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煮饭做菜

 落到尘埃 2022-05-13

我喜欢煮饭做菜

文/吴波

四月底五月初的媒体上关于教育比较热的话题是什么?是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规定,从今年秋天开始,中小学校明确设立劳动课程,并且不同年级还有不同劳动层次要求,例如在烹饪与营养方面,分为四个学段,从一二年级到初中三年,有相应的“能力水平”要求。

一时间,“中小学生劳动课要学炒菜做饭啦”的醒目标题,充斥各大公号网站文章标题,广大网友打开阅读,评论调侃,兴趣盎然,很是欢乐。

中小学生在学校里要上劳动课程,还要学习做菜做饭,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然而,在开心一笑的同时,也的确应该反思,近一些年来,我们的教育是有点儿走偏了,学校老师一味注重平均分升学率,家长紧盯着成绩分数考大学,在学校,很多孩子连一些简单的劳动值日都做不好,所以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将大多学校卫生值日外包给专门的清洁公司;在家中,家长更是一点家务活都不给孩子干,只要孩子读书学习,家长就是累趴下了,也是心甘情愿。以前,说到有上了大学的学生在学校里独自生活时,连到食堂打饭、坐下来剥个鸡蛋都不会最后不得不退学回家的事例,我们都是当做笑话讲的,其实,这些年来,这样的极端事例,真也不全是个笑话。

好学生的标准应该是什么?考试成绩分数当然重要,但是“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的歌曲中,我们应该明白,“爱劳动”与爱学习,真的同样重要。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备基本生活能力、能更好地生存生活、有着正确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的真正的人,绝对不应是一心“学习”只会做题“高分低能”的机器。从这个角度讲,咱们国家教育部门开始特别强调劳动课,注重培养我们学生的劳动技能,真是多么、多么重要。

讲到劳动技能,尤其是讲到烹饪煮饭做菜,我从自身成长经历中感受到,正因为我小时候就一直学着劳动,学着做饭,今天的我,才会做一些饭菜,才具备这样最基本的劳动技能,也渐渐地,喜欢上做饭喜欢上炒菜做菜,并且从中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童年,我生活在乡下外婆家,因为小,我是不用做什么家务事情的,但是外公外公都是特别勤快特别能干的人,地里农活,我喜欢跟在后面瞎鼓捣几下玩玩;外公外婆每天做豆腐,我也经常看着、跟着外婆后面洗呀涮的;外婆会吃,馒头卷子稀饭面絮做得好,我虽然没做过,但是天天看着,那步骤那做法,多少是知道点的吧?从小,我除了好玩,就是好吃,好吃,就会看着人家做吃的,边看边淌口水。所以,小时候人家做什么吃的,我就看什么吃的,不仅看“会”了,还能混丁点儿尝尝。

1986年秋,我回到城里父母身边,上小学一年级。母亲在菜场卖菜,父亲上班,但是早晚都要忙在母亲菜摊前。家里的家务劳动呢?很多落在我和姐姐身上。姐姐大我三岁,每天中午放学到家,姐姐赶忙去菜摊上拿些菜,回来择菜洗菜炒菜烧菜,而我,淘米,刷锅煮米饭。开始,家里只有煤炉子,总是我先煮饭,用淘米箩子淘好米,倒进钢精锅里,加好水,端在煤炉子上,一直看着,看水开,看饭“干汤”,封上炉门,蒸煮。这小煤炉子煮饭,是一门有技巧的“手艺”,要用心的,否则一不小心,饭就煮糊得了,或者煮夹生了,而我,天天煮,日日煮,水量、炉火等掌握得越来越好,我煮米饭,总是特别成功,不软不硬,既有锅巴(我最喜欢嚼饭锅巴),又不至于黑糊。后来有了电饭锅,煮饭做菜不用抢一个小炉子了,方便了太多,电饭锅煮饭,我依然掌握的特别好,根据需求,要“瓤和”(软)些还是要“硬”一点(好炒饭),我的水量控制,绝对到位。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直至结婚后自己过日子,煮米饭,大多是我的事情,我也煮得最好,我也最喜欢煮米饭,每次抢着把米淘了,下锅,煮米饭。

