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七章 第6条

 医贵仁心 2019-09-0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6条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本条主要论述寒饮停肺所致咳嗽上气的证治。寒饮停肺,风寒外束,肺气壅滞不得外泄,上逆作咳,伴有气逆上冲咽喉,喉中有音,犹如水中青蛙鸣叫,是气冲水饮之声。治疗主方选择射干麻黄汤。方中射干散结化痰利咽,麻黄宣肺止咳,干姜、细辛、半夏温化痰饮,紫苑款冬止咳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姜枣健脾护中。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咳而上气,肺有邪,则气不降而反逆也。肺中寒饮,上入喉间,为呼吸之气所激,则作声如水鸡。射干、紫菀、款冬降逆气,麻黄、细辛、生姜发邪气,半夏消饮气,而以大枣安中,五味敛肺,恐劫散之药,并伤及其正气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咳逆上气,谓咳则气上冲逆也。上条发明不咳而吐涎沫者,非为肺痿,是为肺冷也。此条发明咳而不吐涎沫者,亦非肺痿,亦为肺冷也。上条以不渴,小便数,多唾涎沫为肺中冷,故以干姜佐甘草,是以温中为主也。此条以气上逆,喉中有水鸡声为肺经寒,故以生姜佐麻黄,是以散外为主也。病同冷饮,而有在外在内之别;方同辛温,而有主温主散之异也。水鸡声者,谓水与气相触之声,在喉中连连不绝也。

【集解】

程林曰:咳而上气,如水鸡声连连不绝者,是汤主之。《内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射干、紫菀之苦,所以泄逆气也。以辛泻之,麻黄、生姜、细辛、半夏、款冬花之辛,所以泻风邪也。以酸收之,以酸补之,五味子之酸,以补不足。虚则补其母,大枣之甘,所以补其母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风寒外闭,肺气郁阻,逆冲咽喉,泻之不及,以致呼吸堵塞,声如水鸡。此缘阳衰土湿,中气不运,一感外邪,里气愈郁。胃土上逆,肺无降路,而皮毛既阖,不得外泄,是以逆行上窍,冲塞如此。射干麻黄汤,射干、紫菀、款冬、五味、细辛、生姜、半夏,下冲逆而破壅塞,大枣补土而养脾精,麻黄发汗而泻表寒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太阳水气,不能作汗外泄,则留着胸膈而成寒饮,饮邪上冒则为咳。胸有留饮吸入之气不顺,则为上气。呼吸之气引胸膈之水痰出纳喉间,故喉中如水难声,格格而不能止,此固当以温药和之者也。故射干麻黄汤方治,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并同小青龙汤,惟降逆之射干,利水之紫菀(本草汇云:「能通小便」),散寒之生姜,止咳之款冬,和中之大枣,则与小青龙汤异。究其所以然,咳而上气之证,究为新病,不似痰饮之为痼疾,及时降气泄水,开肺散寒,尚不至寖成痰饮,外此若细辛之治咳,五味之治气冲,生麻黄之散寒,生半夏之去水,不惟与小青龙汤同,并与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同,可以识立方之旨矣。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风寒束肺之方也。寒风壅闭肺气而不下达,则咳而上气;津液不布,化为痰涎,滞凝呼吸之气,不利痰随外邪上吸,往来有声,喉如水鸡声也。然肺气既壅,恐其热过于营,将成肺痈,故用射干专通咽闭,麻黄开发肺实之邪,细辛、紫菀、款冬温散为助,半夏化痰而下逆气,五味以收肺气之正,姜、枣宣通营卫,俾邪散则肺不成痈矣。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上气有咳与不咳之分。不咳者止是风邪上逆,咳者内有水气,外有风邪也。若咳而上气,水与气相触,声在喉中连连不绝,作水鸡声,以射干麻黄汤主之。

此言咳而上气,而出一散邪下水方也。

徐忠可云:凡咳上气者,皆有邪也。其喉中水鸡声,乃痰为火所吸不得下,然火乃风所生,水从风战而作声耳。夫水为润下之物,何以逆上作声?余见近来拔火罐者,以火入瓶,罨入患处,立将内寒吸起甚力,始悟火性上行,火聚于上,气吸于下,势不容己,上气水声,亦是此理。此非泻肺邪,何以愈之?故治此以射干为上,白前次之,能开结下水也。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是论述寒饮咳喘的辨证论治。外受风寒,闭塞肺气,水饮内发,痰阻其气,气触其痰,故咳嗽喘急,喉中连连如水鸡之鸣。

