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解读(三)(图文音合集)收藏!

 幸福美女 2022-10-14 发布于江苏

2022年5月7日,参与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承办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活动。聆听了熊璋教授等多位专家的报告,受益匪浅。

现整理熊璋教授的报告音频、课件和讲话稿,供大家一起研读、领会。

 以下内容来源于熊璋教授报告。字数:14116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在座的各位做一些交流。
今天我想谈一谈信息科技这门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其实这个是最近两个礼拜以来教育部公布了信息科技课程国标以后的第三次报告。在开始今天的报告以前我用一句孟子~离楼下的话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我们现在常常说左右逢源,我们很少提前面的这三个字儿叫资之深,可能更容易左右逢源更加容易顺利。
 
大家如果是积极分子的话呢?427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大附中几个单位合作,请我请课标组的樊磊老师给大家做过一次叫报告也好,叫解读也好。一个方向是为什么信息科技课程必须是国家课程?因为我们过去是零。我们现在到了—,它为什么要到一?你们看中央文件,看教育部的文件里面专门有提到根据中央要求必须开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
 
更多的人可能不了解,三年以前这一轮的课标修订组成立的时候,没有信息科技这一回事儿。第一次的修订大会没有任何一个信息科技领域的老师参加,我也没有参加。是科学组的人给我发信息说熊老师你为什么没在这个里头?我说我没有通知,当然不在这个里头了。那个时候就没有打算把信息科技当成是一个国家课程,那个时候的信息科技还在综合实践里头。第二次会才请我去,是要把我们放在劳动。我在很多场合也说过,我跟教育部的领导说,我不是看不起劳动,但是信息科技不是劳动。如果你要把它放到劳动,我不参加。如果你要我参加,它就必须是独立的一个信息科技课程是一个科学的课程过程可以写一本小说了。

第二个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坚持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现在来看这样改是完全符合时代潮流的。信息科技原来约束我们这个学科发展几十年,把我们的很多小学、中学这个课程和他们的实施都带的路越走越窄,因为强调技术而没有强调科学,这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改变。有一次两年以前在北京市的一个中学老师的一个座谈会上,我提要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还有老师起来反对我们就会讲技信息技术,为什么我们不能讲技术,我说你如果要讲技术不是不可以,但是他就成为不了国家课程。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讲的内容。
 
429号节前中国电子协会请我去讲了一次,我说我们叫做谈信息教育,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之二,当时我用了题目叫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也是谈了两个问题,信息科技课程怎么叫志存,我们应该把信息科技课程放在国家的高度,放在历史的高度,放在学生未来的发展的高度去设计。可是我们在落实讲好建设好信息科技课程的时候,必须脚踏实地。那天的大会最后事后他们告诉我说大概有19000人在线听。我相信全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老师都被覆盖了,我是希望这个课程不光有远大的志向,还要有脚踏实地的推动力。

今天算就是这个课的系列讨论的第三次讨论了,我定位为信息科技与素质教育。本来像素质教育这样的词儿,这样的概念不是我们这个行业专家来讨论的。这个应该是像顾晓青老师,华东师大的赵健老师,华东师大的李峰老师,杨小泽老师这样的人来谈,他们更加专业。
 
但是我今天还是想谈一谈,因为结合到信息科技,我们应该怎么落实素质教育。
所以我把题目分为两个,一个叫素质教育,一个叫素质教育的落实,希望给大家一些实际的帮助,而不是喊口号。
 
我们先来说素质教育,信息科技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义务教育的目标,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大家可以到人民网或者是光明网去看义务教育的目标一样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立德树人,服务于素质教育。要培养中国的下一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今天不展开讲了,前两节课讲过,我今天想讲的是信息科技不能例外。信息科技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和义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信息科技怎么样和其他的课程一样,服务于义务教育的总目标。原来没有信息科技独立课程的时候,我们羡慕人家语数理化生等我们有了信息科技独立课程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按照语数理化生的一些优良的传统和语数理化生一样,和语数理化生一起去服务义务教育的总目标,所有的信息科技老师必须有这样的基本认识。

