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争霸之序曲 春秋小霸——郑庄公

 海曲上人 2022-05-14

上几集我们讲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二王并立。《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在此期间,各个有实力的诸侯国以此登场,凭借实力和号召力,被尊奉为霸主。这便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是谁

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很明确。但是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位国君,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春秋五霸有七种说法,这七种说法分别是: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如果按照争霸的年代顺序,他们依次是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因此,称之为春秋争霸更准确。

文章图片1

周平王的憋屈生活

周平王这个王,当得憋屈,做太子时差点被老爹干掉。周平王刚当王时,与周携王并立,战战兢兢。天无二日,地有二主,两王并立把诸侯们给搞蒙了,到底向谁朝拜,给谁进贡呢?大家一看这形势,直接撂挑子不管了,都关起门来搞自己家里那一摊子去了。周平王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好不容易晋文侯干掉了周携王,结束了两王并立的历史,结果晋国和郑国又出事了。

晋文侯郑武公,可以称得上是周平王的左膀右臂。但是,前746年,右臂晋文侯病逝。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文侯的这个儿子脑袋不好使,把曲沃分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桓叔曲沃比晋国的都城还要大,后果就是曲沃取代晋国。晋国陷入了67年的曲沃代翼的内乱之中。

左膀郑国这里也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2

郑庄公即位

前761年,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大儿子的时候难产,因此给大儿子取名叫寤生(倒着生)。古代医术不行,武姜相当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所以她很讨厌大儿子寤生。

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是顺产。“天下爹娘向小儿”,这句话一点不假。武姜很喜欢叔段。

前744年,郑武公病了,即将西去。武姜向郑武公请求,想立叔段为太子。

虽然“天下爹娘向小儿”,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国赖长君”。再说了,废长立幼与周礼也不符啊。郑武公是明白人,当然要把国家交给有政治天赋的长子寤生,所以没有答应武姜的要求。

郑武公去世,寤生即位,这便是郑庄公

文章图片3

京城大叔

前743年,郑庄公即位,才13岁。武姜就替叔段请求分封到邑。

邑在哪里呢,是今天的虎牢关,是个十分险要的地方。郑庄公不是晋昭侯,脑袋没有被驴踢过,当然不能给

郑庄公说:“老妈,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您看还是封给弟弟其它城邑吧,我都听您的吩咐。”

武姜一看,险要的制邑不给,那就给个肥的,便请求封给叔段邑。

实践告诉我们,谈判的时候,要先要个高的价码,如果不成,稍微降一点,很容易达成。郑庄公没法再拒绝,便封给了叔段京邑。叔段因此被称为为京城大叔

这里的京城大叔不是住在京城里的大叔。的意思,京城大叔是京城太叔。

我们通过郑国大臣的话,看看京邑这个地方怎么样。

大夫祭(zhai)仲(名叫祭足)说:“城邑的围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么大的城池封给叔段,会使您无法控制。”

由此看,京邑是个很大的城池,且是个肥的流油的地方。那么,郑庄公就这么好心吗?他要学晋昭侯养虎为患吗?

其实,郑庄公别看年纪小,却是个老狐狸。他封给叔段京邑是故意的,是因为京邑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这就是郑庄公的高明之处。

但是看透不说透,郑庄公还要把“好人”做足,还要装作很无辜的样子。他回答祭足说:“老妈要我这么做,我又能咋办呢?”

祭足给郑庄公出了个主意,说:“你老妈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叔段另外安排一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扩展。如果扩展开来,就难对付了。肆意生长的野草都很难拔除,更何况您受宠的弟弟呢?”

郑庄公吃准了他这个弟弟是个纨绔子弟,对祭足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等着瞧吧”。

实践证明,郑庄公没有看走眼,他的弟弟叔段的确是个贪得无厌的主。没过多久叔段又吞并了郑国西北部的两个边邑。

公子吕看不下去了,对郑庄公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叔段,那么我就去服侍他;您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们有二心。”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会遭殃的。”

叔段又开始继续扩张。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郑庄公说:“像共叔段这样不亲近兄长的人,百姓不会依从他的,势力再雄厚,也将会崩溃。”

虽然郑庄公嘴上装作无所谓,但是暗地里在磨刀霍霍。他要继续不断纵容叔段,等到叔段膨胀到了恶贯满盈的地步,他再一举将他彻底消灭。

高手过招,只需一招,一击毙命。

姜是老的辣,京城大叔的末路

前722年,叔段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战车,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作内应打开郑国都城的城门。郑庄公的探子早把叔段的一举一动报告给郑庄公了。

