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咳嗽,莫忘“金匮”

 医文杂谈 2022-05-14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无数遍的巨著。

库医生很少网诊,前段时间一个辽宁的朋友向我咨询咳嗽,言辞恳切,故尝试一治,经其本人许可,此为该朋友截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截图为我手机上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所开的处方,就是《金匮要略》里面的射干麻黄汤原方。

原方组成为: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中说,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水鸡声即蛙叫声。 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谓“水鸡:即青蛙。 水鸡声,形容喉中痰声如蛙鸣”。 王渭川在《金匮心释》中认为“水鸡:就是田蛙,学名蛙”。 刘读文在《金匮要略三步释》中云:“水鸡就是田鸡,俗称蛙。水鸡声形容喉间痰声连连不绝,好像田鸡的叫声。 ”

我一般用该方治疗外受风寒,内有水饮,且喉间痰气凝结之证。同小青龙汤相比,该方散寒之力稍弱,但下气解凝滞之痰结的力量则较强。

病人咳喘初起同外感有关,风盛则作痒,病人外感后出现咳喘,此证即为风寒之邪入里,客风在胸中,风动则作痒,故觉咽喉天突穴处及胸肋间发痒,风寒俱盛则咳而上气,呼吸有嘶鸣,舌淡而润,兼有喘息,整体以上气瘙痒咳嗽为主,故想到处方射干麻黄汤,未加减一味药,病人诉服一次即有卓效。

由此延伸开来,梅核气也有很多是外感不彻,风寒痰气凝结所致,除半夏厚朴汤之外,此方也可试用。

另外,中医梅核气(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病因繁多,除顺气化痰之外,亦有水饮作祟者,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云: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此条即论及咽喉不利亦有因于水饮者。可见《伤寒杂病论》中还有很多值得发掘的地方。

以前觉得,仲圣《伤寒论》以阴阳为纲,分三阴三阳,合称六经以论伤寒,故伤寒论中处方使用尚有迹可循。而《金匮要略》中的一些处方,由于条文简单,颇难以理解及应用,只能查阅古书,近阅前人师友病案,兼之体悟以资运用,诸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之泽漆汤、厚朴麻黄汤之类,肯定亦有卓效。惟希吾辈同仁静思熟虑,大胆尝试,勤于总结,多多交流,以解顽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