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RR间期形成原因、及诱发的心电现象

 hghhphf 2022-05-13
文章图片1

心电图分析:

看点:二度I型房室阻滞文氏周期有长有短,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可能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周期。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心电图时不能“断章取义”,要观察仔细,还要“联系上下文”。

P波规律出现,PP间距>1s,在Ⅰ、II、III、aVF、avL、V1-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可知其为窦性心动过缓

P2、P9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P10是文氏周期起点。

P3-P9房室表现为7:6下传,PP间距稳定、PR间期逐渐延长,P9漏传,所以考虑二度I型房室阻滞

R2、R8的PR间期0.24s,提示一度房室阻滞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一度房室阻滞,

3.二度I型房室阻滞。

文章图片2

心电图分析:

P波(型标记)规律出现,在Ⅰ、II、III、aVF、avL、V1-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心房率约75bpm,PR间期0.14s,由此可知其为窦性心律

R2、R10后有提前出现的有P'(在T波中),其后无QRS波群,有代偿间歇,所以是房性早搏未下传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未下传。

文章图片3

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

图1:P5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1-R4的PR间期逐渐延长,都大于R6的PR间期,所以考虑二度I型房室阻滞

R5呈室上性,其前有P波,和窦P形态一致,和前后P间距一致,PR间期<0.12s,联律间期1.6s,考虑是过缓的交界性逸搏

图2:P6未能下传心室,考虑是文氏周期结束点。

R1-R5、R7-R9的PR间期稳定在0.2s,所以考虑二度II型房室阻滞

R6呈室上性,其前有P波,和窦P形态一致,和前后P间距一致,PR间期0.04s,联律间期1.57s,考虑是过缓的交界性逸搏

相关知识点:

一、二度房室阻滞

部分室上性激动因阻滞而发生QRS波群群漏搏者,称为二度房室阻滞。在一次记录的心电图上,漏搏的QRS数目不超过室上性心搏的一半,属于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根据QRS漏搏之前有无PR间期递增现象,又分为I、II型。一般来说, II型比I型重。在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中,QRS漏搏次数越多,阻滞程度越重。

一、房性早搏

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早搏,称为房性早搏(APB)。在各种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

Holter监测显示,正常人群中房性早搏发生率75%-90%,大多数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房性早搏是偶发的,24小时房性早搏总数不超过100次。

起源于T波顶峰上的房性早搏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房早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秒;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二、逸搏与逸搏心律: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因传导障碍(如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或其它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如早搏后的代偿间歇),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节律点就会发出冲动来激动心室。若单个出现称逸搏,若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出现称逸搏心律。

按发生部位称房性逸搏、房室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房室交界性逸搏最常见,室性逸搏次之,房性逸搏最少见。

形态与相应的早搏形态一致,只是在长的间歇后出现,而早搏是提前出现的。

三、逸搏心律频率:

房性逸搏心律50-6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40-60次/分。

室性逸搏心律25-40次/分(不同版本,略有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