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战火,才华横溢,怒打“小三”,缘何让丈夫回心转意

 安意若兮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写过这样一首诗《题苏若兰回文锦诗图》:

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

亦有英灵苏蕙手,只无悔过窦连波。

短短一首七言绝句,便浓缩了北朝才女苏若兰、窦涛以及赵阳台三个人的爱恨纠葛。

爱情之中,仅仅有两个人,尚且不能百分之百的圆满,而若是三个人,更是一番“血雨腥风”,这一点,无论古今。

生于战火,美若兰花

公元355年,前秦景明帝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继承帝位,史称前秦厉王。厉王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之一,视杀人如儿戏。每逢接见大臣,他都让侍从将箭上弦,刀出鞘,并把钳、钢锯等摆在跟前。他看谁不顺眼,就随即杀掉。如果哪位大臣敢有所劝谏,就被视为诽谤,立刻杀死;若有人说句奉承话,就被视为献媚,也立刻杀死。因此,朝中人人自危。

公元357年,姚襄谋图关中,并联结前秦境内的羌人,苻坚与苻黄眉、邓羌等人率兵抵抗,最终,邓羌成功诱使姚襄出击,由苻黄眉率主力将其击败,并擒杀姚襄,逼令姚襄之弟姚苌率其部众归降前秦。然而,厉王苻生赏罚失当,凶残好杀,苻黄眉立大功后未受褒赏,反受侮辱,因而谋反。

虽然最终苻黄眉谋反失败,但苻坚当时很有声誉,姚襄旧将薛赞和权翼也非常欣赏苻坚的才能,并私下劝其谋反,以顺应民意。

苻坚感到实力不足,不敢轻易动手,而在暗中谋划。或许苻生也听到了风声,在公元357年的一个夜晚筹划第二天就除掉苻坚兄弟,苻坚才不得不连夜采取行动,废厉王为越王。苻坚在群臣的劝进下即位,因认为自己的功业不足称帝,自降帝号为天王,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实行大赦。后来,苻坚遣使杀了废帝苻生,谥其曰厉。

苻坚即位时,前秦社会一派混乱。关中本来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民族仇杀此起彼伏。前秦在战乱中建国,法律制度都不健全。苻生又实施残暴统治,已有水旱灾害发生,致使千里秦川豪强横行、老百姓苦不堪言。

苏若兰大约就出生在永兴元年,是武功县县令苏道质的三女儿。相传,苏若兰自小便容貌秀丽,聪颖过人,举止娴雅,完全像一个江南女子一样秀美。

战火纷飞,苏若兰一心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她的诗文辞句清雅,情感浓郁,表达方式往往又玄秘莫测,所以她的才华几乎就没人重视,她从未遇到过一个能与她谈诗论文的知音。到了及笈之年,已是工诗能文、织锦善绣的书香巧女。名门闺秀,美若兰花,提亲的人自然是多如过江之鲫,然而寻常的人,又很难入苏若兰的眼。

聚少离多,夫妻“反目”

偶然的机会,苏若兰与父亲去法门寺逛庙会,与窦滔一见倾心。窦滔是前秦右将军窦真之孙,也算是家世显赫。一开始,窦涛对苏若兰非常敬重,夫妻感情也非常好。但是,窦涛是一介武夫,舞刀弄枪不在话下,对诗词歌赋却不甚精通,再加上苏若兰性子急躁,又容易心生嫉妒,久而久之,窦涛就对其失去了耐性。

古往今来,在婚姻与爱情中,男人与女人所面对的境况大同小异,而相同的情况便是:婚姻与爱情不是男人的全部,而对女人来说,尤其是古代的女人来说,可以说是全部。苏若兰虽说是有诗词可以转移注意力,但她毕竟是个女人,而且与其他女人不同——她希望自己的满腔情思能与自己最亲密的人分享。然而,即便是志趣相投,情投意合,男人也不会一直沉溺在儿女情长、诗词歌赋之中。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去开拓。

窦滔曾在晋朝廷任秦州刺史,苻坚攻占秦州后,听说窦滔深为百姓拥戴,为了安抚民心,便委任窦滔为秦州刺史。

但窦滔毕竟是前朝之臣,苻坚总有些放心不下。一次,窦滔借故违背苻坚派他带兵攻打晋国的命令,一怒之下,秦王苻坚下令将窦滔抄没家产,并将他发配至敦煌服苦役。

苏若兰独居家中,日夜思念窦涛,并将无限的情思写成一首首诗文。过了七八年,窦涛依然杳无音信。后来,苻坚重新重用窦滔,然而,窦涛归来时却带回了自己的宠妾赵阳台。

据史料记载,赵阳台与苏若兰相比,“歌舞之妙,无出其右”,窦涛对其宠爱有加,并为其“置之别所”。苏若兰知道之后,非常愤怒,找到她的住处,将她狠狠揍了一顿。面对苏若兰的做法,窦涛非常恼火。再加上赵阳台 “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不停地在他耳边煽风点火,窦涛对苏若兰更是心生厌倦。

