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稚丨写作也是一项智力游戏,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

 yan520 2022-05-13

作者:鲁稚

转载自公众号:好妈妈书架(ID:shenghuotushu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做任何事,之所以能够产生兴趣,一方面来自那件事本身的乐趣,另一方面来自我们从那件事中获得的成就感。
写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难度超过一般作业。但正因为难,才更有乐趣!人其实是喜欢做有一定难度的事情的,太简单反而无聊。譬如下棋、打牌、玩速宫游戏等,这些智力游戏之所以让人乐此不致,就在于它的挑战性,你需要绞尽脑汁才能取胜。而这种绞尽脑汁的过程,以及最后来之不易的成果,本身就伴随着强烈的快感。
写作也是一项智力游戏,用语言搭建一篇文章,就犹如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堡,而当大功告成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犹如玩电子游戏终于通关升级一样。要让孩子爱上写作,就一定要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图片
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小成就,日积月累,让孩子从回顾中获得自信。
孩子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写出大作品,获得大成就,只能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小进步、小成就中体会成就感,获得自信心。
其实孩子一直都在进步,想想孩子从初生婴儿时的懵懂无知,到现在掌握了如此多的知识和技能,他哪一天没有学习,哪一天没有进步?但我们往往看不到这些,看到的都是他不如别人的地方。这种态度,难道不是对孩子的打击?一个饱受打击的孩子,又如何能有发自内心地自信?
只有你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孩子自己才会看到,才会积极。
其次,是要学以致用,产出成果。
前几年去美国,到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在美国上6年级,因为要在学校做关于哺乳动物的演讲,正自己在家查资料,写演讲稿。
我着实被他惊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生,就那样稳稳地坐在电脑前,从中午一直写到下午,写了3000多字。我上楼去瞄了一眼,满屏的英文,看不懂,于是闭着眼睛表扬了他一通。没想到,这一表扬,他更来劲了,还要再写。写得忘乎所以,吃晚饭都叫了几次才下楼,匆匆扒几口饭又跑上楼接着写,一直写到夜里11点多,终于写完了,一共写了5000多字!
这就是写以致用的典型。用,才有意义,才有动力!如果不是因为要演讲,一个贪玩的小男生,恐怕也不会用功到这个地步。
图片
美国学校非常注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仅仅是态度上的重视,还有实实在在的措施,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践机会。在课堂上学生就有充分的机会去运用自己的写作能力,譬如我朋友的孩子参加的演讲,就很好地激发了他的写作动力。
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一块上似乎有所欠缺。学生们写作文,很多时候是为了写而写,除了得一个分数,再无他用。无用的东西谁还愿意花精力去学呢?
写文章是有用的,这个用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感觉到。学校教育欠缺的家庭教育就得补上。家长可以自己想办法,帮孩子找到写作的用武之地。譬如,为孩子争取一些发表的机会,不一定是正规媒体,墙报、博客、公众号、朋友圈等都可以发表,只要能让孩子的文字被人阅读,产生影响,这就是一发表是“写以致用”的直接途径,可以让人产生真真切切的存在感,写作就变得有意义了。
最后,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可以保持写作的兴奋度。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活身体状态。压力能使人脑分泌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就相当于吗啡,能够让人产生兴奋和快感。
图片
每个人其实都体验过压力带来的快乐,譬如解一道特别难的题,解题过程越头疼,解出来的瞬间就越快乐。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压力,而在于不要总是输入压力,总是失败而没有成功。
成就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压力。我并不赞成完全的“放养”,更不赞成完全撒手不管。其实完全撒手是把孩子置于更大的压力之中,让尚且弱小的他们,直接去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
设置合理的目标和底线有助于完成任务。人都有好逸恶劳的本能,都是贪图安逸,害怕风险,不愿辛苦的。巴尔扎克固然热爱写作,但他最初也想当一个出版商,如果不是因为不善经营负债累累,必须用写稿来还债,他不可能在20年内写出90多部作品,50岁便耗尽生命,过早辞世。
文学史上用写稿来还债的远不止巴尔扎克一个人,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有过卖文为生的经历,但也因此诞生了体量庞大的作品。
由此看来,即使文学巨匠的写作也并非全靠兴趣,外在的压力也是动力之一。完全没有兴趣不行,完全没有压力也不行。
当孩子还没有体验到作文所带来的成就感时,家长不妨推他一把,给他适度的压力,逼他去写。同时给他提供帮助,让他达到目的,体验到成就感慢慢地,内驱力就会产生,由“被迫写”变成“主动写”。
孩子是需要外力推动的,适度的压力会使他们产生紧迫感,使之处于激活状态,帮助其完成任务。有的孩子对作文有畏难之心,不到最后关头就是动不了笔,这和我们大人的拖延症是一样的,不到最后关头,没有时间压力就是完不成任务。如果总是处于拖延状态,其实内心还是焦虑的,没有完成的任务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不做事也不轻松。
当然,压力要适度,过犹不及,分寸的掌握永远是最高的智慧。

作者:鲁稚,作家。著有《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让孩子心灵强大》《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散文、随笔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