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及其积极心理学意义

 白桦树2008 2022-05-11

作者:王斯琴高娃 纳贡毕力格

作者单位: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摘要

心身互动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使人发扬人性的真善美,从而形成身体、心灵与道德上更加的健康状态。

就心理治疗而言,它把多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强调并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智慧和灵性的潜能,遵循“自省自悟”、“发展潜能”、“自我完善”的原则,使人达到“明心见性”的效果,此理念与 Seligman 博士提出的的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正文

心身互动疗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做指导,以蒙医学心身统一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光、电、声、像等现代技术手段形成互动效应的一种全新模式的治疗方法。

心身互动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使人发扬人性的真善美、从而形成身体、心灵与道德上更加的健康状态。就心理治疗而言,它把多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强调并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智慧和灵性的潜能,遵循“自省自悟”、“发展潜能”、“自我完善”的原则,使人达到“明心见性”的效果。

此理念与Seligman博士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1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

1.1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体的健康与心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医学也重视起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此,现代医学模式由原来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近几十年西方医学又发展出心身医学这个新学科,详细的阐述了心身 疾 病 的 特 点 及 治 疗 方 法,结 合 了 身 心 兼 治 的 理念,但由于西医是分析型学科,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现代医学仍没有成熟的整体观治疗方案,应对身心疾病时,依然把躯体与心理治疗分开进行。

而传统蒙医学是综合型的整体观学科,包括,内部脏器的统一、心与身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生态环境的统一,人与宇宙( 时间和空间) 的统一,其中心身统一观念对人生的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理解尤为重要。

因此,纳贡毕力格博士所倡导的医学治疗模式为“生理—心理—社会—自然—宇宙”。

这是他对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并且在他创立的心身互动疗法的治疗中淋漓尽致的体现着此观点。

1.2理论基础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是结合现代医学、传统蒙医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文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而形成的治疗体系。

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蒙医学的心身一体理论。

疾病的根源上,蒙医学认为,认识疾病的根源,对制定医学模式及开展医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类所有疾病的病因归根结底源自于其“内心”。

《四部医典》病因论中指出,所有疾病的来源就是“无知”,而“无知”产生“欲望”、“火气”、“愚痴”等。它们分别引起人体的赫易、希拉、巴达干三根的紊乱而产生疾病。《金光注释》中讲到,“三根( 赫易、希拉、巴达干) 、七素物质( 食物精华、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气精华) 和三岁( 大便、尿液、其他代谢物) 三者相互依存,形成了有机实体,故称身也”。

其中“七素”是人体的物质基础,“三根”是人体的生命动力。

心与身的关系上,蒙医学认为,“当人的灵魂分离时留下的壳体为身也”( 心与身是不能分离的) 。

“心者无形,他是世间一切行为之源,福与苦的承受者,善于恶的制造者,与人由生到亡一生形影不离……又名为感知之源”。

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机制上,心理治疗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作用来改变机体的生理活动,调整人体的功能,从一种功能系统转入另一个功能系统。

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机体不仅在利用自身内在能量在自我调节,而且 接 受 自 然 界 外 力 量 来 增 强 自 身 的 生 理 运 作 过程。

1.3治疗模式 

心身互动疗法是一种多维立体的治疗模式。

主要有视频咨询、点评疏导、现场汇报、健康教育和个体咨询等5种方法,前4种为团体治疗,后一种为个体治疗。

心身互动疗法有效地结合了团体治疗和个体治疗的优势。

心身互动疗法的团体治疗的形式与普通意义上的团体心理咨询也有所不同。他主要利用视频呈现,音响等多媒体手段对各种疾病的患者进行现场咨询和访问、患者病情汇报、点评、疏导、以及相关病历资料的前后对比方法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详细的阐述。