我下面要谈一些一些概念的比较和一些概念的发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学业质量是什么关系?或者说与考试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探索和创新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什么关系?另外呢,我还要给大家讲素养和知识的关系素养和技能的关系素养和操作的关系素养和编程的关系。

前面这一个PPT是比较宏观,要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讲素质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定位后一个这一篇PPT主要是给讲什么。材编写者带到沟里了。在普通高中选普通高中做这个课标的时候,课标解读,我有一次报告说老课标老教材把我们的老师带到沟里了。我觉得我说了。没想到我后一个发言的课程中心的刘月霞主任,他说的比我严重了100倍,他比我说的更无情。这个我也曾经遇到过力遇到过反对。有人说我们怎么过去都没有办好了,你过去办的好,为什么不是国家课程,你过去办的好?

为什么两年以前在全国人大会上,福建的一个小学校长在两会提案要取消信息技术的学校课时?就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重视教育,没有重视科学,把自己限制在知识、技能、操作、编程上。这对于我们新课标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交流,让一线老师有一个新的认识,这种改变是痛苦的,原来的教案、你原来的教材、你原来的教法都没有用,必须按照全新的套路来。我后面还会展开讲。我们先说信息科技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什么东西这个应该是像华东师范大学的赵建老师,华中师范大学的吴迪老师朱砂老师比我更加清楚他们专门研究素质教育,专门研究心理学的素质教育。包括基本的品质、素质包括基本的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你的综合的表现,一言一行。有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表述。我不内行,我自己感觉有一条我们应该加进去的。素质是每一个人那种内化的学问,内化的学识,是自己那种自觉的行为中间表现出来的。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这就是一个人的素质。

素质高素质不高,在这几个方面可以表现出来。素养是什么?素养因为有一个养字,它更加强调后天的修养,后天的学,后天的知识构建,后天的思想升华,这恰恰就是我们教育的责任,恰恰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养培养修养。但是如果后边有教育两个字跟上,我个人的认为素质教育、素养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我们现在比较强调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过去啊,信息素养是我家的,过去的人文素养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素养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掌握自然规律。可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都没有覆盖。因为机器的产生,人工智能的产生,人工科学的产生对社会的影响,必须要有信息素养来管住人和机器的关系。简单总结一下,人文素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科学素养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信息素养是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机器的和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信息素养。

大家可以看一下。2016年我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上专门谈过信息素养,为什么我必须提它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关系。这个我不展开讲了。不管现在中央提的数字素养和我们课标中的的信息素养。它的内涵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一模一样的。这四个维度是当初我们在研制高中、普通高中的信息课程的课标中间提出来的。如果在座的各位有兴趣去查最近中央公布的所有的文件,在谈到素质素养与技能的时候,底下提到的就是这四个维度,所以这四个维度现在在中国是立住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具有同等地位。素质素养或者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请大家明确,不要纠结什么是素质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他们中间的差别是什么,他们中间可以说没有差别。我们在谈信息素养和中央谈的素质素养是一回事儿,我们也曾经打算在课标里边全部改成数字素养。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过去对信息素养这四个事儿在中小学老师中间根深蒂固了,我们就还继续在引用。信息素养和中央的数字素养是一回事儿。我也专门有文章谈过这个问题,提高全民的素质素养与技能是义务教育的一个责任,我专门谈过这个问题。
 
好,我们再来谈一谈素质素养与技能。很多研究心理学的人说素养包含技能,很多的专家说素养包含技能。我一样希望我们的一线老师在素养是不是包含技能上,在这个用词上是纠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网信办教育部还有一个什么机构?三部委发表的全民素质素养与技能提升的文件中间就是这么提的。中国就是这个提法,数字素养与技能。
 
希望大家能够明确,不要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一两个字的那种用法的纠结上。这个是我们中学老师、小学老师比较喜欢钻的牛角尖。四部门,我刚才少说一个部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他们联合发表的就是2022年提升全民素质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的官网发的。所以我们大家不要再纠结了,你有学问,你认为技能应该在素养里头,那是你的事儿,全中国以后就是这么用。

