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接审计署的经验总结——迎审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李冠0731 2022-05-12
图片

图片

自去年8月起,我们接受了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直到今年3月才出具正式报告,前后历经半年有余。历时之漫长,过程之波折,虽有预期,仍出乎意料之外。在此,仅以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将迎审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

审计署的迎审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审前准备阶段、审计开展阶段、审计沟通阶段和审计整改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不一样,下面分别介绍。

一、审前准备阶段

图片

审计署审计覆盖面广、程度深,所以要求我们在审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得知审计署将要开展审计之后,建议开展以下准备工作:

1.搭建迎审体系

迎审体系是审前准备的第一步,也是迎审工作的基础。

在单位内部,一方面要强调一把手负责,由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迎审小组的组长,提高全员迎审意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指派公司副总作为负责人,同时指派在公司内部具备较高威信和较强沟通能力的员工作为具体联络人。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审计署的审计和一般检查不一样,时间紧任务重,常常当天下班后发清单,第二天下班前甚至中午前就需要,所以具体联络人的选择很关键,既有较强工作能力,也能够有效沟通各部门,这样才能高效迎审。

同时,在总部的各部门、下属二级单位也必须要求上报审计对接的一把手和具体联络人员,并尽快建立迎审联络群,及时传达迎审要求,统一大家的思想,做到上下一体,挥之如臂。

2.开展审前培训

当迎审体系建立之后,就可以开展审前培训工作了。

审前培训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1)审计资料提供的流程,如要经过各单位的一把手审核,确保资料真实准确。

(2)访谈的注意事项,如客观如实回答,对事实不清楚的要了解后再做回答。

(3)其他的注意事项,如对取证单和整改的要求,这一部分下文会详细讲述。

3.开展审前自查

如果距离审计署进场还有相对富裕的时间,也可以组织审前自查,及早规范和化解风险事项。审前自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审计署会查看公司的内部审计报告、巡视报告及其他资料,所以提前将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尤其是持续整改或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要重点关注,一定要在审计署进场前力争整改完成。

(2)常见问题自查。这主要针对以前年度没有接受过检查或接受检查较少的公司。很多企业已经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常见问题清单》,可以让所属各家企业进行自查,及时改正,最大程度地化解审计风险。

(3)重点审计事项。审计署的检查是有一定规律的,会重点关注一些事项,比如投资决策流程、两金、处僵治困等。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往往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以上事项,此时就要重点关注,是否执行到位,是否存在流程上的缺失,并尽快整改完善。

二、审计开展阶段

图片

审计开展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决定了本次审计的最终结果。

1.高度重视,开好审计进场会

审计进场会是审计署正式开展现场审计工作的标志事件,标志着审计工作进入全面铺开的阶段。因此,要高度重视审计进场会。

审计进场会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提高重视程度,做到全力配合。审计进场会公司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务必参加,各部门负责人也需要参会。一把手向审计署作表态发言,向公司全体人员传达一种态度,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由于大多数中层管理者,平时较关注业务,对于审计不是十分敏感,认为迎接审计就是审计部门的事情,和自己部门关系不大。因此,要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能够全力配合审计署审计。

(2)强调全业务参与,改变“唯财务论”观点。对于企业的基层员工乃至不少中高层管理者,因为接受的大部分审计都是中介机构的年报审计,常常以为审计就是审财务,与自身无关。而在审计署的审计中,财务问题仅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非财务事项。因此,在进场会上,要强调全业务参与,提高非财务部门参与的意识。

(3)了解审计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在进场会上,审计署也会介绍审计范围、审计时间等内容。尤其是审计现场时间,审计署一般至少都是三个月起。这样,也让参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合理地安排人员和时间配合审计。

2.专人对接,领导把关

审计进场会之后,审计工作就全面铺开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供审计资料。审计署的资料清单往往都是当天下班后提供,然后第二天下班前甚至中午前就要提交。看似不合理,却有其内在逻辑,那就是打乱被审计单位节奏,压缩资料准备时间,从而更大程度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由于审计署配合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渠道畅通,及时下达。在搭建审计体系的时候,就已经讲过此部分内容,因此不再赘述。在此强调一点,就是沟通渠道要畅通,如果公司有单独的通讯工具可以采用,如果没有的话就通过微信、钉钉等。总之,要第一时间把工作传达下去,为资料的准备争取时间。

(2)专人对接,全力配合。各对接单位指定的专人,要全力配合。在此,有一点小提示,就是要让对接人的领导随时了解进展,比如发送邮件时同时抄送其公司领导和直管领导,以便能够协调相关安排,让对接人可以投入精力做好对接工作。

一把手把关,高效审核。所有提交的资料,还需要一把手来最终把关。具体办事人员有时候对事情了解不够全面,提供的有可能是过时的、不准确的资料,这就需要一把手最终把关。同时也让资料提供人重视该项工作,认真准备资料。

3.实时跟踪,定期汇报

除了日常资料提供,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审计署的工作进展,对其未来的工作进行预判,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梳理每日工作,编制工作日志。每天根据审计署需要的资料清单,以及审计署访谈、实地走访的情况,编制工作日志,通过审计署的每日动态,为今后的分析和判断提供基础。即便当时没有分析出具体内容,但是日后审计署下发审计取证单时也可以根据之前的工作日志再次分析,并作出有效应对。