那时候,我们早饭大多是不在家吃的,从母亲钱箱子里摸点钱,菜场周围烧饼油条辣汤小馄饨阳春面多好吃呐!天天不仅去吃,还看着怎么炸油条打烧饼下兑汤面条,看多了,照葫芦画瓢有些也就会做了。于是,早晚在家,我和姐姐两个人也是会变着花样自己做吃的,煸个青菜下水面条,或者下个清汤酱油兑汤面,我是最熟练也最拿手的。还有炒饭,中午剩饭,晚上炒个油炒饭蛋炒饭,我也是越炒越熟练,越炒越会炒,当然也自认为越炒越好吃,小时候练就的本领,到了今天,隔三差五蛋炒饭,成了我的爱好,我经常炒饭给大女儿和小二子吃,他们喜欢吃,我就更喜欢炒,一煮米饭就煮得多,然后第二天早上炒饭吃。

说到这煮饭,我比较拿手的,还有煮稀饭。小时候在家,晚上也是我和姐姐两人弄饭较多,而我最会煮稀饭,煮大米稀饭,水米比例咱掌握得好,煮出来的稀饭不厚也不稀,火候恰好,米粒煮花了,喝到嘴里舒坦呢。煮棒面稀饭,那时经常是水烧开了把干棒子面直接下锅,边下边搅,眼看着“稀厚”程度差不多了,就行,关小火,熬个十几头二十分钟,刚刚好;现在家里煮杂粮稀饭,大多也是我上手,杂粮面加水和在碗里,锅里水烧开了,饭糊子下锅,然后一直搅,直到锅再次开了,关小火,慢慢熬。看似简单的煮稀饭,你要是不会做,要不煮厚了,难吃,要不可能会“展汤”(饭水分离)了,更不好吃,而我,童年少年练就的煮稀饭手艺,让我今天在家庭生活中“大显身手”,我在家,早晚饭我做得多,煮稀饭煮八宝粥做各种稀的饭,我煮的,可能比妻子还要好,女儿在家里,一吃就吃出来了:这是爸爸煮的稀饭(八宝粥),比妈妈煮得好。你想想,得到女儿夸赞,我这个爸爸是不是更得意更高兴?我也就更加喜欢煮稀饭了。

小时候,我们家里平时中午炒菜烧菜以及过年过节的一桌饭菜,大多是父亲做的,父亲会做菜,也喜欢做菜,他做的饭菜,真是好吃。而我呢,从小就喜欢看,看父亲杀鸡辞鱼,看父亲收拾蔬菜肉料,看父亲煎炒烧煮,也喜欢吃,父亲刚做好的,嘴馋的我总能捏点进嘴尝尝滋味。待我结婚成家后,我们夫妻带着女儿住进自己的新房子,自己开火做饭生活,夫妻两人总要有人做饭做菜,我也是渐渐就能站在锅台前,炒两个菜,烧个把菜,虽然谈不上美味,但是正常居家生活,咱也是能对付的了。现在,因为中午夫妻二人都不回家吃饭,今天的我,早晚在家经常炒个菜,不管是喝稀饭,还是吃炒饭,或者吃妻子做的饼我从外面买来的各种“干粮”,有菜可就,都是生活滋味。

关于下厨房,咱们古时候有“君子远庖厨”之说,今天老百姓中也会有“男汉无能,刷锅洗盆”的调侃,似乎咱们男同志在家里就不应该伸手做饭、洗碗刷锅。其实,家里的妻子难道又是天生的就应该煮饭烧菜的吗?再说了,谁又是小时候一生下来就会做饭做菜的呢?煮饭做菜,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并掌握的生活技能,今天的社会,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都是同样地在社会上工作、打拼,在家里,家务劳动洗衣煮饭也应该是两个人共同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一学做饭学一学家务劳动,从小就应该逐步培养逐步学习,我们掌握的不仅是劳动技能,我们收获的还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甚至,在人生旅途中,在家庭生活里,会煮个饭,能炒个菜,还能让你发现生活更多的乐趣,譬如我,现在就乐在其中,好吃,会吃,也经常尝试着做一些好吃的给自己和家人;做了,吃了,感受到乐趣,还能写下来,写得多了,就是一本《清江浦家常饮食记》,生活的记忆,人生的快乐。

作者简介:吴波,男,1979年5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学政治教师,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教学工作之余,热爱文字写作,2005年起在报刊发表文章,已约千篇逾两百万字,数十篇文章收录进各级各类书集,逾百次在市级以上征文中获奖。2017年9月,文集《里运河北大运河南》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20年10月文集《清江浦家常饮食记》出版。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