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是一门什么样的工作

 方所的书屋 2022-05-12

全文1770字,阅读约需4分钟;

我以前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很感兴趣,不过对它的了解却是知之不深,我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一份帮助别人改变的职业,而改变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

这是我以前的看法,最近我学习了李松蔚老师的《跟李松蔚学心理咨询》这门课程之后,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今天我就来给你分享一下。

首先要说的,就是我们对于心理咨询的两个误区:

第一,有人把心理咨询师称为心理医生,那他们和专门治病的医生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也有人说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心灵鸡汤,他们和心灵鸡汤又有什么不一样?

你要知道,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心理咨询是一项服务,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是帮助来访者来朝着他想去的方向去改变;而心理医生,包括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是在医院工作的,工作目标是治病,他们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也有成熟的治疗方案,帮病人减轻特定的症状。

所以,心理咨询的客户叫做来访者,有些地方又叫咨客或者访客,而不是叫“病人”,因为来访者是来购买服务的,而不是来治病的。

现在很多人都有接受心理服务的需求,可是心里又在打鼓:我去做心理咨询,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有毛病?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可以告诉他:做心理咨询不是看病,是请专业人士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心理咨询和心灵鸡汤有什么不一样?

答案很简单:心理咨询是要有改变的,要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心理咨询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但改变这个词,是所有流派公认的,检验你的服务是不是有价值的金标准。

所以,心理咨询的一个关键词,是改变。一个人给你讲了很多大道理,你觉得说的都对,但是你没有变化,那他讲的就是心灵鸡汤,不是心理咨询。

不仅如此,心理咨询的改变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心灵鸡汤也会让人产生有变化的感觉,比如说你觉得变得更有智慧了,心态更成熟了,但这些感觉很抽象,你必须把它落到实实在在的地方,心理咨询师才会觉得,做到位了。

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跟朋友聊天:“我之前一直找不到女朋友,很痛苦,直到后来我去做了心理咨询。”他朋友就问:“咨询以后找到女朋友了吗?”他说:“没有,但我已经接纳找不到女朋友这件事了。”

只从这句话来看,他的生活没有具体的变化,他只是思想上“接纳”了,这样的咨询就是心灵鸡汤。除非,这个人接纳了自己没有女朋友之后,他的生活质量变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社交更丰富了。发生这样的改变,这个咨询才是有价值的。

李松蔚老师用了三个关键词就将心理咨询的边界界定清楚了,分别是:服务、改变、促成。

前面两个关键词都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谈一谈第三个关键词——促成。

什么意思呢?我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西方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它很好地概括了心理咨询师的定位。把马带到水边,就是促成。做到这一步,咨询就已经成功了。至于马喝不喝水,怎么喝,喝多少,那是马自己的选择。

很多人来访者去做心理咨询之前,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他们改变,可是他们不知道,改变的责任来访者完全在来访者自己身上,咨询师只是促成来访者改变,为他们提供有利条件,却不能替代他们改变。

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就这样说:

如果你对于治疗的期待是一个小时充满同情的点头,那你就来错地方了。治疗师确实会对你表示鼓励,但我们只会鼓励你的成长,而不是鼓励你瞧不起你的另一半。我们的职责是要理解你的看法,但不一定要赞同你的观点。心理治疗既要求你对自己负责,又要求你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们不会直接把来访者引导至问题的核心,而是推动他们自己走向目的地,因为只有靠一己之力一点一点发现的真理,才是最有力的真理,是人们会认真地去面对的真理。在治疗关系中的隐含条件就是来访者愿意承受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因为想要治疗过程有效,就免不了会有不适。

或者让我们引用玛克辛在某一个周五下午所说的话,那就是:“我不做'塑料姐妹花式假惺惺的鼓励’治疗。”

说到这里,就介绍得差不多了,总结一下呢,心理咨询,就是一门以促成来访者的改变为核心价值的专业服务。

还有一个小问题:服务要不要收费?

李松蔚老师个人的态度是:你的服务既然创造了价值,客户就要为这份价值付费,服务者也要以此谋生。

你身边也可能有学习过心理学的朋友,你也可以去找他聊聊,不过他不会为你的改变承担责任,所以,真正想获得改变的人,建议你还是付费购买专业的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