郑庄公说:“可以出击了!”他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讨伐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叔段,叔段于是逃到城。郑庄公又追到鄢城,叔段被迫逃到了卫国的地,憋屈死在了那里。

不到黄泉不相见

武姜的所作所为,让郑庄公很生气。他把老妈安置到了颍地,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又后悔了。

颍地有个叫颍考叔的官,听说了这事。颍考叔在与郑庄公吃饭的时候,故意把肉留着。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颍考叔说:“小人的母亲什么饭菜都尝过,就是没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唉,唯独我没有!”颍考叔故意问:“请问您的母亲呢?”郑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并把发的誓言也告诉了他。

颍考叔说:“您担心什么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能说您违背了誓言呢?”郑庄公按照他的话挖了地道,见到了武姜,并恢复了母子关系。

为主分忧,是臣子的本分,分忧分好了,是很好的得分点。颍考叔既让郑庄公解决了不孝的难题,又让郑庄公遵守了誓言,还让自己和郑庄公博得了孝的名声,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投桃报李,郑庄公提拔了颍考叔,又是一得,颍考叔赚大了。

靠脑子吃饭比下苦力吃饭,容易多了!

文章图片4

周郑交质

从郑武公开始,郑国国君便是周朝的卿士。郑庄公天天忙于国内的事情,不到朝廷上班。

自古要搞掉一个国君或权臣,一般是趁他在外的时候,搞掉他。周平王不想搞掉郑庄公这个权臣,他只是想趁郑庄公不在朝廷的时机,任用虢公忌父为卿士,分一下郑庄公的权。

虢公忌父可能是虢公翰的儿子,而虢公翰是拥立周携王的。周平王的这个操作很有可能是要搞统一战线,收编、拉拢西虢国等诸侯国。

郑庄公发现虢公和自己分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周平王一看事情闹大了,便开始和稀泥,说:“爱卿,那是没有的事,放心吧。”

郑庄公心想:“放啥心啊,不来点实际的?”

于是君臣最终达成协议,周朝和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姬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世子姬忽到周朝做人质。

好嘛,周天子与诸侯国交换人质,抵押上的还是后来的太子。周天子的威信简直还不如厕所里的擦腚纸。

交换人质归交换人质,面子还是要有的。姬狐是王子,抵押到郑国,实在不像话。于是,便以王子姬狐到郑国学习的名义,把姬狐押到了郑国。

面子,只是弱者的遮羞布。没有实力,一切都是枉然。

不久,坏消息传来,在位近50年的周平王把自己的太子泄父熬死了。坏消息也是好消息,王子姬狐变成了太子姬狐。郑庄公手里押的银元宝变成了金元宝,简直是赚大了。

前720年,在位50余年的周平王去世,金元宝就要变现了。郑庄公和周公(姬黑肩)迎姬狐回洛邑即位。

姬狐也咸鱼翻身,由人质转眼要变成天子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不知道是姬狐过于高兴,还是忧伤过度,回朝后接着就死掉了。人算不如天算,所有的苦都受了,福没享一天,就挂掉了,真是时也命也运也

按照《大周民法通则》第一条,嫡长子继承制,老太子泄父的儿子姬林被扶立为天子,这便是周桓王

周郑交恶

从周郑交质来看,郑庄公比较跋扈。周桓王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上台后,重用虢公,来平衡郑庄公的权势。郑庄公很生气,春天派祭足(祭仲)割了周朝在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了成周的谷子。

周朝和郑国关系恶化。

直到前717年,郑庄公才朝拜周桓王。周桓王对郑国割周朝庄稼的事很生气,不加礼遇

周公劝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礼遇呢?郑国不会再来了。”

还没完,周桓王用几块苏国(苏妲己的母国)的土地,换了郑国几块好地。这几块苏国的地压根不属于周桓王控制,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周桓王说换就换了。

郑庄公也要换地。前715年,周桓王为了拉拢鲁国,用祊(周朝赏赐给郑国用于祭祀泰山)与鲁国交换田地,对鲁国说,我们以后祭祀周公(鲁国祖先),不祭祀泰山了。这明显是打周桓王的脸嘛。