我想比较一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什么差别,我自己列了几条。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青少年的素质怎么样。应试教育关注的是他们的成绩。素质教育有一个目标是由每个人的素质提升得到全面的素质的提升,我们叫做全面发展的理念。应试教育不管,应试教育只管成绩,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提升全民的素质,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全面的发展。应试教育不管,应试教育只关注成绩。素质教育关注全面的素质里面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应试教育不管应试教育只管成绩,大家都可以这么去分析,都可以这么去比。可是我们到今天为止仍然还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老师、校长关注应试教育关注成绩。我相信有一个发展过程,因为现在我们的KPI都是按照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一个学生的成绩考的好坏决定了未来的命运。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成绩的好坏决定这个学校的档次投入。一个校长的带领的这个学校的学生的成绩好坏决定这个校长的升迁。我觉得这种状况会有改变,只不过有一个时间,我们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已经是在做这样的改变。素质教育重视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如果说重视全面发展,它就能够有效地预防高分低能。

我不展开讲了,时间的关系,高分低能的案例非常非常多,有很多人非常非常会考试,但是他的能力确实一般。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就以北航这样的学院,北航我们计算机学院这样的全国最热门的学院,每年有很多人来考。有时候那个考分最高的不是北大清华人大复旦这样的学校来的。考分很高的是一些地区性的大学或者学院。我曾经专门做过调研,他们四年在地区性的大学中—间,四年就学四门。你们北航考研究生的时候,要考的课来了以后,那他可能390分,比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360的那水平差很多很多。

完全没有办法用。这是我们都有经验的素质教育那么有效的预防偏科,有些老师有些学生就喜欢某一门儿,不喜欢另外一门儿,这个也和全面发展相违背。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必须有老师带着,必须有教材带着,必须有教辅带着。离开了老师,离开了教材,离开了教辅,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缺乏终身学习能力。所以你们要注意素质教育。

我们强调全面发展,里面包括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差别。应试教育关注的只有一个点,考试的成绩,因此应试教育非常有可能出现高分低能,非常可能出现偏科。考的我就得好的,我就学得不好。应试教育仰仗过度的练习,都是比你做的练习是一尺厚还是两特别容易出现依赖。对教辅的依赖,对试卷的依赖,对模拟卷的依赖,没有考过的题就不会,考过的题就特别溜。它变了一种像运动里面的肌肉记忆一样,这个不是全面发展,这个是一种比较狭窄的,特殊的别的地方用不上的技能。应试教育训练技巧abcd四个,你什么可以怎么样?

你们知道有一个雅思,有一个托福。中国的考生从进入这个考试界以来,很快成为全世界的最高分,在世界成为有名的考试机器。真正到了海外的教育机构以后,发现很考分低一点儿的人水平还差,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双减国家控制校外培训机构和这个都有关系。我们的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义务教育是打基础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下一代是我们的教育要思考的。下一代应该要什么样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如何培养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下一代,如何培养一个有必备品格的下一代,只有仰仗我们的素质教育。

给大家说清楚了吧。应试教育实现不了这一些,只有素质教育可以实现。素质教育与学业质量,很多人说一样,那是不是你们素质教育,你们就不管学业质量,就不管考试了。你们如果回去看这一章的,看这一次的课标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业质量。我们专门有一章讲学业质量。浙江省的教研员魏雄鹰老师对学业质量研究非常非常有心得。和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忘了是人民日报还是光明光明网上面发的怎么样去科学的度量我们的教学。所以学业质量不是一句空话,学业质量要反映出来学业的成就、表现,这些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我们有一个核心素养的描述,然后学生学完了以后是不是达到了我们这个描述。我们这个描述是我们课标的起点。就好像我们编软件,我们做硬件,有一个规格,说明我们最后学完了以后是不是达到这个标准。满足多少学业成就、学业表现特征。我们可以给他做一个总体的描述,它既是考试评价的依据,也是对我们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一个环节。学业质量不光是评价学生的,也是评价老师的,也是评价你的教学的,也是评价你的教材的,也是评价你的课程建设。所以请大家不要误会,素质教育就没有学业质量了,业质量考试仍然是必须的。
 