1.3.1视频咨询 

形式:在团体治疗室进行团体治疗

程序:开场音乐——放松训练——音乐动漫——视频咨询——催眠唤醒——结束音乐

内容:患者病情介绍、疗效、体会、心理医生现场点评等。

1.3.2点评疏导 

形式:由主治医生主持,在团体治疗室,视频结合现场讲解。

程序:开场音乐——放松训练——音乐动漫——视频点评疏导及疑难问题的解答——催眠唤醒——结束音乐

内容:它的资料是一般视频资料中挑选出的典型案例,把患者的不同时期前后对比的汇报视频资料的剪辑。

1.3.3现场汇报指导 

形式:主治医生主持,将患者集中到团体教室。让部分患者在自愿的前提下自己上台做反馈汇报。

程序:开场音乐—放松训练—音乐动漫—典型病例汇报与点评指导以及疑难问题的解答—催眠唤醒—结束音乐内容: 请出几名参加心身互动疗法治疗的人讲述个人成长史、自己的疾病、治疗前后的身心变化以及心得体验等。

1.3.4健康教育治疗

形式:将患者集中到机体治疗室,主治医师进行健康教育讲座。

程序:开场音乐——放松训练——音乐动漫——健康知识讲座——催眠唤醒——结束音乐

内容:健康与疾病的本质、疾病的预防、养生技巧、治未病、亚健康等知识、医学的功能、医生的职责等等内容进行讲解。

1.3.5个别咨询治疗 

形式:一对一的咨询治疗,又分为,面诊、代诊、电话咨询三种。

程序:面诊咨询是指患者本人于心理医生直接、面对面的进行晤谈; 代诊是指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亲自与心理医生进行沟通,由亲戚朋友等相关人员携带患者的病历资料等信息进行间接咨询治疗; 电话咨询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患者不能亲自来面诊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咨询治疗。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的积极心理学意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 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 American Psychologist) 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2.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Sheldon和 King赋予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是: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对于积极心理学基本内容的研究,目前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发现有天赋的人并加以培养。

例如,(1)积极的体验(positiveexperience),如快乐(happiness),幸福感(well-be-ing) 等;(2)积极的个人特质(posi-tivetrait),如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 、智慧(wisdom) 、创造力(crea-tivity) 、美德(virtues)等;(3)积极的社会环境 (pos-itivecommunity),如社会关系(socialre-lationship)、文化规范(culturenorms) 、潜 能 发 展 的 家 庭 影 响 ( effectsoffami-lyonthedevelopmentoftalent) 等。

2.2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 

当人们内心面对长期的无助时,在情绪上往往表现出极度的抑郁、焦虑、无助,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极具下降,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上带来了很大的创伤,甚至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率急速升高,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失眠症、各种皮肤病、肿瘤,以及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等。尤其当人们身患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恶性病、疑难杂症时,除去疾病本身带给人们的痛苦以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创伤与折磨,心灵的创伤比起身体上的创带给人们的打击往往前者更致命。

心理上的无助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的应对方式,对种种不如意会有持续、长久的无助感,即习得性无助感。

Seligman博士通过研究“习得性无助”,进而发现了“习得性乐观”,认为乐观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在他的理论研究中说明归因方式是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的主要根源。

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

纳贡毕力格博士认为,“愉悦心情是最好的保健方法”。

他提倡中医理论的“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的观点。并且认为,“治人先治心”。

对于人而言,心是一切行为的统领,主宰者,预防重于治疗。于是他在自己创立的心身互动疗法的治疗中,运用了团体心理健康教育、叙事治疗的手段。

此方法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变人们的消极的归因方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

心理治疗师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改变人们的错误的认知,普及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人们对自身的疾病有科学的认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治疗。

叙事治疗对各种心身疾病的患者实施先不谈自身的疾病,不触及患者的心理创伤,通过探讨他人的疾病、治疗过程、治疗效果以及他们对自身病情的联想与分析的心灵感悟间接对患者心理起到暗示、指导作用。

乐观产生健康、康复、精神,而悲观却导致相反的结果。

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已经形成了自动化的反应,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动化反应的意识,从而形成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去解释生活的事件。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富足,同时,它带给人们的远远不仅仅是这些有利因素,还有很多不利于人类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抑郁水平在逐渐升高。越是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抑郁水平就越高。由于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们的心理压力必然也会日益增加。

且不讨论原因,人们有必要对健康和疾病有科学的认知。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赋予了新的定义,心理和身体均健康才是健康的个体。

