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之道》:成功的投资需要时间和耐心

 装装子的书房 2022-05-13

2021年第38本


文/装装子 



 
刚看完《滚雪球》,就看了这本。
 
感觉这本像《滚雪球》的笔记和读后感,不过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投资部分的精华提炼,读完让我对《滚雪球》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书中内容,印象最深的就是心理学部分和投资理念的分析,而关于投资案例的分析,我几乎看不懂,因为涉及的财务概念太多了
 


我觉得,巴菲特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人,秘诀在于天赋、学识和理性。
 
不得不承认,天赋对于一个人尤为重要。
 
巴菲特的天赋在于,他从小就痴迷于数字及商业。
 
从6岁开始,巴菲特就没间断过赚钱行为:倒卖可口可乐、巧克力、高尔夫球等,送报纸、送期刊、买下农场租给农夫分享农场的收益、在爷爷的杂货店里打零工、投资股票等。
 
巴菲特初次买股票时,才11岁。他买的是城市优先股,一开始股价一路下滑,他的合伙人——姐姐多丽丝每天都在他耳边抱怨,但巴菲特却展示了极大的持有耐心,直到它扭亏为盈后才卖出。

虽然只小赚了5美元,错过了该股票后来的增长巅峰,但考虑到巴菲特当时只有11岁,能有那样的耐心和魄力,已是难得。

巴菲特21岁结婚那年,已经有了12年的经商经验。
 


巴菲特还特别爱看书。

而且他爱看商业方面的书,7岁就读了汤森德写的《债券推销术》。(想想自己的7岁,实在是, 人与人之间真的是很不同啊!)

11岁读了《赚1000美元的1000招》,了解到了复利的威力,于是发誓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结果后来,他30岁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除了这些书,童年时的巴菲特还读他爷爷杂货店里的关于零售的所有期刊,以及经常泡在图书馆找投资的书看。

他还读过两本对他影响颇深的书,一本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本是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

《人性的弱点》让巴菲特非常善于激励他人和与人为善;《聪明的投资者》让巴菲特视格雷厄姆为投资导师,后来还去了格雷厄姆所在的大学上学,以及去了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免费打工,以便赚钱经验。

刚好这两本书我也看过,《人性的弱点》也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如何与人相处的秘诀;但是《聪明的投资者》嘛,我看完了,但是等于没看,因为不懂金融,很多内容看不懂



有天分+爱读书不说,巴菲特还特别精力充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觉累。

巴菲特的日常,不是在看书,就是在专研股票,即使闲暇时与人聊天,聊的还是股票。

勤奋+天赋,让巴菲特特别有学识,而学识能帮助巴菲特挑选出好企业。

而巴菲特还特别理性,理性能帮助他长期耐心地持有,而不是跟随股价的波动去做频繁操作。
 
虽然很多人都在分析巴菲特的投资,讲得也头头是道,感觉把巴菲特的秘密都钻研透了,但大部分人的投资成绩赶不上巴菲特。他们不缺乏专业知识,可惜却没有巴菲特的理性和自信,难以抑制自己的从众心理和短视损失厌恶心理。
 
我从这本书学到的就是,像我这样的韭菜,还是不要去钻研股票了,因为不管我后天如何努力,懒惰的思考力,以及缺乏天赋和欲望,都是我不可避免的短板。
 
散户要胜过专业人士,概率微乎其微,除非真天赋异禀。
 
所以,我觉得韭菜就安安心心去研究一下基金经理比较好,看哪位经理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和自己趋同,就坚定地跟随即可。





读书笔记



 
 

对巴菲特影响最深的三个人的投资风格


1. 格雷厄姆(数量分析师)

格雷厄姆的风格是“捡烟头”,即买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

为此,需要去分析公司的固定资产、当前盈利、分红等。

一句话,一切以数据为准,便宜就入手,而不管公司实际的品质,反正清算也能赚。
 
2. 费雪(质量分析师)

费雪偏向于去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去分析各种数据。

具体有以下做法:

1)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考虑,公司未来的成长是否依赖新增投资。即一家高利润率的公司应具有内生性产生的现金流,这些资金能维持公司的成长,而无须稀释股东的权益。

2)公司必须进行足够的会计监督和成本分析。

3)销售增长要超越平均水平。

4)管理层能力要超越平均水平。

5)约见不同的人“闲聊”,了解公司的优缺点。如调查客户、竞争对手、管理层。
 
3. 芒格(跨学科学者)

理念倾向于:为一家伟大公司支付公平的价格,胜过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价格。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曾斥巨资(2500万美元)买下了喜诗糖果。

在当时看来,这个购买价格很贵,喜诗糖果的现资产只有1000万。但时间证明,巴菲特赚大了。
 
结合费雪和格雷厄姆的投资智慧,应该是:既要有对于管理层和企业的质量型理解,也要有对于价格和价值的数量型理解。
 


 
 

巴菲特投资法12准则


1.企业准则

1)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了解企业的销售、成本、产品利润,熟悉它的运营模式、经营环节。

2)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看看它是否经受住了经济周期、竞争市场的考验,拥有强大的盈力能力。

3)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选择特许经营型企业,因为它的产品和服务是被需要、被渴望、无可替代的,拥有定价权,利润不会受侵害。好过强的普通型企业。
 