治以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开气道之痹。方中麻黄、细辛温经散寒,开肺化饮;款冬、紫菀温肺止咳;半夏、生姜涤痰降逆;射干开利咽喉气道;五味子酸收肺气,以监麻黄、细辛之散;大枣安中扶虚,调和诸药。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个方子用很多了。这个水鸡呀就是青蛙,咱们田鸡就是这类的东西。喉中水鸡声,就是痰鸣,喉中痰鸣啊,就像青蛙叫唤的那个声。我底下遇到过这么叫唤的,我们用这个方子,不必准要青蛙鸣这么厉害,还不用。这个所谓咳而上气,这也是指的是外邪内饮,内里头有痰饮,外边感外邪,有表证,就是咱们按现在话来说有表证。那么外邪激动里饮,两方面的问题,一个表气不通,它要上气,那么勾动内饮更厉害,就咳逆上气,咳逆气只有上而无下,就是喘了,非喘不可了,不过是呼易而吸难,大概都这样,一般的咱们遇到这个外感性的喘呢,全是这样的,都是的,你们问问病人就知道了,全是吸气困难。

那么他如果喉中有水鸡声,就是凡是喉中啊湿鸣、痰鸣,我们就可以有用射干麻黄汤的机会,这个方子最好用了。但是咽喉听起来挺利落,不行用。我们对这个哮喘呢一般的有外感,有这种表证的情况,这个方子但凡它没有热,放胆可以用,因为它温药多啊。那么如果有些热呢?可以加石膏,这个方子我常用,挺好使。

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剂。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这四味药啊,都治咳逆上气,全治上气啊,也治咳。尤其是这个射干,它是一个微寒的一个药,它能够去热清咽,它这个去痰的力量相当的好,能够开咽,古人这个《本草》上说是咽中解气,搁个解气。所以这个咽喉不利啊,有些痰鸣,用这个方子最好就在这一点,它是以射干为主药的。那么另外呢,你像这个半夏、细辛、生姜这都是逐饮,就是去饮,去饮降逆,呕逆、咳逆它都治嘛,所以你不去内饮也不行,它用半夏、生姜、细辛。那五味子也去饮啊,但是它是收敛药,它没有这个半夏、细辛这个药有力量。

这个方子啊外解表,它用麻黄;内去饮,用上面这些药。同时正面它治咳逆上气,用这个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所以这个方子很好。不过它有一点,这个细辛啊,少用也是没多大作用的,细辛呢它是用三两,三两咱们现在用的是三钱了,三钱用四钱也没关系啊,我们一般用搁二钱就行,虽然我们可以用重些,但是药房,尤其是对初学的人呢,你要太多了,它不给你,书上说细辛药死人,纯属瞎扯。

细辛这个药是个芳香药,它通窍,它怎么能憋死人呢?它这个药通关窍,治关节疼嘛,通利关节,它去水,但是没有水你用它是不行的。那么这个药呢辛,细辛嘛,这名儿就叫辛嘛,细辛嘛,味辣,拿舌头一舔,麻舌头。因为麻舌头,就说这是有毒的,哪是这回事,它没有毒,这个药列入上品,可以久用。《本草》里头上品药都可以久用,没有害处。这也不知哪一个人拿这个药药死人了,药死人不一定是细辛呢,什么药都能药死人呢,你不对证都药死人,哪专门针对细辛吗?把这个细辛规定不能过钱,过钱这能把人憋死,真是瞎说,我用这个份量都是普通,常用。我这岁数也算不小了,我没有遇到过这个麻烦,尽管用,准没错。

但是要是真正的热证,不行,这好比你用大热药,别说用细辛,你用姜枣都差劲呢,是不是?真正的白虎汤证你要那么用行吗?这个辨证要紧的,所以它搁一个喉中有水鸡声,有水、有痰、有饮,这个痰饮就是水啊。他胃里头有这些东西,你不用这个哪行呢。你得辨证,不是随便哪一个药就治喘了,哪个药就这么,那就糟糕了。如果我们遇到这个喘挺厉害,这个痰呢?湿鸣,用这个方子没有什么大错误的。我们开始学,就我说的细辛可以小点量用,用个现在说是四、五克,五、六克,没问题的,它真正有点热,不太热,加点石膏这个方子也能用,不是不能用。

你看这个方子就看出来了,这个方子并不大发汗,它没有桂枝,你要搁上石膏,它更不发汗了,不用看这个麻黄四两,四两就现在四钱了,它不发大汗。麻黄这个药让温病吓唬的人都不敢用了,尽管用,没事。我这回得感冒,我就吃四钱麻黄,我也没咋地,要不这么吃我这感冒不会好的这么快,这方子很好,常用这方子。

其他医家

《医门法律》:“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气触其痰,风寒入肺之一验耳。发表、下气、润燥、开痰,四法萃于方,用以分解其邪,不使之合,此因证定药之一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