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小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连长:你别闹了!这可是兵团司令

 古稀老人赵 2022-05-13

1949年10月2日,就在建国大典的第二天,叶剑英与毛教员一声令下,广东战役正式打响。此次战役由叶剑英元帅和毛教员悉心部署,共计22万兵力参与其中,陈赓为总指挥,历时34天,最后战们士以1700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余汉谋等人领导的15万兵力弃城而逃,解放广东等地的辉煌战果。

参与此次战役的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军区司令邓华,负责主攻路线,胜利后15兵团也被各路媒体争着报道。

邓华司令的照片出现在了各地的报纸上,这时驻扎湖南的第12兵团的46军中,有一位小战士看着报纸上的照片激动不已,说道:“这是我的父亲!”

一个军队中的普通士兵,却声称兵团司令为自己的父亲,大家都不信,连长还急的怒吼:别闹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长官么?!

可这位小战士邓贤诗确确实实没有撒谎,报纸上面邓华将军的照片和他保存的父亲的照片,除了那几道因为岁月磨砺出的皱纹,简直一模一样。

毅然上路,舍弃小家

1910年,邓华出生在湖南郴县,本名邓多华,家中算是书香门第,家境也还优渥,所以自小他就进入私塾读书学习,有了阅览各种名著开拓眼界的机会。在私塾学习期间,邓华也与别人不一样,有时候先生问他们喜欢读哪些书,大部分人都是回答的儒学名作。

唯独邓华回道,“只要是对报效国家有用的书,就都是我喜欢的书!生为中国人,长在战乱的年代,当为国之兴亡而读书!”私塾的先生听到邓华这样的回答,不免为之一震,这竟是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来的话!孩子果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啊!

邓华在私塾的时候就已经萌生了为国效力的念头,后来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考进了岳云中学,又到南华法政学校进修,在这里,他认识到很多和自己一样的爱国志士们,参加过很多爱国学生运动,并且在这里秘密加入了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这时年仅十几岁的邓华,虽有报国之志,却难躲世俗之事。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成家立业的,所以在邓华15岁那年,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就是同村的邱青娥。

邓华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思想上他实在很不想接受这门亲事,但是身为人子,他也不能接受自己做出不孝父母之事,最后邓华和邱青娥还是顺利成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加上妻子也是明事理的性格,对邓华十分爱慕,两人的婚后生活也算和谐美满,只是当邓华选择加入党之后,这样的美满注定只能是短暂的。

1927年,时值国内动荡之年,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因为国方突然发动“四一二”政乱而破裂,甚至国方还在大肆的搜捕共产党员,之后又经历“马日事变”,邓华只能先躲回了湖南老家。妻子是十分开心丈夫可以待在家中的,可是对于邓华来说,让他安逸的待在家里其实是一种折磨。

不久之后邱青娥怀孕的消息,还是让邓华获得了些许慰藉,他十分期待自己的孩子出生,可是在妻子怀胎这十月中,邓华除了期待,也觉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他想要保护自己的妻儿,也想保护这世间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小家庭免受战乱之苦,邓华心中的那一团保家卫国的火一直都未曾熄灭,随着儿子的到来变得愈加热烈。

妻子邱青娥也是懂丈夫的,她知道她的丈夫不该困在这渺小的山村之中,她对丈夫说:“华,你想做的就去做吧,我和咱们娃都支持你,你别担心家里,以后咱们娃知道他爹是大英雄,也会为你骄傲!”

听到妻子主动说这些,邓华看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激动不已,堂堂七尺男儿,竟还哭了,邓华深知此行若去,势必上战场,从此生死未知,归期不定,他对的起家国和信仰,可是却对不起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

他抱着妻子和儿子,道:“是我对不住你们……”

之后,邓华翻阅了很多书本,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给儿子取名为邓贤诗。希望他以后会成为一个贤德富有才华的人,不必经历战乱的苦难。

邓华最终还是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临行时,他还忍痛对妻子道:“要是我不幸战死了,我一定会想办法给你来信,到那时候你不要再等我,找个好人家改嫁了,好好活下去!”看着丈夫毅然而去的身影,邱青娥紧紧握着手中唯一的照片,坚定的说道,“我会等你。”

