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 | 从最新疾病分类(ICD-11)看中国纤维肌痛诊疗的现状与展望

 新用户68665845 2022-05-13

序言新国际疾病分类(ICD-11)已逐渐向全国推广使用,而在 ICD-11 中,纤维肌痛被归类于慢性原发性疼痛中的慢性弥漫性疼痛,这难道意味着纤维肌痛患者都得看疼痛科?



38岁的刘女士,9年前突发颈后部疼痛,此后疼痛区域扩散至双肩、头颈、下背部、臀部甚至严重时头颈部出现僵硬情况。

几年来的辗转求医皆无明显效果,直到发病后的第五年。

2018年5月,刘女士从亲戚哪里得知上海某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医生可以看全身疼痛的疑难杂症,于是当即便挂了该院相关专家号,两周后刘女士被确诊为“纤维肌痛”。那是她第一次听说这个病名。

刘女士已经记不清,从发病到确诊的五年时间里,她跑过多少家医院,杭州、成都、上海的医院里都有过她的身影,曾经有疼痛科的医生说她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应该到风湿科就诊;有过风湿科的医生说她是心理疾病导致的,应该去看精神卫生科;也有医生说过她的症状可能是神经出现问题,应该看神经内科;也怀疑是脊椎问题曾经去骨科看过。兜兜转转,刘女士最终于风湿免疫科确诊纤维肌痛综合征。

PART 1

纤维肌痛属于什么科?

那么问题来了,只有风湿免疫科才能看纤维肌痛?

当然不是。

1992 年,纤维肌痛综合征(FMS)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ICD),获得了国际认可。同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FMS认定为一种疾病,根据ICD的代码M.79.7将其归类为非关节型风湿病。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目前大部分纤维肌痛患者主要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直到2018 年,IASP(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特别工作组与 WHO 合作,在最新疾病分类(ICD-11)中将FM归类于慢性原发性疼痛中的慢性弥漫性疼痛。国际疾病分类的导向是医保,中国是世卫成员国,中国卫健委和医政医管局已逐渐将ICD-11向全国推广使用,而ICD-11中对纤维肌痛疾病分类的调整意味着国际医学界对纤维肌痛有了更专业的认知和定位,也从侧面反映了纤维肌痛将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得到重视。不过,新的国际疾病分类就意味着疼痛科成为纤维肌痛患者的唯一选择?当然不是。

传统上,纤维肌痛属于风湿免疫科的范畴,ICD-11将纤维肌痛归于慢性原发性疼痛,或许这会引起更多疼痛科医生的关注。但事实是,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纤维肌痛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著名骨科专家翁习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其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和较长的诊断周期,常表现为'共病’现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诊疗上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风湿科、神经内科、疼痛科及骨科等多学科临床专家的共同协作,关注纤维肌痛共病危险因素,推进纤维肌痛快速识别,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积极干预方案,从而实现利于原发病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药占比的多重获益。”

此外,医学心理科、康复科等也在纤维肌痛的诊疗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以,医生们对刘女士的建议也并不是全无道理。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医患整体对对纤维肌痛认识不足,许多待确诊治疗的纤维肌痛患者无目的的就医,于是出现了“科科看、科科推”的尴尬局面。

于患者而言,了解纤维肌痛的跨学科属性,有助于其更高效的治疗和更少的财力、物力、人力、精神等消耗。于相关医生而言,提高对纤维肌痛的认知,对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患者诊疗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医疗系统资源浪费,减轻医疗系统负担,打造科室优势、推动纤维肌痛的诊疗长足发展等......

PART 2

多学科联合诊疗纤维肌痛

对于诊疗纤维肌痛,所涉科室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

风湿病学专门研究涉及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一组疾病,而从1992年开始纤维肌痛被分类为非关节型风湿病后便主要由风湿科进行诊疗及研究。美国纤维肌痛协会在线调查发现,几乎一半的受访者是由风湿病学家诊断的,国内暂时没有相关数据调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确诊的纤维肌痛患者中,在风湿免疫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占极大多数。从诊疗经验、医生对纤维肌痛的认知程度、患者就诊习惯和共病的识别与治疗等方面看,风湿免疫科仍占较大优势

ICD-11中的相关调整意味着疼痛科应该提高对纤维肌痛的重视,将疼痛科在诊断、治疗和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持续护理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患者的求医之路减少障碍

60%以上的纤维肌痛患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经历抑郁症,另有50%以上会感到焦虑。心理健康问题与纤维肌痛之间存在重大联系,甚至有极大部分患者的病程始于情绪障碍。并且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模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所以心理医学科的辅助治疗在纤维肌痛管理过程中同样无可取代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对纤维肌痛中的中枢神经问题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研究证实,中枢敏化是纤维肌痛的重要发病机制。与临床上更为熟知的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疼痛不同,中枢敏化引起的疼痛,就像是机制体全身的疼痛感知被放大,表现为痛觉敏感,并且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的慢性头痛问题,这也与神经内科的研究范围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神经内科先行者将目光放在纤维肌痛综合征上,可谓大势所趋。

当纤维肌痛与脊柱炎、慢性腰背痛、颈椎病等“共病”或以颈椎为主要发病部位时,患者往往习惯前往骨科看诊,这也要求骨科医生掌握一定的纤维肌痛知识,以免漏诊误诊的情况出现。同时,若将对骨病诊疗优势与纤维肌痛的识别诊疗相结合,将大大利于相关共病的识别,推动纤维肌痛共病识别诊疗的发展


作为横跨多学科,涉及多领域的共病之王,纤维肌痛不仅给患者们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为医生们带来不小的挑战。

但同时,其特殊属性和为患者们带来的恶劣影响要求所涉医生们提高对纤维肌痛的认知和重视,各相关科室医生在专注本科疾病诊疗的同时,也应提高对纤维肌痛的筛查和鉴别意识,如果能做到多学科联合诊疗则效果最佳。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早确诊早治疗,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纤维肌痛领域的不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