是中央朝廷军溃败的开始。

中央朝廷军队的失误,真的只是前线将领的问题吗?

未战而怯

朝会之上,朱允炆下旨消去朱棣燕王的爵位后,给耿炳文传达旨意:勿让朕有杀叔之名。他寄希望于一向身先士卒的朱棣死于战场乱矢之中。

朱允炆的设想大约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身先士卒的朱棣死于战场,他处置杀掉朱棣的将领或者士兵。

这样一来,他既能拿到战场,又能拿到有情有义的名声,一箭双雕。

然而,朱允炆聪明、将士们也不傻。

朱棣死了或者不死,战后,朱允炆都会对将士们反攻倒算。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朱允炆为了自己的名声给前线的将士下这么一道旨意,已经先框上了己方将军士兵们的手脚。

开战之前,将士们除了想仗怎么打,还想着燕王不能死,也不能抓。这仗还没开始气势就已经弱上几分了。

历史上,朱棣就是凭着朱允炆的这道旨意,几次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

文章图片1

错用将领

宋忠兵败怀来,李景隆进言,徐辉祖向朱允炆提议朝中推举一位大将军,去接管大宁兵马。

这样既可以避免从别的地方调集兵马,损耗军费,又可以避免宁王不听诏令。

朱允炆接受了徐辉祖的计策,却没有让徐辉祖出战。朱允炆把带兵进军北平的大将军一职交给了长兴侯耿炳文。

但是,徐达给耿炳文的评语是:在明朝开国功臣中,说起防守战,没人比得过耿炳文。

朱允炆派这么一位善守的老将带兵进攻,结果可想而知。耿炳文先丢雄县再败真定,损失兵马四万余人。

文章图片2

临阵换将

耿炳文大败,朱允炆暴怒,下旨撤掉耿炳文的大将军一职,回京查勘。同时诛杀顾城四子。

原本耿炳文已经坚壁清野,做好了守真定城,跟燕王耗下去的准备。他的最佳战绩,是仅仅依凭长兴这个地方,能跟张士诚相持了将近十年。

面对耿炳文把守的真定城,朱棣已经率军退回北平。朱棣自己也承认,燕军打不起消耗战,而且燕军不善攻城。

可惜,朱允炆急于求成,对燕王缺乏了解,耿炳文刚失败就撤了他的职。

顶替耿炳文职务的是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虽然跟他的父亲李文忠打过仗。李文忠评价这个儿子却说他是纸上谈兵。

耿炳文面对来接替他的李景隆,交出帅印后,摇了摇头离开,既是叹息也是无奈。

文章图片3

插手指挥

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大将军一职后,宣布大军在真定休整三日,再向河间进军。很快,他和耿炳文一样,接到了朱允炆催兵的圣旨。

朱允炆派来剿灭燕王的队伍大部分来自南方。

这样派兵有效地避免了这些军队与燕王有牵扯,但是也增加了耿炳文率军的麻烦。

因为耿炳文要统领这样一支拼凑起来的队伍,首先要对他们重整建制对他们进行磨合,这些都需要时间,可朱允炆并没有给耿炳文充足的时间。

李景隆的遭遇也一样。只不过这次给出进兵意见的人换成了徐辉祖。

徐辉祖让李景隆立刻向北平城进兵。他认为,北平城拦不住几十万大军。

可是他不知道,跟随耿炳文多年的顾城正在北平城。顾城跟随耿炳文多年,守城的本事就算比不上耿炳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真正的领兵大将是李景隆。朱允炆从朝廷对大军进行遥控指挥,指手画脚,李景隆心里肯定泛起了嘀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心高气傲的李景隆并不接受这个命令。

但是李景隆的这一举动,之后也救了徐辉祖,让他逃过了朱允炆的追责。

文章图片4

#山河月明##影视杂谈##每日追剧打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