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湿在五脏的不同表现!

 垚鑫淼淼 2022-05-09 发布于广西
图片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最容易诱发痰湿积聚,​而五脏各司其职,各有所主;痰湿在五脏的表现完全不同。

中医认为痰湿性黏腻,病情缠绵难愈,其性属阴,故其致病特点也多病程长,病位广,涉及脏腑、筋骨、皮毛及上下左右,无所不至,且造成淤堵及气血不畅通。

故“怪病多痰湿”。

一般来讲痰皆由湿而生,虽有风、火、燥痰之名,亦皆因气而化,非风、火、燥自能生痰也。痰可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皮肉,泛滥横溢,无处不到。

既可因病生痰湿,又可因痰湿生病,互为因果,为害甚广,从而形成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湿与寒在一起,称为湿寒;

与热在一起,被称为湿热;

与风在一起,被称为风湿;

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

在五行木火土金水中,能够制约克制水的便是土,而土对应的脏器是哪个呢,正是我们的脾。所以从中医五行中,我们可以先简单的明白脾土是可以克制水的。

脾主运化,与人体内水液的代谢和输布密切相关,而我们身体中的痰湿重,正是水份津液代谢有问题,让运化不了的水份停留在我们的身体皮肤、孔窍、脏器、三焦之中,内水液聚而成痰湿,甚至积而成水。

湿邪,尤其是寒湿过份的聚积,常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身体素质还不错的情况下,受了外寒,处理不当,比如滥用抗生素,病邪从一个简单的表证,慢慢入里,侵犯到足太阴脾系统。

另一种情况,则是身体的正气本身不够足,再因为饮食等等原因,让脾胃直接受了寒邪。而脾亦为生痰之源。

图片

脾阳气足,就能把这些正常水液化生为精微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不足的话则转化为痰湿。是好多怪病,难治之证多是因为痰,所以中医有句话叫“顽痰生怪病”。 

《医宗必读》云:“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痰之有”,“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

脾为生痰之源,但痰湿反过来又容易困厄脾阳以及其他脏腑阳气,所以又成为致病因素。

痰可以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所不到,是随气流窜全身,危害极大。

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是看得见的,就是我们嘴里吐出来的痰,叫有形之痰,而无形之痰,看不见,危害极大,随气血流窜全身,危害非常大。就像中风的发病,痰湿就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病因。

体内痰湿重的人:体型肥胖,腹部胀满肥大,面部出油,头发出油,舌苔厚腻。

因此调理脾胃就是解决痰湿问题的关键所在,脾胃虚弱,则生痰生湿。

如何调理脾胃?具体的需要根据病人情况,病史,病程等综合分析的。

痰湿是最难治的有句话叫“千寒易治,一湿难除。”

痰湿在脾胃


可出现脘腹满闷,因痰浊阻滞所致;呕吐痰涎,痰阻不下,逆而上出。脾合于肉,痰属脾实,实证阶段表现为形体丰腴,或大腹便便;后期因实转虚,亦可转见形体枯羸,肌肉瘦削。

痰阻于脾,是为脾实,诸症状午后加重,或病人不耐暑季、伏天,每至长夏则病。有的或喝酒或食肉之后病情复发或加重。

脾主升清,升之太过,胸部为之满,心脉中遂浊,宗气、营气为之阻遏,可见胸闷,甚则心痛;肺为之失肃,可见咳嗽、痰多,甚则气不肃降,金无以生水,气不得下纳,而发喘、上气、吐吸;

胃主降浊,痰阻于中,浊不得降则胃脘胀满,纳食为之障碍,或胃脘疼痛,或嗳腐、干噫食嗅;下降不得,反逆于上,可见反酸、烧心、食道灼热,甚则咽塞、发梅核气之病。

图片


痰湿在肝胆


肝布于胁肋,环于外阴,气升于左,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胁肋胀满者,痰浊阻滞,木失调畅、疏泄;郁郁寡欢,怒火时发,性情暴戾,木为痰困,气机郁结,而欲化火。