上一次会我也给有一些老师提出来过,大家可以去研究研究,比方说披萨,是怎么去考察学生的学业质量的。浙江的教育员魏雄老师带着一些人,两年以前专门做过信息科技。就我们这个课标的考试方法,考试题目,考试成绩一些实验。我们还专门在浙江、在云南做过一些实测。我们也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我们会有一些方法。其实如果是有新的老师,从现在开始专门研究中国信息科技素养教育的考试模式、考试方法、考试题库。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个是我们学业质量里面我们专门规定的不同的学段。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学业质量应该怎么样,第二学段应该怎么样,第三学段应该怎么样,第四学段应该怎么样。大家可以去对比一下。和我上一次课29号那次课讲的学生的素养表现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我们的起点是素养表现,我们终点是学业质量。所以我们不要误会说没有学业质量这一件事儿。
 
素质教育与探索所有的义务教育课程中间,其探索和创新的现在就是信息科技了。
探索是什么?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问题,去发现问题,去刻画问题,然后采用不同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你们注意不同的方法去找问题、描述问题,多种手段去解决问题。其实前边这一个,后边这个都是同一个意思,不能够死记硬背,不能够照搬书本。当你有一个问题,你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来,去描述它的时候,甚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时候。尤其是你还能够评价解决效率的时候。这就是探索。而这种探索是你发现、发明和创造的基础。信息科技课程在提到要探索的时候,曾经遭到某一些专家的质疑,所以你们为什么要探索。
 
我在大会上跟那些专家争论,我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探索,谁规定我们不能探索的。探索是我们青少年下一代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素质素养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动机。所以我非常强调探索,创新也是一样,创新是利用现在的方法,现在的科技水平去得到超出前人的,超出已有的更加优的结论。如果你现在就有一个结论,那你没有超过他,你不叫创新,可是我们的方法,我们的科学技术都还是其实是现在的。这个就引出来了你的新思维模式、新方法、新手段。如果大家比较关注的话,前20年,前30年,全世界的创新之都创新引领者大概是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
 
最近的十年你们会发现。上个礼拜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成为创新的引领者。在座的各位如果你在家里边会用一些小电器,全世界最好的最新的小电器都是中国的。抗疫健康码行程码都是中国的,6g5g我们就不谈了,中国太领先了。6g现在全世界的专利中国占了40%左右,美国才占30%左右,其他的欧盟、日本、韩国加起来占另外的30%

中国现在就是这个档次,而这种档次,这种训练是靠我们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出来的,它借用了一个手段是什么呢?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人才的符合,所以是交叉学科融合知识符合人才。当时也有专家反对我们讲创新,我说我为什么不能讲创新?好结论是现在你们如果看教育部公布的课标,谈到探索和创新的就是信息科技了,其他课都没有,这就是我们这个课程独到的育人价值。我们并不是要求我们的小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中探索出一个什么东西来,去创新出一个什么东西来。
 
但是探索与创新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动机,它是我们未来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实践的基础。如果我们通过我们信息科技的一~九年级的教育,能够让我们的小朋友内化那种自主可控、原始创新,保证中国持续发展的意识我们这个课程就太成功了我们太对得起中国的未来,太对得起我们的下一代。探索与创新,因为应该成为信息科技的一个杀手锏,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显示度,成为我们的ID

有了探索与创新,我们就有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应试教育差别最大的是我们是从学生个体到学生群体,这个学生群体就成了未来的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所以我们要支持全面发展的学科全面发展,我们还要支持信息科技辐射融合到各个学科。我们不要关起门来办信息科技,我们应该主动的把信息科技的方法、手段与其他的各科去融合,和物理和化学和生物。我们现在有一年级,二年级就是融合课,一年级融合语文,二年级融合道法,我们还有个九年级融合科学没关系,我们可以跟人家融合。我的一个判断是两三年以后你不找他融合,他就要找你融合,所有的学科没有信息科技这个学科就没有发展。我们的时机到了。所有信息科技的老师,你们有一些付出,要把原来的教案扔掉,重新写教案,但是你们也有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十年会是信息科技引领教改、引领教学发展的十年,看你们怎么把握了。
我花一点儿时间来比较一下素质素养、科学教育和知识技能操作、编程的不同的教育的差别
 
