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桑:隐逸的江南(3)

 置身于宁静 2022-05-13

    然而,记忆里的江南春天依然不是杏花在雨里摇曳的春天。尽管见到了真实的杏花,它对我来说仍旧是稀少的事物。一直以来,我见到最多的是桃花。故乡村子里只有桃花,我在江南其他地方,见到的还是桃花。也许我见到了杏花,它对我来说不在经验深处,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桃花。

  剃头大伯家的桃花最后不再是一枝独秀了,似乎有一个商贩来到新市镇推销桃花苗,于是,村子里家家户户种上了桃花。大家却并不懂得如何照看这种树木。若干年后,人工种植的桃花几乎成为了野花,或者干脆死去。我慢慢成长,不再是到处疯跑,开始流连于故乡的花草。有几次,下过雨,我瞥眼看这乡野的桃花,竟然产生了幻觉。我不再把它们当作果树,而是被诗词的幻觉浸透的江南事物。张志和的那首《西塞山》词在这中间起了不少作用。张志和曾隐居湖州(德清是湖州所辖的一个县)西塞山。这首词当然会出现在浙版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它之后,我就难以忘怀,它在一千年多前就已经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本身是湖州的山峦。白鹭是我小时候在水田里经常遇到的鸟,虽然被我们称为害鸟,因为它啄食稻子,不过它体形优美,行动典雅,我很喜欢它们。每次它们从德清西部山区来到村子周围的田野,我总要独自去看望它们。桃花、流水、鳜鱼——这是我在前面说过的捕鱼的情景。春水一夜溢满水田,从水田里沿着沟渠流到湖里,然后,捕鱼行动就可以开始了。鳜鱼是其中我很喜欢的一种鱼,它不仅有美丽的花纹(我们因此叫它桂花鱼),还有肉嘟嘟的身子,软绵绵的,且行动迟缓,贴水底游动,容易捕捉。箬笠、蓑衣——在我上学之前,我家的雨衣确实是古老的配上箬笠的蓑衣。箬叶则是做粽子的叶子,有一股清香,我捉鱼的那条沟渠旁就生长着许多箬叶。棕榈树皮上的绒毛可以做成蓑衣。黑色的,发丝一般,只是很硬,扎人。建伟家屋后就有一株棕榈。我从那里经过,常常要看它一眼,它的皮毛经常被人扒走,去补蓑衣。而斜风细雨对我来说更是切近的事物,清明节是家乡除了春节以外做客最多的时节。清明多雨,小时候,我总是逞强,不愿打伞。事实上,伞真也是多余的,绒毛般的细雨落在衣服上只是一些细小的透明粉末,半天不能积起多少,一经拂拭就消失了。

  于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作为真实的记忆,“沾衣欲湿杏花雨”作为纯粹的幻觉,在我意识里一起游走,并行不悖。我的记忆停落在桃花上,想象却飞到了杏花上。1997年,我来到位于城关镇的德清一中就读高中。教室前面有一个小湖。湖边种着许多桃花,从教室里一转头即可看见它们。在这里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在徐赟的鼓励下写了第一首诗。名字是《春雷》。诗差得要命。可我清晰地记住了那时的情景。春雷阵阵,雨飘落下来。我看到教室外最大的一株桃树被淋湿。徐赟就站在那里。她还用傻瓜相机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她让我站在桃树前。徐赟是气质非凡的女人。她本身就像一首诗。很长一段时间,她成为我写诗的理想范本——飘逸、独特。而那个春天我开始写诗。里面竟然有一株桃花,现在被我从记忆里捞起。
  
  五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新市镇一带念的。这里的事物是我心灵的根据地。我的家虽不在镇上,我却一直以新市人自居。空闲的时候,总会骑自行车去老街上漫游。新市镇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市镇自古以来就极具江南水乡的雅致。最要紧的是它不被游人侵占——我走在西河口一带,只有老人在晒太阳、聊天,理发店、小吃店一切如故。偶尔的几个游人,或是镇上的客人,会来此随意漫步,或是慕名而来的访古者,由新市人带着,介绍一桥一舍的历史记忆,这依然不能打破小镇的清静。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微弱,随着水波荡漾开去。新市镇,一切归附自然,在新市镇人的日常生活里存在着。

  先于杨万里来到新市镇的诗人是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
    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段秋蝉思高柳,
    夕阳原在竹荫西。

  这是黄庭坚来新市镇觉海寺之后写的诗篇,成为我暑假回家,蜗居家中,想象这片土地的入口之一,虽然写的是夏天。《宿新市徐公店》将远处的知识拉到近处,而这首《题觉海寺》则是将近处的事物推至远方。我常常在觉海寺前的迎圣桥上,面对桥下皂角、柳树阴影下的河水,回忆这首诗。它给我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位移。

  比黄庭坚略小的太史章,是名副其实的新市籍诗人。他写的那句“桃杏得春还满枝”的确将桃花杏花并置在了一起。新市镇杨万里写的油菜花太有名了,不过清代新市镇诗人陈庆之写过的新市镇里也有油菜花:“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这句诗里还有一个回忆视角,对当年的盛况充满向往和叹息。陈庆之的这首诗题为《十景塘散步》,十景塘,就在西河口往西几百米处,现为已经城市化为街道,只留下一个路名。宋明时期,十景塘一带却充满野趣。桃树成林,嫩红摇曳。新市镇最多的应该是桃花,而非杏花。

