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应用四逆散经验(附验案两则)

 杉木轩 2017-06-09


名老中医应用四逆散经验


石景亮,1939年生,河南理工大学原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焦作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焦作市中医院名誉院长,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先生临床喜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多种病证,他认为四逆散虽然药味虽简,但其条达肝气,和悦脾土作用确有奇功,后世疏肝诸方多以此化裁,临床多用于:


①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肢,而出现四肢逆冷之阳厥,甚至见心下痞闷,胸胁苦满或腹中痛者。


②肝胃不和或肝郁气滞所引起的胸胁胀痛,脘腹痛,嗳气反酸、恶心等症。


③肝胃不和引起的痢疾、腹泻、肠鸣、腹痛、里急后重等症。


④妇女肝郁、月经不调、胁腹胀痛、微恶寒热等症。


⑤由于肝木偏亢所致的头晕、耳鸣、吐血、咳喘等症。


⑥妇女情志抑郁、胸闷不舒、气短太息、沉默不语、表清淡漠者。


四逆散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本法理法严谨,用药精练,经后世引申发展,成为治疗肝脾疾病的有效方,对临床中颇为棘手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患者自我感觉全身上下无处不病,补之无功,下之不受,若证属肝气郁结者,应用此方加味,每复效验。


先生认为,小柴胡汤多用于偏外感方面,逍遥散则多用于偏内伤方面,而四逆散的应用则是居于两方证之间,有和解表里,疏肝理脾之作用。


其一,方中寓有三方:即《伤寒论》的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及《金匮要略》的枳实芍药散。方中柴胡枳实同用可升清降浊,疏肝理气;芍药甘草同用,可缓急舒挛,和中止痛,柔肝健脾。柴胡主升,枳实主降,芍药主收,甘草主和,四药相配,有升降通调之妙用,方剂的结构精密而和谐,再配以其他的药物,就成为治疗多种病证的有效方剂。


胁痛加郁金、川楝子;


胃脘痛加甘松、延胡索;


腹胀加木香、大腹皮、青陈皮;


胸闷加瓜萎皮、厚朴花、桔梗;


反酸嗳气加缎瓦楞、乌贼骨、刀豆子、丁香;


痰湿重加半夏、陈皮、茯苓;


食滞加鸡内金、焦三仙、砂仁;


耳鸣加磁石、石首蒲、蝉蜕;


头晕、头痛加蔓荆子、茺蔚子、薄荷、石决明;


梅核气加茺蔚子、急性子、浙贝母等。


案例一


王某,男,34岁。


患者素有胃病,又患肝炎,休息已近1年。近2个月来,胁下疼痛,以右侧为甚,并有嗳气、反酸、烧心、腹胀、腹鸣,大便日3-4次。不成形,时夹黄白黏液,自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手麻等。


西医检查:肝、脾皆肿大,且有压痛,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120单位;大便化验:黏液(++),红细胞2-3,白细胞5-7。


确诊为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溃疡病等。现诊察苔薄白、脉弦。


证属    肝胃不和,清浊升降失司。

治宜    疏肝和胃,升清降浊。

方用    四逆散加味。


药用

柴胡10g,白芍20g,枳实12g,

甘草10g,郁金15g,川楝子10g,

甘松10g,缎瓦楞15g,半夏15g,

黄连6g,吴茱萸2g,佩兰10g,

浙贝母15g,丹参20g,桔梗6g,

仙鹤草20g,麦芽30g。

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5剂,胁痛轻减,守上方随症加减继服2月余,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大便化验全部恢复正常。


案例二


樊某,男,40岁。


患者左胸疼痛、气短已半年余,伴有低热、盗汗、头晕、耳鸣,腰酸等症。


西医诊为:肺结核,左侧胸膜粘连。


现症见苔厚腻微黄,脉弦细。


证属    肝气不舒,痰湿交阻。

治宜    舒肝气,化痰湿。

方用    四逆汤散加味。


药用

柴胡10g,白芍20g,枳实12g,

甘草10g,半夏15g,茯苓15g,

竹茹10g,郁金15g,通草5g,

百部15g,陈皮10呢,延胡索10g。


二诊:服药3剂后,胸痛减轻,后守原方加减继服15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

四逆散疏肝解郁,若肝气不舒,一则升发太过,或疏泄不及,都将影响全身气机的调节与中焦脾胃功能产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因此,先生认为在应用四逆散的时候多结合辫证的兼夹情况,进行随证而治,在肝郁的基础之上,结合辫证论治的情况组方用药,故而临床疗效显著。


END


·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