所谓知识是正确的,验证过的,公认的表述是一种知识没问题,很好。技能通常是通过训练达到的一种能力,打铁你怎么通过训练那个大榔头达到应该达到的位置。木工刨木板,你怎么通过训练把那个木板的特别平,它是一种技能,打字儿谁通过训练可以打的更快。操作是什么?操作是你按照一定的计划,按照一定的步骤去完成的一系列的动作。你拿了一个文字让我把它输入,我应该先挑什么再挑什么,这就是操作。我开门儿是操作,我关灯是操作。

编程是什么?编程是告诉机器做一个指定的任务,把代码把它排列好。我们还有很多老师坚持,我们不讲编程,我们讲是什么信息科技,为什么信息科技就一定要编程。谁规定的信息科技一定要编程,不编程就没有信息科技了。数据、算法完全可以独立于编程而存在。我们被带歪了。你们知道吗?编程在国外一开始用的英文是叫做programming,程序员叫做programmer。编程人员programmer现在叫什么?现在编程叫cody,编程员叫什么?叫做code。翻译成中文是什么呢?原来叫编程,程序员现在叫代码,代码员他就是个熟练工。

平台每天在变,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拿一个平台教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就要我们的学生每天去背那个代码规则、语法规则。背那个词典和素养基本上没有关系。所以我做了这样一个表。对于我们的青少年来说,科学教育面向素养的科学教育。他应该覆盖百分之百的学生,百分之百的青少年技术部分,可以覆盖40%的学生。我们到现在为止,太多的老师关注技术,不关注科学。比方说我们普通高中有一个和网络相关的,比方说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中间大家都定一个网络这一个章节,马上就告诉我们的学生怎么样去搭一个家庭网络。我在很多场合讲过,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学生去打一个家庭网络,你新买了一个房子,你让你的孩子去装修吗?那是专业工程师的事儿,不是我们学生的事儿,和素养没关系,少数有兴趣的,少数比较基础常用的技术不是不可以。我说我们现在要开汽车,你得每个人都会造汽车吗?操作也是一样,操作最多覆盖50%的学生就够了。我绝对的支持在教室讲信息科技,而不是到电脑室讲信息科技。有些老师专业,那我们不到电脑室,我们怎么讲信息科技。它就是操作,你要到电脑室你就是想要学生操作。就一定会被操作限制住。
 
我们是一门科学课,物理课要不要做实验?要,但是他是讲完科学道理以后才回到实验室去做验证,我们可不可以去机房,可以我们有一些东西可以到机房去做一个验证,但是我们不能够被技术和操作所约束。编程也是一样,大概编程算高一点儿,它覆盖全中国10%~15%的学生就够。

谁要每天编程呐?为什么全中国的青少年都要编程呢?那是因为一些推编程软件只会教编程的人,他们的盈利的手段我说过很多遍学校是代表国家培养下一代的企业,搞编程教学的公司,卖编程软件、编程平台的人,他是为了企业的利益。我也不是去贬低他的这种目标他当然就跟你说编程不得了,没有编程就没有中国了。实际上是那样吗?竞赛最多,最多覆盖全体青少年的1%而已。大家就看出来这样的一些东西,这样的一些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应该怎么覆盖。我们现在是要面向全中国100%的青少年,因此我们重视科学,重视素养教育。

你愿意讲一点技术,愿意讲点操作,愿意讲点编程,愿意去搞竞赛也可以。但是你不要认为全中国100%的人都要去参加竞赛,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我可以下载这个结论,知识必须支持素质教育,技能必须服务素养的养成,知识不能局限的知识本身,技能不能局限在技能本身
 
操作可以作为一些基础的训练,编程可以作为有条件、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的活动。请大家注意我的用词。你要讲知识对的,但是你必须是在素养教育的指导之下,你要讲技能可以,你必须是服务于素养养成。你要讲操作可以,他只能做一些基础的训练。你要讲编程也可以,应该把它局限在有条件、有兴趣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有兴趣的学生开展了一种活动,而不是我们信息科技教育的全部。我们的信息科技教育课里面有一个叫做编码,有多少公司就在开始宣传,你看国家的课,都开始讲编程了。我们讲的是编码。我在很多课上讲过,编码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完全不是讲编程,它就能够把它曲解,去误导我们的广大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说国家课标要讲编程了,你们在网上搜可以搜到很多这样的短视频。

好,那我们讲了素质教育与信息科技的关系,我们讲一讲怎么落实,我相信更多的老师关注这个东西。其实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课标的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教材和资源建设的层次,
第三个是教师和教学实际操作的层次
 
先我们讲讲课标的城市,很多老师拿到这个新课标会很快的去思考新课标为什么不同?新课标怎么就不同了?新课标到底不同在哪里?
 