 
2.管理准则

1)管理层是否理性。

企业产生的现金多于其维持运转所需,管理层善于将钱投资于那些产出更高回报的项目上,而不是乱花钱。一旦没有好的项目,会把多余的资金还给投资人。

2)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管理层是否以你能明白的方式,报告每一个部门的运营状况,是否能坦然地面对失败。

3)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3.财务准则

1)重视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2)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折旧、损耗和摊销,减去资本支出。

3)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关注那些注重成本控制的企业,而不是成本上升的。巴菲特发现,那些高成本运营的公司总是会有理由保持或增加运营成本,而控制成本良好的企业总能发现方法去削减成本。

如果你问一个企业家在购买一家企业时如何考虑,他可能会说:它能产生多少现金?金融理论表明,长期而言,公司的价值与其产生现金的能力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4)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在公司的净利润中,减去分红,余下的作为公司留存利润。将公司过去十年的留存盈余加起来,算一算公司目前的总市值与十年前的总市值之差。如果公司市值的上升少于公司留存的利润,说明公司倒退了。反正,则会多于留存的利润总额。
 
4.市场准则

1)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什么是企业的价值:是它预期未来生命存续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在一个合理利率上的折现。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是上下波动的,就用长期利率去折现这些利润。如果股东盈余显示一个可预期的增长率,就用增长率作为折现率。

2)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购买到。
 


 


集中投资的重要性


之前没了解过集中投资,所以有点喜欢广撒网,因为觉得可以分散风险,平衡收益。

但是这本书中关于集中投资的概念,让我觉得应该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赢率才会更大。

书中一个假设的投资模型令人印象深刻:

利用电脑数据,从12000家公司中随机挑选出股票,组成4个不同规模的投资组合:3000个分别为250只、100只、50只和15只股票的组合。

以十年为期限(1987-1996),将四个组合与大盘(标普500)进行比较,其中集中投资型,即只有15只股票的组合,最佳年度回报最高,可达26.6%,;最差年度为6.7%,为所有组合中的最低。

由此可见:减少组合中的股票数量,可以提升回报超越市场的可能,但是当然也增加了产生低回报的可能。

而且,对数据进行分类时,会发现,只有15只股票的组合中,有808个跑赢了大盘,为四大组合中的第一。

所以,集中投资的波动很大,但收益率也会超常。
 


 

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巴菲特在选好一只股票后,总是倾向于“永远持有”。

他不会每天查看股价,不会频繁买进卖出。对他来说,他买的不是股票,而是企业。

如果企业持续盈利,他不知道有什么理由要卖掉。

为什么他可以耐心地长期持有,而我们很难做到?原因就在于他的学识、理性和自信。

很多人曾和巴菲特一样拥有可口可乐的股票,但只有只有巴菲特赚到了最多收益,十年十倍。在1989-1998这十年中,可口可乐的股票表现超越大盘,但是以年度计,其超越大盘的次数,十年中只有6次。大多数人因为“短视损失厌恶”的心理,就在其大跌时卖掉了股票,只能小赚或亏损。

耐心地长期持有对于投资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短期持有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因为即使是如今被公认的优秀投资人,业绩也曾多年落后于市场。随机测试组合也表明,以十年为一个期限跑赢大盘的优秀组合,如果改成以3年,5年或6年计,则有95%会遭遇落后于大盘的打击。

长期持有,赚到钱的几率才会增加。

对于普通投资者,最需要修炼的,不是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的能力,而是情绪控制力。

书中的建议是,投资股票,然后不要打开信封。不要看股票行情,无论用电脑、手机,还是其他设备。
 
 


投资心理学


1.心理账户:

其可以解释为何人们不愿意卖出自己持有的烂股票,因为在他们心里,只要没有卖出,账面损失就仅仅是账面上的,并不是实际损失。

这帮助我们了解了风险承受问题,人们更愿意用意外之财去冒风险。

2.损失厌恶:

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盈利带来的喜悦,很多实验证明人们需要两倍的正面盈利去覆盖负面的损失。

3.短视损失厌恶:

当分析历史上的投资回报时,我们发现长期投资主要回报发生的月份只占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说,在余下93%的月份并无回报。

那么,如果看投资结果的频率越频繁,你看到亏损的次数就越多,如果你每天看一次,有一半机会看待亏损,但如果一个月看一次,这种亏损带来的心灵创伤将小很多。

影响投资者情绪风暴的因素有两个:损失厌恶,以及估值频率。

如果让投资者持股不看净值表现,却能像持有债券一样淡泊于心,那么多长时间看一次投资结果最佳呢?答案是一年。

4.旅鼠效应:

盲目的从众行为。

这个效应很有意思,也很令人迷惑。

每隔三五年,旅鼠就会发生奇怪的行为,在夜里开始大规模行军,一直走一直走,走过几个白天黑夜,越过障碍,直面猎食者,直至到达海边,跳入海中,在海水里游泳直至精疲力竭而死。一些没到海边的旅鼠,则死于旅途中的饥饿、捕食和意外。


ps:读完这本书,非常钦佩巴菲特在投资时,能不受市场波动而产生情绪影响!反观自己,在今年一整年的波动中,虽然最终坚定要长期持有,但情绪仍然会起伏不定,会有不知所措之感,只有在读到好的书籍和文章时,才能更坚定自己的长期投资想法。继续修炼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