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中内胃痞背诵要点

 壹亩莳 2022-05-14

Image

胃痞

 ● 概念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不舒,如延及中下腹部则称为脘腹胀满。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下垂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 病因病机

胃痞的发生主要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引起营卫不和,气机不畅,或食滞内停,痰湿中阻,或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或运化无力,气机呆滞,进而导致脾胃纳运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升降失司,发为胃痞。①感受外邪;②内伤饮食;③情志失调;④体虚久病。

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主要病机概括起来包括外邪、积滞、痰湿、气滞、体虚,既可单独出现,又可相兼为患,致使邪气困阻,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中焦气机壅滞,发为胃痞。发病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初期多为实证,日久由实转虚。临床上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更为多见。

 ● 辨证分型

(一)实痞

①外寒内滞临床表现:脘腹痞闷,不思饮食,嗳气呕恶,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体疼痛,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濡。

治法:理气和中,疏风散寒。

代表方:香苏散。

若脘痞较甚,痰多苔腻者,加藿香、木香、半夏、砂仁;纳呆食少,加焦三仙、鸡内金、佛手;鼻塞声重,时欲叹息者,加羌活、苍术、紫苏梗、防风;头痛较甚,可加川芎、白芷、细辛。

②饮食内停临床表现:脘腹痞胀,进食尤甚,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

若食积较重,加鸡内金、谷芽、麦芽;脘腹胀满,加枳实、厚朴、槟榔;食积化热,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或合用枳实导滞丸;脾虚便溏,加白术、扁豆,或合用枳实消痞丸。

③痰湿中阻临床表现: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

若痰湿盛而胀满甚,加枳实、紫苏梗、桔梗;气逆不降,嗳气不止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枳实、沉香;痰湿郁久化热而口苦、舌苔黄者,改用黄连温胆汤;嘈杂不舒,苔黄腻,脉滑数,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合连朴饮;兼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砂仁。

寒热错杂临床表现:心下痞满,纳呆呕恶,嗳气不舒,肠鸣下利;舌淡苔腻,脉濡或滑。

治法:辛开苦降,寒热平调。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

⑤肝郁气滞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代表方:越鞠丸合枳术丸。

前方长于疏肝解郁,善解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后方消补兼施,长于健脾消痞。若气郁明显,胀满较甚者,酌加柴胡、郁金、厚朴等,或加用五磨饮子;郁而化火,口苦而干者,加黄连、黄芩;呕恶明显,加制半夏、生姜;嗳气甚者,加竹茹、沉香。

(二)虚痞

⑥脾胃虚弱临床表现: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若闷胀较重者,加枳壳、木香、厚朴;四肢不温,便溏泄泻者,加制附子、干姜,或合用理中丸;纳呆厌食者,加砂仁、神曲;舌苔厚腻,湿浊内蕴,加制半夏、茯苓,或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⑦胃阴不足临床表现: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代表方:益胃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