我最近几天每天有记者来问我,每天有记者来讨论,每天有人来请讲报告,我还稍微控制的一点儿。因为实在是事儿太多,有时候太忙,有响应不了。这些个疑问我非常非常的理解。而恰恰这就是我们新课标的素质导向的一些点。我想告诉素养导向的课标不是口号,其中的素养导向不是口号,它是一个目标,它是一个可操作可落实的东西。我下面给你们讲是怎么落实的,很多老师讲,哎呀,这个熊老师你要讲平台,我们会,你要讲操作,我们会,你要讲编程,我们会,你要讲素养。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抓手在哪儿。
 
我现在来告诉你们什么是抓手。
 
我先来说我们的课标成绩,素养导向是我们自始至终由表及里的这种过程。首先我说自始至终有些人可能看到过这个图。我们这次课的起点就是不同学段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学生的素养表现的定义就是我说的specification。有了这样的素养表现的定义,就有了这种我们的开发规格以外。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应该是达到这样的一个标准以外,我们就把我们的学科的逻辑,找出我们应该有的逻辑主线去应对。为这种素养表现的培养就有一个对应关系。这个逻辑有自己的逻辑,他也可能有一些信息要返回到素养表现。我们有了素养表现,有了学科逻辑,我们就是内容承载,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有了内容以后我们就有什么样的情景案例,有了情景案例以后,我们应该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学业质量。大家来看,我们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素养表现这是我上一次课讲过的,我们定义的123456789101112。其实包括普通高中这五个学段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表现。我们把它表述清楚了。我们现在来看我们的结束的这个点。
 
学业质量,你们去类比一下这个学业质量,这个出口和我们入口的时候定义的这个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我们是从始至终在我们所有课标编制组的人的大脑中间最高的一个目标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素养的实质提升。这个逻辑内容承载情景案例都是服务于这个的,是不是很实在,不是口号。
第二个是由表及里,我在第一次课讲过一些大概念主题式、综合化、体验性的。这个话题我今天再展开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我们强调这个
一符合素质培养、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真正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我们所谓的科学教育大概念是什么东西?学科的,基础学科的知识关系,学科的逻辑由大概念,它可以引导我们走的主题式。大家注意,我说了一个把知识潜移在主题中,把素养默化在主题中,主题就是一种展示方式。可是我们的学科的东西,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素养潜移默化是融化在主题中间的。体验性是什么东西?学生为本,用学生身边的真实的情境和案例,不要用空洞的、虚无的那些表述学生根本就没听说过的故事,就会实现综合化。综合化里面就是去知识中心化,知识的综合学科。我刚才讲过,融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符合的人才,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协同育人。
 
我第一次课讲完了以后,接着我讲的首师大的樊磊教授还说,哎呀,熊老师你这个去知识中心化太好,在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知识中心化,还要去知识系统化。我下面还会展开讲大学的套路跟中学的套路是很不一样的。素养导向,把素质教育和学科知识的高度融合。就是在主题这样的平台上,瞄准学生的素养的提升来传授学科知识,把素质教育和学科知识高度的融合起来。这两个不是对立的。我们有很多老师说,熊老师你专门讲素养,我们不讲知识吗?没有,从来没有说过,知识是服务于素养教育的。
 
体验性体验性引导学生进入综合化课程从贴近学生开始,用非常简单的情景和案例去吸引学生。一定要用真实的、他见过的、体验过的那些案例,让他一步步走到综合化的境界。这就是第一个,就是想说主题式和大概念的关系,这个是想说体验性和综合化的关系,这就是我们的四个开始。
 