  古时新市镇有另一处胜地,叫果山,宋代也叫游丞相山,上面有个桃源洞,这是南宋丞相游似隐居的地方。我在新市镇史陈列馆看到过一个巨大的新市古镇复原模型,上面的假山丛立,其中的果山桃花密集,灿烂如虹,令人神往。古时“仙潭十景”之一的“桃源春洞”就在果山上。果山并不是真正的山,是游似垒石而建造的。游似原本是四川人。罢相后,却因贪恋这里的风光,占籍退隐新市镇,营建果山。果山是他家乡的一座山,新市镇的果山则是复制品。果山在解放后被毁。现在新市黄酒厂、制药厂、印染厂、煤场一带仍叫假山(方言讹化的结果),那条路就叫果山头(方言叫做假山头)。父亲、母亲都在那一带上班。那是我常去的地方,如今环境恶劣,煤烟四起,当年的隐逸之气荡然无存。我只能在陈霆的诗里粗略想象当年桃源春洞之胜境:“桃花流水认仙踪,古洞云深有路通。”陈霆工词,诗却一般。他的《桃园春洞》十分枯涩,给我想象这一景致增加了不少难度。与陈霆同时的新市镇隐逸之士朱文正的《桃园春洞》稍有几分情趣:“碧生瑶草迎诗屐,红泼流霞映酒杯。”尽管仍然不是一流的诗。明末新市镇诗人胡襄的几行诗倒还有点意思:“溪树醉霜红于茜,美人颜酡芙蓉倦”,“遥瞩果山廖花乱,故云新烟分水淀”,诗不很高明,却大致可以遐想当年盛况。从桃园春洞和十景塘这两处新市镇游览佳地可以看出,新市镇人对桃花是多么热爱。

  桃花是隐逸之花。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在汉语里给桃花涂抹上了隐秘而特立独行的色彩,新市镇人眼里的桃花也是如此。建造桃源洞的游似隐居在新市镇。“桃源春洞”的命名者诗人陈霆在山西做了几个月的提学佥事后,因为无法适应朝廷内党派间险恶的政治,就归隐故乡新市镇,那时他不到三十五岁。他在新市镇西栅漾畔自筑渚山,隐逸逍遥了四十年。陈霆这位新市镇诗人成为我的心灵坐标之一。他有一首写春天的词《踏莎行》(晚景),这是陈霆少数流传的诗作之一: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和陈霆一样,我喜欢去行人稀少的地方——比如青山尽处,那些安闲、神秘的地方。新市镇,在童年时一度是一个极为世俗需要逃离的地方,但通过我对它的隐秘历史的解读,它在我心目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捍卫历史和心灵的居所。我更喜欢它古代的名字,南宋丞相词人吴潜给与它的名字:“仙潭”,这个名字包含着绵长的记忆,它源自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的事迹,据说他隐居新市镇东栅水潭,筑庐读书,沐浴潭中,步云升仙。陆修静是东迁人,南朝时新市镇就隶属于东迁,于是我猜测陆修静即有可能就是新市镇人。宋代词人刘光祖,和游似一样是四川人,晚年以蜀地险远,回乡不便,也隐寓在新市镇,他的词《醉落魄》(春日怀故山)保持了陈霆差不多的诗人气质,回响着陶渊明的声音:

    春日开者,一时还共春风谢,柳条送我今槐夏。不饮香醪,辜负人生也。
    曲塘泉细幽琴写,胡床滑簟应无价,日迟睡起帘钩挂。胡不归欤,花竹秀而野。

  刘光祖曾在新市镇西栅西成桥购地建川刘府,府内有园,造有马迹山。陈霆所建渚山,即在附近。新市镇文人或者和新市镇有关的文人踏上古镇的石板小巷,肯定会令人立刻想到道士陆修静。陆修静,无论他是否到过新市镇,都成为了一部分新市镇人内心的精神源头。而东栅仙潭、陆仙楼、马迹山、果山、渚山这些山峦建筑则成为了凝聚这种隐逸精神的独特空间。新市镇的隐逸之气肯定感染了途径新市镇的杭州诗人厉鹗,他写过一首《新市道中》:

    擘岸风多损昼眠,
    获芽短短不生烟。
    水村无避春寒处,
    来觅诗家门系船。

  厉鹗的诗以幽隽名世,关于新市镇,他写过另外一首绝句,名曰《题新市映碧亭》,一样的悠逸:

    白鱼买就午炊迟,
    映碧亭前小泊时。
    闲却东风一溪水,
    惜无人解弄涟漪。

  诗令我陶醉不已,虽然我并不知道映碧亭具体所指。至少,这么多年,我一如既往地搜索着新市镇的每一个角落,正是为了这些古人遗落在新市镇的悠远记忆。

  新市镇的气息和我见到的现实,让我容易接受桃花,而杏花总是显得遥远而虚空。有趣的是,家乡养蚕用的白纸叫做桃花纸。桃花纸雪白、粉嫩、柔和、透明,增加了我对桃花的好感,而且奇妙的是,它是实用之物。通过,这样的事物,我不再一意孤行地拒绝世俗,我逐渐找到了切近与渺远、日常与超越的辩证法。所以,我欣喜地发现记忆中的江南是:桃花、柳树、油菜花和雨,当然还有桑树,这些充满幻觉而切身的事物,这些隐逸却日常的事物,它们构成了我理解世界的原初经验。
  
  2008年2月 普吉岛
  2008年11月 改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