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 中内背诵——痫证

 壹亩莳 2022-05-11 发布于山东省


痫证

Image

01

概念

Image


痫证,又称为“癫痫”,是以发作性神情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西医学的癫痫与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无论大发作、小发作,还是局限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Image
Image

02

病因病机

Image


【病因】痫证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先天因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禀赋异常,后天因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跌仆外伤或患他病致脑窍损伤等。二者均可造成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闭塞清窍,积痰内伏,偶遇诱因触动,则脏气不平,阴阳失衡而致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发病。

①禀赋异常;痫证之始于幼年者多见。②情志失调;七情中主要责之于惊恐。③饮食不节;④脑窍损伤。

【病机】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积痰内伏,经风火触动,痰瘀互结,上蒙清窍而发病。痰浊闭阻,气机逆乱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瘀等,尤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病理性质属虚实夹杂。早期以实为主,后期因病情迁延,正气损伤,多为虚实夹杂。痫证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


Image
Image

03

辨证论治

Image


(一)发作期

①阳痫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移时苏醒;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欠伸等先兆症状;平素多有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便秘尿黄等症;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息风。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②阴痫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合,肢体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或仅表现为一过性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动不语,数秒至数分钟即可恢复,恢复后对上述症状全然不知,多则一日数次或十数次发作;平素多见神疲乏力,恶心泛呕,胸闷咳痰,纳差便溏等症;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温化痰涎,顺气定痫。

代表方:五生饮合二陈汤。

(二)休止期

③肝火痰热

临床表现:平时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心。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④脾虚痰盛

临床表现:平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胸脘痞闷,纳差便溏;发作时面色晦滞或白,四肢不温,蜷卧拘急,呕吐涎沫,叫声低怯;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或弦细滑。

治法:健脾化痰。

代表方:六君子汤。

⑤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痫证频发,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伴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少津,脉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填精益髓。

代表方:大补元煎。

⑥瘀阻脑络

临床表现: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多继发于中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

治法:活血化瘀,息风通络。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