然后我们说教材和资源,课标只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始,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教材和资源的建设就非常关键,因为教材和资源一它可以细化课标,把课标做的更细,具有指南的效果。另外是我们老师的抓手,我非常佩服我们各级的教研员和一线的好老师。课标一颁布,普通高中也是这样,他们就把哪一本课标在手上,这个这个翻来覆去的翻。有些课标背的最后比我们这些学者都熟了,比我们这些设计者都熟了。真的是一群好老师,对课标真的非常尊重。
 
而这种教材和资源都必须跟课标扣上,并且成为老师的好的抓手。教材的资源建设同样要坚持。请各位参加教材资源建设的老师注意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质教育,坚持学科特色,要关注时代性、科学性和育人价值。
 
我们展开讲的时间的关系,我就专门展开讲一讲到底大概念主题式、体验性、综合化,如何在教材中间展示,在资源中间展示
 
大概念是什么?是学科的逻辑主线,是我们这个学科的逻辑主线。我们给大家定了六个逻辑主线。我要非常坦白的告诉各位,这六个逻辑主线并不是计算机科学的全部,也不是信息科技的全部。它是适合于我们学生认知水平的,是适合于我们培养的综合性信息素养综合表现的下一代的目标的逻辑主线。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上升,在创作者的心中必须有学科大概念的意思,其实他没有表现出来。我们不希望在你的教材中间像百度百科那样,把所有的概念全把它穷举一次。
 
我曾经审过一个教材,100个概念,全部是百度百科抄的,有的一字不差。编写者还是全国鼎鼎大名的教育大家。后来我的话把他们说的有点无地自容,我说劳驾几位大教授,你们的百度百科抄了100个题目,我还要你们干嘛呢?学生自己不会多百度百科吗?不要你们干什么。所有的大概念必须服务于主题,是必须服务于素养教育,是不是我们定的逻辑主线。我再说一遍,不是计算机科学的全部,它是一个局部,但是是最基础的,是我们青少年一代素养养成最必须的那些东西。所以不要由老师来跟我掰扯。但是熊老师你为什么没有提这个?熊老师你为什么没有提那个?有些可能是中学的内容,有些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内容,或者说是在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他们还不需要掌握的内容。所以大概念必须要服务于主题式。不再是大学那种系统性的呈现模式。
 
请在座的各位注意,如果有大学老师参加中小学老师的中小学教材和资源策划的,你们要小心大学老师有时候那个教材一拿来,我一看,大学老师写的,大学老师特别关注新东西,中小学不要。我们关注的是主题,所以不要再次知识知识导向模式,不能够再是那些概念怎么定义,概念怎么解释。我给你们举过的例子。中学的大家说一个算法,花了差不多一页子去讲,算法的英文叫……分成三个字节,来源于拉丁语。第一个字节是什么意思。第二个字节什么意思。第三个字节什么意思。我说你这是名词溯源,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以后有什么关系。可是老师他就会抄这些东西,他习惯了被带习惯。你们看过去的教材都是这个套路,对学生有意义吗?对学生有价值吗?大概念不是名词溯源,对于中小学来说,不要一个定义,不要一个解释。你是要用主题的方法,要用体验性的方法,把你的概念,把你的知识把它融在里头。我刚才用了潜移默化。大概念是知识的关系和逻辑。所以单一的概念完全没有必要放在专门一个大章节,讲什么叫什么,一定要放在整体的它的逻辑里面去诠释。

比如说数据,一年级讲,二年级讲,三年级讲,四年级讲,一直讲到大学这个数据一直可以讲,我今天不展开讲了,每个年级都可以讲不同的数据的概念,这就是螺旋式的上升,这就是数据的逻辑递升。再比如数据和信息,多少人每天在那儿跟我扳扯,到底熊老师什么叫数据,什么叫信息?这是现在中小学老师的套路。一定要把它放在整个知识架构里面讲数据最早就是123456789,数字后来有常数3.1415926。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还有一个叫做算数和算法什么类似这样的一个个就是专门讲怎么样去展开一个多项式去做计算,现在完全没有这样的个,全世界都没有,它是不断的在变的,不断的在演变。没有大数据的时候,数据叫做信息的载体,信息叫做有价值的数据,有了大数据以后,每一个数据都是信息,这就是变化。