肝司谋虑,胆主决断。

反应迟钝者,痰浊困木,肝失谋虑;遇事无断、犹豫不决者,痰浊侮胆,胆失决断;妄言妄语、误觉误判、是非混淆者,痰浊困木,罢极失准,不中不精。

肝主疏泄,凡人之排泄舒畅与否,责之于肝胆。大便黏腻,排之不爽,时欲蹲厕,下如不净,此缘痰盛,肝胆疏泄不畅;大便虽溏,排则不爽,日久生痔,大便带血,肛外生物者,痰浊困阻,木失疏泄,血为之瘀;小便淋沥、点滴而下、洒淅难尽者,痰浊困阻,肝木难疏,气机不畅;

肝藏魂,恶梦纷纭者,痰热内蕴,魂不得安;卧而难寐者,痰热扰动,魂难守舍。

图片


痰湿在肺与大肠


肺居胸中,循于喉咙,气降于右。

肺主清肃,而主降气。

咳吐痰涎者,痰阻于肺,肺失清肃;吼吼作喘、吐吸息高者,痰伤于肺,日久及肾,金不生水,气不下降;大便稀溏、排下不畅者,痰滞大肠,大肠传导不利,或痰阻肺家,肺失肃降,表里相及,大肠受累。

肺开窍于鼻,鼻塞不通者,风犯肺窍,与痰相搏,阻滞窍道;鼻涕淋沥,或黏稠腥臭者,痰阻肺窍,欲出而不尽;鼻衄时作者,痰阻肺窍,蕴积化热,热伤脉络。

肺合皮毛,皮疹反复、历久不断者,痰热内结而欲外发,发而不尽;感冒不断者,痰热阻肺,金气受伤,外卫不固,引风招邪;声音嘶哑者,痰热伤金,金污声浊,金破不鸣。

图片

痰湿在心与小肠


心居胸中,其位在左。

胸闷疼痛以左为甚者,心受痰阻,心气不畅;心主血脉,脉见浑滑者,痰壅于脉;浑滑变滞者,痰欲阻滞脉道;脉见结、促者,痰阻脉中,夹寒夹热,心气受遏。

脉律不齐、三五不调者,痰阻脉中,乖乱气机也;舌为心之窍,舌强语謇者,痰蒙于心,窍道不利;舌上生疮,边、尖糜烂者,痰阻心窍,蕴积化热。

心藏神,心烦不寐者,痰热扰心,神不得安;心主神明,面色晦暗、目光呆滞、亲疏不分、善恶莫辨者,神明淆乱;小肠主泌别清浊,清浊不分、混沌而下,小肠失职。

图片


痰湿在肾与膀胱


肾居下部而主腰脚。

腰腿疼痛、痹而不通者,痰浊伤肾,肾受脾伐、水被土克。膀胱为津液之腑,津液从此进出聚散。排尿不利、尿下不爽、小腹满胀、尿液混浊者,痰浊下溜,土来乘水,水受克伐。

肾主生殖发育,主胞室、精宫。

男性不育、女性不孕者,痰浊伤肾,肾水不生;月经淋沥、日久不绝者,痰阻胞宫,经血不畅。肾主封藏,女子血崩者,痰热伤肾,封藏失职。肾主藏精,带下淋沥者,肾精不藏。

肾主作强,阳痿不举、举而不坚者,痰浊伤肾,肾不作强。

肾主藏志,健忘失志者,痰浊伤肾,肾水亏乏;

耳为肾窍,耳鸣耳聋者,痰阻肾窍,清窍蒙浊。肾主纳气,喘促短气、动则尤甚者,痰浊伤肾,肾难受纳。

肾主衡稳,情绪不稳、时喜时怒、易寒易热者,痰浊伤肾,肾水亏乏。

图片


人合五行,而有五脏,五脏之职,各有所司。

明其职,察其司,凡职司有失,循而察之,分而责之,诊断不难矣。

设或痰浊作祟,同伤数脏,诸脏皆病者,其理亦同。分而析之,各归其类,诊断有方矣。

根据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