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需要原动力

 育子手记 2022-05-09 发布于安徽省

        (六) 少年追梦 (之10)   

                     【育子感悟】

                    高中三年苦又累,

                    戒浮戒躁放首位。

                    父母疏导常减压,

                    孩子勤勉事功倍。

          10、学习需要原动力

学习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脑力活动,需要投入持久的热情和努力。孩子不爱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那是因为缺乏学习原动力。

学习原动力,是指能让孩子产生学习动力的力源,主要包括“牵引力”、“影响力”和“内驱力”。

高中生的学习原动力,来自“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不是在孩子成为高中生后就会自动产生,而是来自前期父母、老师给予的引导和培养

         01、小学生需要“牵引力”

小学生愿意学习的原动力,来自外界的牵引力。

在家里,“牵引力”是父母的“陪、哄、教”——为了得到父母的喜爱,孩子就得养成规律作息、勤于思考、认真做家庭作业等良好习惯。

在学校,“牵引力”是教学流程和老师的传道授业——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就得表现好、成绩好,就得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课堂作业。

这种原动力,尽管是来自外界的“牵引力”,但只要坚持的时间足够长,孩子就能获得相应的成绩和能力。

那些成绩和能力,将为孩子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孩子获取“内驱力”储备能量。

         02、初中生需要“影响力”

初中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来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同学朋友的“影响力”。

上了初中后,孩子长大了,思维能力增强了,但功课也开始变难,多数父母无法辅导。

在“陪、哄、教”已经失效的情况下,父母如果仅仅用一些套话逼迫孩子学习,孩子就会不耐烦、有抵触,就会始终处在被动状态。

初中生最容易受到同龄朋友的影响。父母要支持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同学,引导孩子在与同学相处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影响、相互帮助。

十三、四岁的孩子,生理上开始成熟,但心理上还很幼稚。与父母唠叨的大道理相比,他们更喜欢模仿同学、朋友的语言行为——看到好朋友在学习,觉得自己也应该学习;看到好朋友学习很认真,觉得自己学习也应该认真。

因为,孩子也有攀比心(也可以说是见贤思齐之心)。正确运用这种攀比心,能让孩子努力进取。

孩子通常会将自己与看得见且喜欢的同龄人相比,而对于父母念叨的“别人家孩子”式的攀比,却讨厌至极;对于父母唠叨的“未来功利”,也很难引起重视。

         03、高中生需要“内驱力”

高中生的学习原动力,除了外界压力,更多的是来自“内驱力”。

孩子成为高中生以后,父母唠叨的内容,可能不是他们的内心需求;同伴之间的攀比,也不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喜欢我行我素、注重成就感的实现,不太愿意听从父母的劝导。

高中生已经知道,认真学习获得优秀成绩,是自己的本职任务,与父母老师无关、与同学朋友无关。

“江湖上个个自称英雄”,孩子比大人更有英雄情结。

当孩子在学习上轻松顺利时,他们就会在每一天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每一次弄懂问题和解答难题的快乐体验中,去获取成就感。

当孩子在学习上屡遭挫败时,他们就会用沉迷游戏、沉迷运动等形式,去满足英雄情结、获取成就感。

所以,高中生父母,只有运用能给孩子增加自信感觉的语言行为,让孩子获取“内驱力”,才能推动他们努力学习。

        04、“内驱力”效能最高

外界牵引力和同伴影响力都属于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是很难把控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老师父母的管教,孩子可能不喜欢、不接受;在不同段不同班级,孩子遇到的同学,有的爱学习、有的不爱学习,那些外因都具有可变性。

孩子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一定是来自“内驱力”,内驱力又来自成就感。有成就感的孩子,会自动自发地督促自己学习,并设法提高效率。

成就感的获取,应该从孩子很小时开始,这是孩子获取学习原动力的最重要途径——让孩子从识字、记单词、掌握语法、记忆公式、理解原理、弄懂解题方法中,去经常体验成就感。

有些高中生,热情自信不畏难——遇到疑难问题,勇于尝试,力求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孩子受到“内驱力”的激励和推动。

有些高中生,慵懒怯懦怕尝试——做题、怕学习、懒思考,遇到疑难问题就放弃。这是孩子缺少“内驱力”的典型表现。

原动力因时变化,知真相尽早培养。“内驱力”,是效能最高的学习原动力;内驱力的获取,小时候依赖父母老师的引导培养,长大后需要孩子自己不断地运用强化。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