主题一种表现,是一种呈现,它不是凭空来的。在座的各位你们一定要去选,怎么样能够成为你的主题,你可能一个学期只要有八个主题就够了。主题的思想性怎么样,主题的时代性怎么样?主题的科学性能不能够配合大概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主题的真实性能不能够符合体验性?主题性有没有平衡性,照顾各种因素,照顾发达城市,照顾偏远地区时间的关系我们展开讲了,这个是非常科学的主题的选择。
 
体验性一定是你有了主题,在主题指导下的体验性,这个体验性要服务主题。这个体验性是要带领学生通过体验进入到主题世界,你们要定位这个主题式和体验性的这种关系。你有了素养表现,你有了学科逻辑,你定了主题。我用什么样的案例情境去引导我的学生进入到这个主题。所以情景和案例的选择是体验性的核心。一定要学生身边的事儿。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他才会有代入感。

把他自己放到这个活动中间,放到这个情境中间,他才能够进入老师给他创造的那个世界。我老举的一个例子,农村的孩子一辈子没有到过大城市,一辈子没有到过飞机场,一辈子么?没有到过高铁,你给他讲,哎,在飞机场怎么换票,在在高铁怎么去。高铁怎么去买票,他哪到过高铁啊。他没有啊,他就不会有代入感的,他最多是有点儿愿景,有一点儿梦想,他不会跟你老师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体验性是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知其然,然后呢你引导他学习提炼,让他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思想提升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后老师带领他们建构知识,提升技能,这就实现了素养的内化。我一开始是不是提过素养的内化学真的内化,通过体验就把这个内化连接起来了。
 
我本来想有时间会给大家举一个刷脸的例子,因为刷脸还是相对普遍的。刷脸就是学生通过体验,最后他就会去认识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识应该怎么架构,他应该有什么技巧,他应该什么安全观念他就会怎么变成一种内化的。
下一回刷脸,我应该怎么发刷,如何去理解,要眨眼睛,如何去理解要摆头,这以后再给大家讲。所以我说体验性一定要从体验到认知,不仅仅是体验,从体验到情感,从体验到综合,从体验到主题。对这几个东西都不是独立的。有了体验我们就到了综合化。综合化也是围绕大概念,在主题式的指导下,从体验性导入,进入一个综合化的境界。
知识中心化,去知识孤岛化,去知识单调化
知识中心化,实现以素养为核心
去支持孤岛化是实现知识的交叉与符合
去知识单调化,是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的动态发展和知识的变化。
知识不是一层不变的,知识是不断的在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知识不断的在变。
就我们今天的防疫,我们的防疫知识也是每天在变的,我不展开讲了。
 
综合化也要服务于素质教育,要坚持信息科技的特色,要辐射、交融其他学科,实现协同育人。这就是我们有为什么设计了一些交叉的一些学科交叉的一些体验。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和教学。课程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教材和资源就是非常关键,教师和教学才是最后的呈现。教课标也好,教材也好,资源也好,最后和学生直接交互的那个界面,那个……是老师。老师的教学是课程建设的最后一里路,前面你都走了多少,最后一里路你走不到,没有达到目标。因此老师一定要考虑自己和新时代的关系,和新课标的关系,和新教材、新资源的关系,和学生的关系。
 
我非常快的说一下,思想和身体要同时进入新时代,这就是和新时代的关系。信息科技一定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推动力。机遇就在跟前,挑战也一样,挑战和机遇永远是在一起的。新课程新课标是一个国家行为,学校和老师是国家行为的执行力。你们不是社会上的公司,你们不是为了赚钱,机遇就在眼前,挑战也一样,这个和我刚才说的道理是一样的。希望老师和所有一线的教研人员活用教材和资源,基于课标、教材和资源做创新

充分利用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是我们读到的东西。我们的强项,和学生,我们一定要吸纳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元素。教学不是老师自己,教学是老师跟学生的交互。信息科技的老师要敢于走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利用信息科学与技术,与学生一起在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实现创新。引领教育改革十年左右,让语数理化生跟着信息科技的步伐往前进,谢谢你们。

附:

整理 | 熊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解读(二)

整理 |熊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标解读(一)

笔记|解月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

义教信息科技课标中的真实性学习与PBL中的真实性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

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

就是不平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