后来邱青娥也一直都在等待着邓华会有消息传回来,当邓贤诗问起父亲,她总是会拿着照片,很骄傲的向儿子说:“贤诗,你爹啊是在外面打坏人呢,可英勇了,等他打跑了鬼子,就会骑着骏马来接咱们。”所以在邓贤诗看来,他心中的父亲一直都是很高大伟岸的形象,他也一直渴望见到父亲。

弃笔杀敌,一代名将

1928年邓华离开家乡后,便参与了“湘南起义”。

以前邓华参加的大多都是学生运动,这次真刀真枪参与起义,他才发现自己对作战实在是没有一点经验。好在当时他的连长经验丰富,也让邓华学到很多本领。如何在战场上隐蔽,如何根据地形制定最合适的作战计划,都是邓华从这位老连长身上学到的。

起义活动结束后,很多人都选择了回到家乡,不愿再参与这样的活动,当时和邓华一同出来的表弟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邓华坚定的道:“不行,我们好不容易聚集大家在这里,绝对不能散!”

正是因为邓华的坚持,他们才能继续以游击的形势在湘南附近活动,后来遇到了朱司令、陈毅将军率领的部队,跟随他们一起前往了井冈山根据地。

除了从平时参与的大小战役中吸取作战经验,邓华还会在休息的时间里钻研各种兵书,他总是说,“以前读书时候的学习劲,现在就得用到读兵书上来,我是个弃文从武的,得更努力才赶的上大家的脚步呢。”

正是因为邓华的这一股拼劲,加上他的确有作战的天分,他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展现。

1930年,在和国方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邓华率领部下和红1团协同配合,与国方军队激战了好几个昼夜,打退了敌方3个师的轮番进攻。

此后,在和国方的作战中,邓华多次击退敌方的进攻,立下不少战功,1934年的时候,已经可以独自担任整个军团的政治委员,后来邓华被安排进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系统的接受了更高的战略学习和指导。

1934年10月,因为一些错误的指挥,红军被迫走上长征的道路,邓华随军而行,面对严酷的环境和红军此时的艰难处境,邓华也从来没有退缩,只是,唯怕一件事儿,那就是自己万一撑不住了,他放心不下还在老家的父母妻儿。

他时常会和自己的战友萧劲光聊起来家乡的事,每每说到儿子邓贤诗,他都会心中愧疚,后来邓华给家里写过好多信都石沉大海,也不知道家中是否知道他的近况。虽挂念妻儿,但是邓华时刻不敢忘现在自己在做的事才是更重要的事,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在1937年之后也更为凸显。

1937年9月,邓华所在的八路军685军团与115师密切配合,在平型关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峙,取得了胜利,平型关大捷不止是属于邓华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八路军全面抗日后,打的第一场胜仗,不仅让八路军和全国抗日军民大受鼓舞,也打击了日方的战略部署,滞缓了日军的战略进攻。

邓华当时立刻写信想要告诉妻儿这个莫大的好消息,同时也想让妻儿知道他现在还好好活着,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书难达,直到1938年的时候,邱青娥和邓贤诗才收到那一封家书。

邱青娥那时因为生活的困苦,身体早就已经疲惫不堪,收到丈夫的信后,她十分激动,邓贤诗也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来信,看到这样震奋人心的好消息,他更加向往见到自己的父亲。

但是不久之后,国内的战势对八路军和党及其不利,邱青娥和儿子生活的村子里流言四起,都说邓华已经战死了,母子二人也只收到过邓华的一封家书,心中也十分不安。心思忧虑,让一直凭着一口气强撑身体的邱青娥一病不起,不久后便病故了。

邓贤诗的爷爷奶奶早就去世,母亲走了之后,他变成了孤儿,因为不忍村里的伯伯为了养育他费心费力,他决定也追寻父亲的脚步去参军。这时的邓华还不知道妻儿的遭遇,因为他正在参与建设晋察冀军区。

1940年3月,邓华接到命令负责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且还要负责巩固和扩大雁北抗日根据地,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非常不利,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挽救抗日救国大业,中央计划实施了针对日本主要铁路干线的百团大战。

