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 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我正在教四年级,发现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虽然有些内容不合适,经过修改可作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来实验。 第二学段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第3条学习内容是: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 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这一单元原来的教材内容是:《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27巨人的花园》《28*海的女儿》《习作:故事新编》《语文园地》五个内容。 这一教材是按照“双线组元”的思维编写的。阅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就知道这一教材缺少以下五个内容: 1.缺少单元情境(单元主题是用“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来表述的。也就是说教材上也没有标名主题,主题在哪里呢?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叫“中外经典童话”。) 2.语文要素(一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二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这是目标性语言表述,不是任务,因为任务的表述只能几个字(简洁明了),所以看导语语,无法制定明确的任务。 3.缺少整本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独立的学习任务群,也是独立的单元。但从“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中读到,每个任务群都要有读书),把这一单元所有的文字读完,都看不到让学生读继续读《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的要求,但这三篇课文都是这三本书的开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学个头,就结束呀! 4.学三篇童话课文,最合适的“表达与交流”应该围绕童话习作,但《故事新编》是用熟悉的寓言故事新编故事的。这就是教童话写寓言,教寓言又写其他。而寓言与童话是两个不同的文体,不能混在一起。 5.按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来看三篇课文的思考题,肯定也不适合了。 反复思考,我把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整合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29个生字,会写27个汉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童话人物丰富多样的形象,感受三位童话作家给予我们的创意。 3.在真实地学习童话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写童话,读童话,改童话,说童话,最终能拿出属于自己的童话作品,愿意与他人分享表达的快乐。 4.阅读三部童话书,交流童话阅读的体验。 (二)根据相关内容,确定的单元“学习情境”是: 童话世界里的真善美,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照亮我们五彩的梦。阅读奇妙的中外经典童话,插上想象的翅膀,寻找心中最美好的人:是想拥有宝葫芦的王葆,改变花园的巨人,还是把刀抛向海里的小人鱼?给自己的想象力松松土,编写属于自己的五彩童话故事,帮助闪光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三)根据上面的“学习情境”,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纺织五彩的童话梦”,不能用原来的那个“中外经典童话”。为什么?因为“中外经典童话”把创意写作排在主题之外。 (四)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规律,这一单元可以设置几个任务,相对应的活动是怎样的?
(五)具体的教学流程是怎样的? 任务一:创作我的童话 —— 活动一:我能创作 第一课时 先写童话作文 让学生看第121、134教材,知道这个单元学得都是童话,知道这次习作是根据寓言续编故事。 学生看完教材,我告诉他们,不按照教材的方式写作了,我们来做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写作——创编一个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写起来。写什么,你们自己定,也就是说一切你们说了算。 没有老师教,学生写的童话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1.绝大多数学生的童话里缺少“世界上没有的'人物’”。 2.绝大多数学生的童话里的“人物量”不足。 3.绝大多数学生的童话是350-500字之间。 4.绝大多数学生的童话里“对话句”太少,“高水平的对话”更少。 5.绝大多数学生的童话里的“人物能力”达不到“超能力”,就是“能力”变化太小。 6.绝大多数学生的童话的结局不是“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7.绝大多数学生的童话故事的开头很短很简单,就像普通文章的开头一样哟! ……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呢? 任务一:创作我的童话——活动二:读大师,改童话 第二课时 快速读课文,发现规律,第一次修改童话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式,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一气把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读完。请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三个童话故事里,哪个人物是世界上没有的,是作者的原创?” 【学生读课文,老师督促学生不要停下】 【12页的课文,给学生15分钟阅读时间】 【所有同学读完之后,分小组探讨。然后共同听每个小组的汇报】 “三个童话故事里,哪个人物是世界上没有的,是作者的原创?” 世界上没有“宝葫芦”——(宝 葫芦) 世界上没有“巨人”——(巨 人) 世界上没有“美人鱼”——(美女 鱼) 这三个“人物”的创造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世界上已经有的“人或物”,通过巧妙的组合创造出来的(哲学上叫组合质变)。 