所谓的心理健康指,第一,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良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且有自知之明; 第二,有安全感,正常的人际关系;第三,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符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有追求。

对事件的解释方式是通过学习后天习得的,通过学习可以把悲观的归因方式转向乐观的归因方式,这就是习得性乐观。

儿童学会乐观能保护在未来免受抑郁和焦虑的侵袭,而且乐观与成年的幸福高度相关。

乐观的心态能使免疫系统更强,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大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乐观的心态会降低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的发生率,乐观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率,延长患 HIV 的人的寿命。

乐观还能预测一个人的老年期的健康状况,悲观的人容易生病,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增高。乐观的人相比悲观的人更长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这显然背离了心理学的使命。

Seligman认为心理学有三大使命,即治愈心理疾病、鉴别和培养人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富有创造性。

心理学不仅研究病态,不健康的个性品质、优势性格,还要关注人的教育、工作、能力、成长、爱、游戏。积极心理学要以科学的方法探索什么是人类适应复杂社会的最好行为。

2.3人本主义渊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 Maslow 创立,以Rogers 为代表,是 20 世纪中叶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

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Maslow 提出的需要层次论、高峰体验、自我实现都是与人的潜能的积极利用对三观和情绪的调节。

人本心理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人的正面特质和价值,并不集中研究问题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身互动疗法的共同的特点是强烈反对把人机械化、客观化的静态研究倾向,主张用动态的整体研究的方法研究实际社会生活的人。

Maslow 觉得采用整体分析方法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强调人作为整体而发挥作用,所以,对人的研究要考虑内在的、固有的主观决定因素,又考虑外在的、环境的客观决定因素。

纳贡毕力格博士认为,需要的满足会带给人们积极的心态,心身互动疗法是整体观医学理论,必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需要问题,例如他们对的生理需要、健康( 安全) 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他对患者的心身互动疗法的申请表的设计中涵盖了生物医学特征以外的环境、社会、心理因素。

例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婚否、住址、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等。并且对每位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家族史、家庭状况、学习和工作状况和参加互动疗法的认识、体会等做详细记录。

再此基础上对参加课题组的每位患者进行横向、纵向、交叉研究,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理、心理、调理反应的动态变化进行捕捉,及时详细,认真的测量、观察、检验、分析。并且对心身互动疗法的工作条件也有严谨的要求。尤其对团体治疗室的布置问题。

例如,第一、环境场地的要求: 考虑场所的人性化氛围,室内温度的调控、空气的通透性、灯光的亮度、座椅的舒适度、多媒体设备的选用、室内卫生上都考虑到的恰到好处。尽量做到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他们的基本的医疗需求尽量得到满足。

第二、对医生的要求: 医生除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技能,良好的医德以外,要求每位医生要有基础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在医患沟通中起到的作用是可圈可点的。心理学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医生的沟通技巧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医生要做到用尊重、真诚、热情的态度去关心患者、充分给予人文关怀、解除心理阻抗,让患者对医生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小结

蒙医心身互动疗法( 简称心身互动疗法) 是纳贡毕力格博士从事医疗临床工作 20 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的产物。

从 2002 年 10 月到 2005 年 6 月,对 15000 个患者进行心身互动疗法的试点治疗,结果卓有成效,让人们充分发挥了人性的积极性,参加互动疗法的患者反映非常热烈,多数患者得到了正确的救治,也避免了一些患者的“有病投错医”的问题,用事实证明了心身互动疗法的显著疗效。

蒙医心身医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还未形成体系,学科发展较晚,东方文化的保守性特征以及临床心理学的本土化改革带来的困难等等因素的约束下,经历数年的岁月历程在医学界逐渐稳步发展着,从2012年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心身医学科科室建立到2016年8月为止为患者建立的健康档案达到38000份左右,并且在内蒙古地区的旗县级医院的共建立了19家蒙医心身医学科,经过历史的考验,作为此疗法的创立者纳贡毕力格博士坚信此疗法会将给人类健康有更大的贡献,对医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有效结合,并将此理念有效运用到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举措是他对蒙医学的一大贡献。在无数个心身医学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辛勤努力下相信蒙医心身医学的前景会一片光明。

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