邓华在百团大战中被任命为涞灵战役左翼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第二阶段的作战中指挥了多场战役,邓华亲率一个营夜攻南坡头据点,一举歼灭了日军70多人。此后,邓华一直在晋察冀军区指导抗日战争,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和作战经验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蚕食和围剿,壮大根据地的势力,成为一代名将。

阔别经年,父子相认

1945年,日方无条件投降了,八路军的战士们赶跑了侵略者,浴血奋斗的将士有了喘息的机会,邓华立即赶回家乡寻找妻子和儿子。

可是回到久违的家中,迎接邓华的只有破旧的宅子。门窗破旧透风,这怎么像是有人住的房子呢?邓华焦急的向老乡们打听,这才知道,妻子邱青娥早在1939年就因病离世了,儿子邓贤诗因为不愿麻烦乡亲们,早就离开,谁也不知道他是去了哪儿。

邓华本想去寻儿子,可是没过多久,中央的命令传来,邓华只能再次来到战场,又相继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天津战役等。

这时候的邓贤诗,已经在驻扎湖南的第十二军团46军中,成为一名普通的军队战士!他踏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

虽然邓贤诗成为了一名战士,但现在想要找到父亲的消息,还是希望渺茫,他只能在想念父亲的时候拿出母亲给他留下的照片。也正是因为有父亲作为榜样激励着自己,邓贤诗在军中一直都严于律己,力争上游,表现十分出色。

在1949年11月,广东战役大获全胜之后,邓华和邓贤诗通过报纸上的报道才有了相认的机会,也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他们的老连长记得,邓贤诗在参军时,曾经说过自己是孤儿,现在看他竟说起大话,老连长怕他被人抓住错处,才吼了他。

结果邓贤诗竟显得又激动又委屈,快要哭了出来。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父亲照片拿出来同报纸上的邓华将军做了对比,大家也都看得出来,这照片的确是十分相似。老连长看着他可怜,安慰道,“娃,你是不是太想你爹了,万一只是长得像呢。”

此时邓华更是不能自已,他和父亲一别就是22年,从记事起就只能看到一张父亲的照片,现在见到了如此相像的两张照片,他实在不愿相信这位邓华将军只是和父亲长得像。

老连长眼看着情况不对,就仔细询问了邓贤诗他父亲母亲的详细事迹,后来经过层层上报,这件事情惊动了第12军团的长官詹才芳,他也打听到邓华将军是有一个流落的儿子,为了防止出现差错,詹才芳给邓贤诗出了个主意,让他先给邓华将军写家书一封。

邓贤诗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给邓华将军写了信,信中说道:邓华将军,您好,我叫邓贤诗,我的母亲是邱青娥,我的父亲名叫邓多华,您是我的父亲么?一别22年,我非常想念我的父亲。

这封信先是到了第12军团的最高司令萧劲光的手中,他和邓华也是老战友,是知道邓华老家的妻儿的,只是,这个名字还需确认一番,他到了第15军团后,就先问邓华,“我问你个问题啊,作战这么多年,你改过名字没有?”

未多思考,邓华就回答他,“是改过,我原来叫邓多华。”萧劲光也大喜,立刻拍拍邓华的肩,将家书拿出来,“看看,大喜事啊!老兄弟!”看见妻儿的名字,邓华也激动的喜极而泣,他终于找到儿子了!父子二人隔了这么多年,终于相认,实在是大喜事!

不久,邓贤诗被接到第15兵团,下车后,在众多长官之中,他一眼就认出了父亲邓华,疾步上前和父亲抱在了一起。

父子二人时隔22年终于相认,邓华想让儿子跟在自己身边,向萧劲光要人,萧劲光倒是欣然答应了,但是邓贤诗却对父亲说:“父亲,我们相认儿子已经十分开心了,儿子想踏踏实实的继续待在46军,我要像父亲你一样靠自己拼搏,不能搞特殊。”

邓华听到邓贤诗这么说,心中更加欣慰,也为儿子邓贤诗所骄傲!

小结

不管是邓华将军还是他的儿子邓贤诗,他们都有舍小为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不仅如此,他们为人刚正不阿、踏实奋斗,是现在的众多年轻人都要学习的气节!

除此之外,妻子与邓华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支持,儿子邓贤诗与父亲之间的挂念;都让人对那些为了国家甘愿牺牲小家的战士们无比敬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