苏若兰二十一岁那年,窦涛将去襄阳镇守。临行之际,他邀请苏若兰一同前往。苏若兰还因之前的事情愤愤不平,不愿意与他同行。这正中赵阳台之意,她极力怂恿窦涛,说她不愿意去就算了,于是窦涛便带着赵阳台前去赴任。

织锦回文,和好如初

窦涛离开之后,苏若兰独守闺中,久而久之,便觉得寂寞难耐。长夜漫漫,她开始念及丈夫的好,并开始后悔自己之前的任性了。

悔恨之余,她便夜以继日地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偶然的一天,她百无聊赖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茶壶身上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看着看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组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

于是她灵感顿至,便设想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寄托自己满腔的幽思和深情。她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构思完毕之后,又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把诗织在锦缎上。

这幅锦缎长和宽都是八寸,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共有八百四十一个字(原诗八百四十个字,中间的“心”字是后人加上的)。这些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无数首各种体裁的诗,甚是绝妙,诗意多为倾诉思念之情。

苏若兰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为璇玑是指这幅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当然,其中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成之后,苏若兰便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幅图,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苏若兰说:“徘徊宛转,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对诗文不甚通解的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旁人询问其故,窦滔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读罢《璇玑图》,窦涛追悔莫及,便将赵阳台送往关中。又亲自备了车马,将苏若兰接回襄阳。自此,窦涛与苏若兰和好如初,夫妻恩爱日深。爱屋及乌,窦滔也渐渐跟着苏蕙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一时传为佳话。

后世影响,流芳百世

苏若兰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多才多艺的苏若兰还是一个多产的女诗人,著有文词五千余言,后来经隋末战乱,大多散失。后人为了纪念她,把她在法门寺住过的小巷取名为“织锦巷”,修的台取名为“织锦台。

唐代女杰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并为写了一篇《窦滔妻苏氏织锦回文记》。记中有这一句话:“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示将来也。”

由此可见,武则天既盛赞苏若兰倾世之才,又对窦涛的回心转意大加赞赏。

绝大多数人的爱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好在百转千回之后,苏若兰与窦涛重归于好。而她与窦涛的爱情故事,影响深远。至今周原一带,甚至关中西部各县,男女青年结婚,女方要织许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赠送给新郎的亲友们,用意在于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爱情要专一。

当然,苏若兰的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自她以后,历代不少文人学士,创制了许多回文诗词。比如南朝齐国的王融写有一首回文诗《后园》:

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唐宋以来,以回文体入诗之风尤其盛行。

最喜游戏文字的大文豪苏东坡,一生所做回文诗不再少数,如《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倒读则为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此诗内容与形式俱佳,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读来赏心悦目。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作《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原诗的每一句通过顺读、跳过三字顺读、倒读、跳过三字倒读,就可以分别拆成四句诗,分别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

春景: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后世回文诗虽不在少数,但像苏若兰《璇玑图》这样,能够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作,基本没有。

朱存孝在《回文类聚.序》中说,回文诗“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盘中诗》是否就是“肇端”,历来说法不一,但说回文诗因《璇玑图》而“大备”,却是古今文人公认的事实。可以说,苏若兰是回文诗的集大成者。

结语

秦腔“二度梅”得主李梅根据窦涛与苏若兰的爱情故事,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苏若兰》亮相西安。该历史剧对苏若兰与窦涛的经历惊醒了改编:正和苏若兰举办婚礼的窦滔发配敦煌充军,谁料窦滔酒醉纳歌女阳台为妾,苏若兰知道后悲怨交加。将自己五年来思念丈夫所作的千首心诗,织成五彩回文《璇玑图》,欲送窦滔以明心志。窦滔却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噩耗传来,苏若兰悲痛欲绝,出家为尼,祈盼天下太平。                                    

改编之后的苏若兰,性格更为圆融,而历史上记载的苏若兰则更有锋芒,更感性,更多愁善感。在梳理她的相关经历时,我常常想起一个与之相似的人物——林黛玉。在某种层面上,她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她们都是才情横溢,又都是敏感而易妒;

她们都希望能够择一个志趣相投的男人,诗酒唱和,相伴终生;

她们都希望那个自己心心相念的人,心中记挂的人只有自己;

她们会因男人的忽视而任性,也会因为别的女人介入而醋意大发。

如果说苏若兰比林黛玉幸运,那就是命运给了她“重新”选择的机会,让其明白适时的进退,在关键时刻能够为自己“劈”出一条退路,虽然这所谓的“退路”是自己之前所不屑的。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所谓回心转意,不过是自己想通了而已。

很多时候,人生的柳暗花明,大都是经历了抽筋剥骨的疼痛之后才有的反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