周朝与郑国的关系越来越差。

这几年,郑庄公也不消停。郑国的地理位置属于四战之地,今天卫国打过来了,明天宋国打过来了,后天戎人打过来了。郑国就在打过来、打过去的拉锯战中拼杀。

这不,周桓王,也打过来了。

周郑交战

前707年,周桓王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郑庄公也不再朝觐周桓王。两国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周桓王率领国的军队讨伐郑国。目的不是灭郑,而是把嚣张的郑庄公变成温顺的看门狗

周朝联军的配置如下:周桓王率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军、卫军隶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左军陈军隶属于左军。

再看看郑国,郑庄公和祭足、高渠弥出兵迎击。虽说郑国在当时是打遍天下的小强,但是周桓王亲自带领联军来了,敌众我寡。如果打不过,投降求和是不行的,这样自己就彻底败了。郑庄公必须赢。如果要赢,可以靠硬碰硬,也可以靠计谋,分析周联军的弱点,一举击溃。

周联军弱点被郑国的将领子元发现了。他说:虽然周联军强大,也是有破绽的,破绽就在于联军的左军陈军。陈国刚发生动.乱,陈军战斗意志薄弱,如果攻击周联军左军的陈军,则能撕开一个口子。这样,位于右军的蔡国和卫国的军队支撑不住,也会奔逃。兵败如山倒,即便周朝的中军再强,也挽回不了局势了。郑庄公感觉这是个好主意。

双方交战,郑国军队从右翼进攻周联军的左军,果然陈、蔡、卫军溃败,周军大乱。郑国军队从两翼攻击周军中军,周联军大败。

郑国的将领祝聃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幸亏距离远,周桓王强忍着继续指挥军队撤退。祝聃请求前去追赶。郑庄公说:“君子不会欺人太甚,我们哪敢欺凌天子呢?我们仅仅是自救,免于国家的危亡,这就足够了。

对方是周天子,郑庄公也不想把事情做绝。他在夜间派祭足慰问周桓王,同时也问候周桓王的跟随人员。

堂堂周天子,征讨大臣,竟然被大臣打得稀里哗啦的。周桓王丢人丢大了。这件事情也产生了一个坏的效果,那就是周天子的地位,又降了一大截。

再看郑国,地处四战之地,周边邻国较多,与邻国的矛盾也较多。郑庄公利用周朝卿士的身份,挟天子以讨诸侯,多次讨伐宋国、卫国以及周边的多个小国,扩张领土。郑庄公又通过与齐国结为战略同盟,共同征伐,多次获胜。最终在与周桓王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郑庄公的霸业也达到了顶点。郑庄公和齐僖公史称“庄僖小霸”。郑庄公、齐僖公与楚武王史称“春秋三小霸”。

物极必反,之后的郑国开始走下坡路,一切还要从郑庄公的儿子们说起。

文章图片5

郑庄公的老实儿子

郑国处于四战之地,要想图强,必须找盟友。郑国的盟友是齐国。

前706年,北戎讨伐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郑国派长子姬忽(在周朝做人质的那个)领军救援齐国。

齐僖公一看,姬忽是个人才,想把女儿嫁给他。姬忽这时候犯了傻,辞谢说:“我国(郑国)是个小国,不宜和大国(齐国)相匹配。”这便是“齐大非偶”成语的来历。

当时,祭足与姬忽在一起,规劝他答应这门亲事,说:“你老爹有很多姬妾,你如果得不到大国的援助将不能即位,三位公子都可以成为国君。”姬忽没有强大齐国外援的助力,在政治上输了一招。

郑庄公去世

前701年,战斗一生的郑庄公去世,享年57岁。郑庄公一生久经沙场,战功赫赫。

因为郑国处于四战之地,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给他国可乘之机。郑庄公的去世,也导致了郑国的内乱。

郑庄公去世后,祭足立世子姬忽为国君,这就是郑昭公。

祭足为什么立姬忽呢,是因为祭足曾经为郑庄公迎娶了邓国女,生下了姬忽,所以关系近一点。

但是郑庄公又娶了宋国女,生下公子突。宋国和郑国屡次开战,可以说是老冤家了。正好郑庄公挂掉,给了宋庄公可乘之机。

宋庄公听说祭足拥立公子忽,就派人把祭足骗到宋国抓了起来,威胁他说:“不立公子突为国君,就处死你。”宋庄公也抓了公子突求取贿赂。

好汉不吃眼前亏,祭足答应了宋国,并与宋国盟誓。他准备带着公子突回国,拥立为国君。

郑昭公忽听说祭足因宋国的要挟拥立自己的弟弟公子突为国君,吓得逃到了卫国。公子突即位,这就是郑厉公

郑厉公出奔

前697年,祭足专权。郑厉公很不爽,他暗中让祭足的女婿雍纠杀死祭足:“雍纠,只要干掉你的老丈人,他的位子就是你的。”

