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建议你不要被固定思维欺骗,其实你也能取得成就?

 忍冬笔记 2022-05-12

忍冬

读完需要

4
分钟

速读仅需 2 分钟

为什么有些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的高度,而有些人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

你会说,是天赋,是才能,或者说是运气,其实都不是。

是因为取得成就的人,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型,去面对困难,面对自己,他们平淡地解决困难,相信自己的失败只是一时的,随着自己的不断进步,总有一天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一天这个结果却超乎自己的想象。

最终正确的思维模式取得了成功,《终身成长》中那个正确的思维模式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型。

/ 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关系 /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是一名美国杰出的教育研究人员,他对 120 名杰出的成功人士进行了研究。

布鲁姆总结:“经过 40 年对美国以及国外的校园学习的透彻研究,我的主要结论是:'如果说一个人能学会什么东西,那么世界上其他人也都可以学会,只要在此前和当下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他没有将 2%~3%有严重缺陷的孩子计算在内,也没有将 1%~2%像迈克尔那样的神童算进去。

他指的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因此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正确的教学方法,人们可以成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是不是很颠覆我们之前的想法:我们从小被教育,你之所以学不会一个技能,其实是因为你太笨。

那时候我们心里会有这么一个疑问:我们真的这么笨吗?久而久之,在一次次被父母贴上你真笨的标签后,连我们都觉得我们真笨。

那时候没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学不会,哪里不清楚,教导我们的人,也没有想过,他指导我们的内容,是不是我们能够接受并运用的。至少当时的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说。

的确,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真的有人智商 180,也有人存在严重的缺陷。

但是处在中间的我们,相差并不大,我们都能够学会相同的东西,不过可能我们花费的时间有所区别。

可能是因为我们知识的基础、教导的方式存在差异,导致我们出现掌握快慢的差别。

为人父母,是否用成长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给时间和指导,让他们不断成长,而不是给他们贴标签,殊不知有些标签贴上去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为人师表,在教导的时候,是否清楚同一种教学方式,是否能够让所有人接受掌握,并不是因为感觉学生接受不了,学不会,而不教难的,只教简单的内容,最后反倒指责学生难的不会,容易的做错。

作为自己,勇敢的撕掉贴在自己的标签,给时间自己去成长,去学习,不要让人去打击你。

/ 艺术才能真的天赋吗? /

有些人可以通过少量或零培训做到某些事,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培训后做不到这件事(有时会做得更好)。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太多太多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个人早期的表现可以告诉你有关他们才能和未来的一切。

泰拉·萨普(Twyla Tharp),世界著名的编舞大师和舞蹈家,写过一本《创造性的习惯》(The Creative Habit)。

从书名你就可以猜到,她认为创造性并不是一个出自灵感的神奇行为,而是努力工作和倾情奉献带来的结果,即使对莫扎特来说也是一样。

还记得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吗?电影里描述的莫扎特快速地写出一部又一部佳作,而萨里埃利,他的对手,则嫉妒得发狂。

萨普在看过这部电影后却表示这太荒谬了,“'天生的’天才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天才,或者说生而知之的人,并不存在。我们定义的天才,是努力工作和倾情奉献带来的结果的人。

莫扎特倾情音乐,创造出一部部传世之作。

达尔文不是脑海里闪过一个点子,进化论就出来了,而是倾情研究,花了半生的时间,才写出进化论。

原来我不会画画,不是我没有艺术的细胞,而是我根本连学习基础构图的机会都没有。

天才,不一定真的是真正的天才,他们的成功也并不是来自于天赋,比如说运动。

忍冬小学开始就发现自己跑的比较快,然后五六年级的时候,校运会一百米、两百米都拿第一名。到了初中,发现有人比自己跑得比自己更快,但是通过教练的指导和自己平时的锻炼,你也能接近并超越比你跑得快的人。

那么真正的天才,或者是说天赋,其实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弥补的。

因此,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那时候只是我们暂时不会如何解决这个困难,而不是我们没有那个能力或者说我们没有那个天赋,更不是因为我们太笨。每个人追求自我的路上,都会遇到困难,你所取得的成就越大,你面对的困难就更大。

努力工作和倾情奉献带来的结果,就是所谓的天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才。

/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 /

想一想你心中的英雄。你认为他是个仅靠非凡的能力并没有付出什么努力就取得成功的人吗?

去查一查事情的真相,去看看他为了取得成就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然后你会比以前更钦佩他。

想一想其他人比你强、你认为他们比你更聪明或更有天赋的时刻。

现在考虑一下这个想法,他们只是用了更好的学习技巧,自学了更多内容,进行了更多练习,并跨越了障碍。

你也可以做到这些,只要你愿意。

你是否在某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傻,好像大脑短路了?

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想想如何学习和提高,而不是评价自己,然后回到正轨上去,什么都没有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