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见齐宣王:先让百姓吃饱肚子,然后再教育他们懂礼仪,守规矩

 书语人间 2022-05-10 发布于河北省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孟子》


01.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

孟子为齐宣王分析了王道霸道的弊端后,齐宣王他表明了他自己的态度。

齐宣王说:我头脑昏乱,对您的话不能有进一步体会。希望先生您辅佐我实现我的志向,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水平不够,但我愿意试着做做看!



02.

于是,孟子接着继续说,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

没有财产权,没有固定的产业和收入,却能安心,能有恒心,能坚持善良的本心,这只有士人能做到。

“至于一般百姓,他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没有安全感,那么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犯了罪,你又去处罚他,这不是害他吗?哪有仁德的君主坐在朝堂之上,却每天干着陷害老百姓的事呢?

无恒产则无恒心。这里的“恒心”,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持之以恒的毅力,而是指人所常有的善良之心,恒定不变的道德标准。

如果大家都有财富事业,每个人都要保护自己的财富产业,那么人人都会追求仁义礼智信,做一个守规矩的人,也希望别人能够守规矩。

反之,如果大家都没有恒产,吃不饱,穿不暖,那么大家的心态会失衡,就会有算计,有偷奸耍滑,烧杀抢掠。

因此,让百姓有财产,保护百姓合法所得的私有财产,是建立一个良善社会的根本基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

孟子接着说:所以英明的君主制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到了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再教化他们走上善良的道路,老百姓也就很容易听从了。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孟子》

现在呢,规定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也是艰难困苦;坏年成,不能免于饿死。每个人用全力救活自己的生命还来不及,哪有工夫学习礼仪呢?


03.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大王如果真要施行仁政,就要回归本质,回到根本。

让每家人能够拥有一百亩的田地,五亩宅基地,屋前屋后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绵袄了;再养上鸡、猪、狗之类的家禽,七十岁以上就可以吃上肉了;有一百亩田地,您不要在农忙时节征兵征役,不耽误他们的农时,八口之家都可以吃饱了。

这时候,您再办好各级学校,教给他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的道理。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也不用背着重物走在路上了,自有那年轻人来帮他。老年人个个穿上丝绵吃上肉,一般人不受冻不挨饿,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还没有呢!

孟子讲的王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田到户,历代的治世、盛世都是这么来的。

老百姓们有了土地,有了财产,过上了好日子,便会去拥护把好日子带给自己的国君,希望政权能够长治久安。


其他地方的国民,则会深受感染,不约而同地跑到有仁君的国家来,最后就是人越来越多,财富越来越多,声望也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天下的中心。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的内容,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