雍纠很高兴,回家便跟自己的媳妇商量,要干掉自己的岳父老泰山。媳妇知道了这件事,就问她的老妈:“老爸(祭足)与男人(雍纠),哪个更亲。”老妈教导她说:“爹爹只有一个,男人可以有很多个”祭足的女儿一听,“男人可以有很多个?纳尼?”于是她两眼放光,把雍纠要刺杀祭足的事情告诉了祭足。祭足一听,你小子还反了你了,先下手为强,杀死了雍纠,并暴尸于闹市。

事已至此,郑厉公也无可奈何,他对雍纠很生气,说:“与妇人商量,死了活该!”郑厉公在郑国待不住了,逃到了栎邑。

祭足迎来了郑昭公,郑昭公重新即位。

诸侯们听说郑厉公逃跑,就讨伐郑国,没占到便宜,就各自回家了。宋国送给郑厉公很多军队,让他驻扎在郑国边境的栎邑,郑国因此也不敢讨伐栎邑。

郑昭公之死

早在郑昭公(太子忽)做太子时,郑庄公就想拜高渠弥为上卿,太子忽厌恶高渠弥,反对高渠弥做上卿。等到郑昭公二次即位,高渠弥害怕郑昭公杀了自己,就想先下手为强,把郑昭公干掉。

前695年,高渠弥趁着与郑昭公外出打猎的时机,在野外射杀了郑昭公。郑国又没了国君。

但是,郑厉公看谥号就是个猛人,且有老冤家宋国加持,还与祭足关系不好。祭足与高渠弥不敢让郑厉公回国再即位,便改立郑昭公的弟弟子亹做国君。

文章图片6

郑子亹被刹

前694年,齐襄公在首止会盟诸侯,子亹作为国君需要赴会。

早在齐襄公还是公子时,子亹曾经与他打斗过,两人结仇,等到诸侯相会时,祭足对子亹说最好不要去。子亹说:“齐国强大,郑厉公又住在栎,假如我不去,齐国就会率领诸侯攻打我,并让厉公回到国都即位。我不如前往,去了也不一定受辱。而且,又哪能一定会落到你所设想的那样呢!”

子亹还是前往会盟。高渠弥跟随子亹前往,祭足是老狐狸,不干有去无回的买卖,便借口有病没去。

弱国无外交,如果子亹见到齐襄公,也不用管谁对谁错,服个软,可能就过去了。但是,子亹到了齐国,没有向齐襄公道歉。齐襄公是个很无厘头的人,他很生气,就设下伏兵杀死了子亹。据说高渠弥也被车裂而死。

姜是老的辣,还是祭足有先见之明啊!

祭足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婴从陈国接来,拥立为国君。郑子婴安心的当他的傀儡,祭足开心的当他的权臣,两人相依为命、互不干涉,也挺好。但是,这又被一件事情打破了。前682年,混迹江湖几十年的老油条祭足还是老死了。再也没有人为郑国遮风挡雨了。

文章图片7

郑厉公复位

前680年,郑厉公的手下派人诱骗劫持了郑国大夫甫假,要挟甫假帮郑厉公回国复位。甫假说:“没问题,只要赦免我,我替你杀死郑子婴让你回到国都。”郑厉公与甫假盟誓,释放了他。

甫假回国后,杀死了郑子婴,重新迎立郑厉公,厉公又咸鱼翻身了。

郑厉公回到郑国后,责备自己的伯父姬原说:“我被赶到国外,伯父却无意接纳我,也太过分了。” 姬原说:“事奉国君不能有二心,这是做人臣的本分。我知道罪过了。”说完自刹了。

郑厉公又对大功臣甫假说:“你事奉国君有二心。”于是刹死了甫假。甫假临死时,后悔地说:“我对郑子婴的大德不去报答,因此有这样的下场,实在是该!”

前679年,郑国经历了21年的内乱,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郑国继承人之争,之所以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内乱,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权臣当道,二是因为外国势力干涉。祭足和高渠弥作为权臣,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郑国国君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在外部,宋国和齐国也都多次干涉郑国内政。

经过21年的折腾,郑庄公的霸业已经一去不复返。

前679年,郑厉公复位的同一年,一个东方大国开始崛起,齐桓公开始称霸。

请看下一篇“春秋争霸之春秋首霸——齐桓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