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辛 | 对话《四元疗愈之路》(下)

 光明丫 2022-05-14

《四元疗愈之路》

  [美]托马斯.考恩    [美]萨利.法伦   [美]杰米.麦克米伦  著

  三元翻译研习社  译

关于冥想

李辛老师分享:

刚才郑煜老师也谈到赋形的问题,确实从医学或者从人的生命来说,精神肯定是一个最高的主导层面。在传统的医学体系中,不管是中医还是印度医学,亦或是美国印第安人的医学,还有像欧洲传统医学,他们都有静坐的习惯,或者称之为冥想。这个冥想实际上是让人体的精神运作进入一个非自我的的状态。自我还在,但是进入了一个更大的一个背景。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套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的肉体包裹着我的精神、意识,我的肉体外面有这个房间,房间外面还有大楼,大楼外面还有这个天和地,天地很大,无限扩展。同样,我们的精神也是一层层扩展的,但是如果没有经过训练,不学习传统文化,不学习人智医学,那可能我们会以为“我思故我在”,我所知道的就是脑袋里这些涌动的思想。关于这个部分,如果没有深入的练习,就没有讨论的可能性,但确实是值得我们去练习的。

当你练习之后,你在精神的海洋当中,自然会有感受和经验,而这感受和经验刚开始积累起来是很慢的,但慢慢的你会知道什么是精神,什么是个人思想,还有什么是宇宙的思想,或者说眼前这株草、这棵树的状态。

《四元疗愈之路》这本书里介绍了回溯训练,回溯训练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提高人的自我观察力和清晰度的训练方法。

在中国的传统或者说印度的传统,还有无为式的冥想训练。就像你坐在公园里发呆,但是你知道周围有人走动,太阳照在你身上,风也在吹,你也知道自己脑子里有很多想法,知道脖子有点痒,心情不太好,有鸟飞过你会知道,有人经过你,他关注你了,你即使背对着他也知道。就是这样一种无目的、无焦点、不用力的放松状态,是中国传统的练习方式之一。

这种训练,能增加我们的感受力,这个能力不分中医西医,我以前也碰到过非常好的西医专家,他也是能够看你一下,跟你聊几句话就能够做一个基本的整体判断,而后面的理化检查、血液检查、CT呀只是作为一个再验证。

所有的医学领域,都有不同的水平的医生。冥想训练能够提高我们的感受力,能够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个人,肉体的状态、能量体状态、星光体状态和精神体的状态。只有我们知道了才可以真正的去调整他。这个尤其对于医生,对于健康工作者非常重要,而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和概念上。

这些精神领域的练习对于我们的希望健康的普通人来说,也会很有帮助。

前面万医生讲到,给这些肿瘤患者(比如胰腺癌患者)定一个目标,这非常重要。可以做有目的的冥想。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当我们进入失序状态的时候,不光是肉体失序,内分泌、血液系统、循环系统都会失序。失序,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这其实是我们的生活和精神出现了秩序和节奏的问题。

我们要能够在精神上、意识当中有一个“我要好起来、我要强壮起来”的意向,要为自己做一点什么,要定一个目标,然后去行动。

我看到很多线上听众的提问里,说自己很虚弱,或者没有气怎么办。你可以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可以对自己说:我决定让自己好起来,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做些什么,这也是我经常会对自己说的话。可以说:我受够了,我不想那么整天生病,我要强壮一点,然后去做一点什么,这才会有用的。意向和行动非常重要。

李怡老师分享:

其实围绕这个主题刚才几位嘉宾老师分享的都很细致,我觉得除了书里面推荐的一些冥想的方法,原本中国传统就有的这种静坐,其实大家是可以采用的。另外还有一点,在人智医学中,有一个自我的层面。这也是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色。就是人智医学是建立在健康促进的角度上。

原本我们的传统的西医是站在病理导向角度上,病理导向就是什么会导致我生病。这本书的作者其实他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开篇的引言里面就讲到,他发现无论使用什么药物,无论是西药还是自然疗法药物,他发现只能在病人特定的生活状态下才能够有效。这很重要,病人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其实也可以连接到上一个话题,事实上药物并不是这本书最重要的话题。

最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如果我们能站在健康导向的方向。什么叫健康导向,就是我们怎么能够创造健康。比如说像现在,疫情的状况下可能有些朋友被封控在家里,或者有一些人的工作受到了影响,就是说当我们遇到了一些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情情绪更容易焦虑、抑郁。但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聚焦、去创造健康。其实这就是我们要有的意识。就像刚才分享的,这本书里作者讲到了女性朋友,当发现月经好像没有那么规律时,就可以按照书里面的这种冥想方法去联系,或者到院子里走走,或者去观察去想象我跟月亮周期关系,观想月经周期跟月亮周期的关系。

建立起这个连接,实际上就是一味药,我们自己要能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先去创造健康。以前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都会认为生病之后就是吃药找医生。其实在这之前,有门学科叫预防医学,比预防医学更早的就是健康促进。这几年我们国家也给健康促进立了法,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的方式,讲我们如何去改善当下的状态,把我们的焦点放在促进健康、获得幸福上面。我觉得这是本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作者想表达的部分,那我就先分享这么多,谢谢!