(2)综合审计进展,编制审计周报。如果说工作日志是本部门使用为主,那么审计周报就是上报公司领导的简报,除了概括描述审计署的工作情况,有时可以适时加入自己的一些分析判断,以及审计署未来的审计计划,让领导做到心中有数。

(3)预判分析,提前应对。如果说以上两项是基本动作,那么这一项就是自选动作。根据对审计署工作情况的分析,有时候会发现审计署的工作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目的性,因此可以进行预判,并有针对性地应对。

三、审计沟通阶段

图片

不同于其他的审计,审计署审计的沟通阶段十分重要,不亚于审计开展阶段。此阶段在审计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在审计署下发取证单时达到高峰,并在之后的审计署编制审计报告时持续推进,直到审计署正式出具报告为止,时间长达数月。

在审计沟通阶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耐心沟通

审计署工作人员因代表国家履行监督职责,原则性较强,沟通中态度一般较为强势。面对这样的情况,要端正态度,不卑不亢。

在与审计署沟通时,一方面要耐心解释,注意沟通的方式,并举出相关证据,用事实说话,避免和审计署在言语上有对抗。另一方面,也不要有畏惧心态,要实事求是,从公司角度出发,尽可能地阐明实情,化解审计署的疑问。

沟通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要提前向有关领导汇报,说明实情,由领导来出面沟通。

2.统筹协调,合力解释  

在接到审计署取证单后,就进入沟通的关键环节。

因为取证单事项会存在跨部门、甚至跨层级的情况,就需要统筹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进行沟通回复。主责单位领导要全力配合,总部对口部门也要加强支持,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力争化解问题。

曾经某下属公司的领导为了跟审计署解释沟通某个事项,先后两次从外地坐飞机赶来沟通,并准备了翔实的资料,虽然最终没有化解问题,但取证单上最后版本描述中,问题的性质有大幅改善,问题金额也相对减少。

3.持续跟进,随时配合

取证单的回复并不代表沟通过程的结束,因为审计署会根据沟通情况和日后审理情况,在出具正式报告前持续补充资料,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长尾理论。

审计署出具正式报告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审计现场时,取证单需要审计署现场审计各组组长和项目负责人的复核,离开现场后还需要所在特派办审理处进行复核,最后提交到审计署的审理司再次复核,期间还有和被审单位的多次沟通意见,最终经审计署领导确定才能出具正式报告,比现场审计时间还要长。

因此,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随时沟通和补充资料,并及时汇报领导,切不可因为觉得现场结束就掉以轻心。

四、审计整改阶段

图片

审计署的整改要求是在下发报告60日,如果算上收到报告后汇报公司领导、安排整改分工的时间和最后出具报告及公司领导审核的时间,其实不过一个月出头时间。因此,整改工作其实要提早开展,这样方能顺利完成整改工作。

1.立行立改

当现场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署发现的问题证据确凿,确实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那就要立行立改,争取尽快整改完成。

因为审计署在出具报告时,会对已整改的审计问题注明已整改,通过立行立改,争取在审计署报告中体现已整改的字样,尽量争取好的结果。

2.预先整改

当审计署提交报告征求意见稿时,那么审计问题基本上确定了,即便有变动也相对较小。这时候,就可以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组织各单位预先整改。

预先整改时,整改的分工是最为关键的事项,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事项。这种时候,就需要大领导亲自坐镇,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一齐开会,确定好整改分工。

在分工时,既要明确主责单位,也要明确总部各监督整改的部门,做到分工有序、上下协同,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整改工作的开展。如果整改分工处理不好,将遗患无穷。

3.狠抓落实,建立长效机制

当审计署的报告正式下发后,就进入紧锣密鼓的正式整改阶段,从报告正式下发到上报整改结果,期间只有60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立即动手,快速下达。接到审计署的报告后,就要立刻向领导汇报,并召开审计整改专题会,确定整改分工和整改要求,并快速传达给主责单位。这个阶段最好能在一周内完成,需要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从而给后续的整改工作打好基础、留足时间。

这里还需要留意一点,那就是现在审计署除了整改之外,还会要求对部分事项进行追责,也需要在整改分工时确定哪些事项作为追责事项,并尽快下发相关单位,限期完成。

(2)持续跟进,及时纠偏。在下达之后,就要定期跟踪审计整改情况,一般是一周一报。这样的好处是能够随时跟进整改的结果,及时发现整改过程中的偏差并予以纠正,尤其是个别消极整改的公司或个人,可以汇报公司领导,督促其完成整改。

(3)部门协同,形成报告。一般在距离截止期限三周的时候,就要确定最终审计整改情况和完成报告了。各单位整改情况报送总部对口部门审核,由各对口部门提出反馈意见,并将最终确认的版本汇总到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形成报告后,在专题会上向相关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形成最终报告,上报审计署。

(4)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审计整改报告的完成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根本,是偶发的问题还是普遍的问题,是个人的失误还是制度上的漏洞,并根据不同情况,完善制度、明确流程、加强培训,形成立体的、全面的整改过程,避免屡审屡犯的现象。

以上,就是此次迎接审计署过程中的一点分享,管窥之见,难免谬误,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发布的文章除无法联系到作者并获得授权外,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如作者见到请及时联系我们,在得到您的授权后,重新发布或第一时间删改,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