你的童话中有没有世界上没有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个“人物”,你的童话肯定很一般。请大家用老师教你的方法,好好动脑,创造一个世界上没有的“人物”。创造好了,这个人物就是你的宝贝,说不定能走向世界。这三位作家的这三个人物,早已经走向世界。“美人鱼”早已经被丹麦人做成雕像放在进入丹麦这个国家的入海口,一进丹麦就能看到“美人鱼”,就能看到丹麦人的灵魂。 第三课时 修改作文 既然你们创造了世界上没有的“人物”,你原来写的童话故事,肯定不行了,故事肯定要大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三篇课文给予我们的这个大智慧,修改自己创造的童话故事。 任务二:读完三本书——活动三:共读三本书 每人一本《宝葫芦的秘密》《王尔德童话》《海的女儿》。老师与同学们利用语文课、课间空余时间、晚上睡觉前,尽可能在三天内读完,这两天不布置其他作业,就让静静的阅读整本书发生在课堂里,而老师也不要做任何引导。就是一字一字,一页一页,共同读完一遍。 通过我2021年5-6月的实践,全班同学们都读完了。 任务二:读完三本书——活动四:大讨论,写起来 第七课时 大讨论及第二次修改 1.分组讲述,三本书的阅读收获。(4人一组。10分钟) 2.同学们,这么长时间的阅读,想不想知道老师的重大发现? 我的发现是: (1)《宝葫芦的秘密》有41个序号,每个序号都有故事,这个故事是一本书; (2)读《王尔德童话》知道王尔德一辈子只写了9篇童话,每篇童话也都挺长的。 (3)《海的女儿》接近20000字!故事也挺长的。 (4)三篇文章,都是三个故事的开头部分。童话故事的开头,可以很长很长。 (5) 如果大家喜欢张天翼、安徒生、格林兄弟以及世界上许许多多童话作家,他们的童话没有一篇只是几百字或者1000字左右的。也就是童话不能写短。大家想不想把自己的童话拉长呢? (6)请大家读自己的童话故事,你觉得还可以加什么?尽可能地多列几条提纲,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每天写一点,每天写几段,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完成一部很长很长的童话。 任务三:赏读童话—— 活动五:独特的人物谱系 1.请同学们带着“彩色笔画出童话中故事中的所有人物,看看哪个人物具有超能力”之任务,再次读课文。【时间12分钟】 2.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有没有丢掉的人物。 3.老师与学生把三篇课文的人物理出来。 (1)我(王葆)、奶奶;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神仙;水蜜桃、大黄狗、向日葵;你们,同学们,科学小组的同学;宝葫芦。 (2)巨人,小男孩,孩子们;青草、桃树、鲜花、果子;高墙、广告牌;小鸟们、梅花雀;雪、霜、北风、雹。 (3)海底的人,海王,王后,海王的老母亲、六个海公主、最小的海公主;奇异的树木、珊瑚、蚌壳、珍珠、琥珀、花园、果子、沙子、太阳、鲸鱼、小人鱼、垂柳、大理石像;许多旅客的船…… 4.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看看有哪些人物,能不能让人物更丰富? 任务三:赏读童话——活动六:对话展示厅 第九课时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 1.完成生字词教学任务 2.重点品读文中的“对话句”,课文中出现了四种类型对话句。【以此引领学生,自己创造的童话故事,这四类对话都不能少】 3.寻找最有意思、最有趣的地方,读了之后,脸上会露出笑容的地方。 4.讨论第15自然段,作者为什么略写奶奶讲的几个故事?其实这篇课文里,奶奶讲的故事都是略写的,都是一句话交待,作家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第十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 1.完成生字词教学任务 2.重点品读文中的“对话句”,课文中出现了四种类型对话句。【以此引领学生,写童话,一定要让人物'说话’。】 3.讨论:是谁让巨人改变的?梅花雀唱歌,小男孩出场,让故事发生了变化?你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 4.你相信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居然还是冬天吗?你如何理解这个故事中的“春天”和“冬天”? 第十一课时 《海的女儿》教学 1.完成生字词教学任务 2.这篇课文,安徒生为什么只让老祖母说了一句话?【第132页}你知道这句话力量有多大吗?【以此引导学生,让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人物必须说的。千万不要让人物说废话。】 3.讨论:你知道安徒生为什么要创作这篇童话吗? 4.读这篇童话的结尾,欣赏这种独特的幸福。 任务三:赏读童话——活动七:那头那尾 第十二课时 单元梳理 鼓励学生完成作品 1.单元字词梳理 2.单元课文中的写作智慧梳理 3.日积月累的梳理 4.整理两周所写的童话,看看能不能结尾。这三篇童话都是“开头”,头开的很长;而三部童话的结尾是“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就是说,童话是幸福的,不要写悲惨的。 5.这一单元学完,本学期就快要结束。其实这个童话故事,暑假里还可以接着写。如果你们愿意,你的童话故事肯定会变成如《宝葫芦的秘密》一样厚的书。 如此教法,也就是我一直在研究的“大单元'先写后教’变序教学”。平时的单元教学,为何不能称为大单元教学?因为真的不大呀!成千上万的老师,用线性教学结构,即先教《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再教《巨人的花园》,接着教《海的女儿》,三篇课文教完再教学生习作,习作教完教语文园地,一样的,看不出大小。按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来教,一是全体学生(每位学生)创编的童话故事,真的有创意了,并且写得很长很长了,原来常规单元的教法,学生写下的《故事新编》,比这小多了;二是扎扎实实地把三本书看完了一遍,原来的单元的教法不可能看书的;三是三篇课文的力量比原来大了,原来老师们教的,我都教了,老师不可能教的,即课文里藏着的对学生写作特别有帮助的写作智慧,我教了很多,这也比原来大多了;四是每位学生真的喜欢这个课堂,因为他们真正全方位的参与了,也就是说,学生参与度也比原来大多了;五是原来根本感觉不到整体的存在,现在的整体观非常明确了,这也比原来大多了;六是这种先写后教,学生习作被改了最少4次,传统的习作教学,老师都在念着“文章不厌百回改”,事实上,多年来,多少学生连两改都没有做到,另外,多年来我国小学三至九年级的修改方法居然是非常相似的,但“先写后教”,修改的智慧是不一样的,是多样化的,是针对学生更多问题的,这比原来的教法不大吗?…… 大单元教学,在我国可谓如火如荼,也鱼龙混杂。面对这种现象,还是有人拒绝大单元,认为这会淡化课文教学,这种教法不利于这,不利于那,肯定不利于学生素养……其实没有必要拒绝。启发式教学一点弊端没有吗?灌输式教学一点好处没有吗?没有实践,只是观看,或者只是在屋子里思考,很有可能是裹足奔向新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