关于疫情

李辛老师分享:

我想从一个医生的观点分享这个主题。

所有的病毒、细菌,跟人类、跟地球的万事万物,其实一直都是在共同演化的进程里。前几天有一篇新的研究报告,说这类病毒还能跟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变成另外一种病毒。

这个很好理解,病毒本身只是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信息片段,不像细菌有细胞什么的,它只是一个信息体,需要进入宿主,不管是猫、狗、蝙蝠还是果子狸,或是人类,然后利用宿主自身的机体条件来生产、复制。

所以从历史来看,人类定期发生这种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的大规模传染,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就是一个大生态系统里的共生关系。但需要重视的是,近代的过度开发、环境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发生了变化。就像去年,云南有一群大象一路向北走,离开了它们生活的地方,最后行进到离昆明只有100多公里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现在的生活状态很不幸,相当一部分人的体质、精神的状态已经相当混乱衰弱了。不良的体质、人群的高度密集,人工空间取代了自然环境,使得某些人口密度高的区域,成了很好的病毒培养基。道理很简单,病毒也需要寻找适宜的发展道路与空间。就像大航海时代,西方人跑到南美洲和北美洲寻求发展,把当地的印第安人和玛雅文化都摧毁了,这些殖民者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式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这些现象还会一波一波地发生,也有可能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很多医学专家和环保主义者提出来的观点,因为病毒、细菌、所有的生物有自己的演化方式,有自己的生存环境,当人类破坏了某个环境,破坏、打断了它原本的演化方式,它只好寻找新的环境,突围生存。

就像虚弱的体质,会感染正常人不会感染的霉菌或衣原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会有菌群失调,原本在体内与我们和谐共处的细菌,会跑到别的部位成为有害菌,或被别的菌群替代,产生种种复杂的病症。

可以想象,我们周围所有的一切,都处在一个互相影响、交织的过程里,好的坏的,伤害我们的和发展我们的,其实都在交织、并成为推动、达到未来演化结果的力量。目前来看,这个疫情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即使这个病毒消灭了还会有新的病毒。

作为个人的防护,如果你还没有被隔离在家里,建议大家,尽可能的安排时间去周围的自然环境走走路,或者带个防潮垫坐在河边、树下或者山里。这是一个很好的跟大自然频率重新接通的过程。

我们也注意到,这个病毒在大城市发展得比较快,在病毒的初期发展阶段,天气比较阴寒的时段,或在比较偏北方的寒凉地区,传播和爆发更快,所以,这个病毒起初是偏寒湿型的。最近,随着气运转热,病毒的寒热性质也在发生着变化。当我们精神还是肉体处在能量很低的状态下,就容易成为病毒喜欢的乐园。

如果我们是其中的某个病毒,肯定会发起号召:现在的人类社会已经很软弱了,进军吧,冲啊!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预防,适当治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增强自身,更多的运动,去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早一点睡觉,不要熬夜,谨慎地选择食物。

病毒的传播,跟人的免疫力,跟人的能量水平有关,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注意哪些书、哪些节目、哪些资讯会让我们精神更加混乱,让我们更焦虑,把我们卷到无意识愤怒、恐惧、忧伤中去,遇到这种情况要适度退出来一点,要意识到我们可以在家庭当中创造一种相对稳定的、清晰的生活状态。


结  语

李辛老师分享:

如果我们被关在房间里,那每天一定要有运动,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有跑步机就跑步,没有就走路,然后可以做下蹲,做俯卧撑、侧撑、平板支撑,还可以在矿泉水瓶里面装点水、装点米,当哑铃来练,网上有很多很多的锻炼方法可以参考。每天保持运动,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因为当我们的物质身在运动的时候,会增加能量,这个能量也会让我们愉悦,内心更稳定。物质身的规律运动,也会带来秩序感。这个秩序不只作用于肉体,也作用于精神、能量、情感情绪,会帮我们形成一个稳定的场,能够提高我们的免疫力,能让我们在混乱的环境里,相对安稳,减少消耗,祝福大家!

(本文终)



《四元疗愈之路》

  [美]托马斯.考恩    [美]萨利.法伦   [美]杰米.麦克米伦  著

  三元翻译研习社  译



序作者/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精神健康讲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