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可以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回来吗

 笑容A 2022-05-15

图片

钟老师,您好!我中途接初二一个班,新班级有一个长期网瘾,又是离异家庭的男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做思想工作,能够让孩子放下平板和手机,远离游戏,让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现在的孩子有点叛逆,如果操之过急,孩子会和家长闹个没完,又跳楼,又厌学的,求好的教育方法?求钟老师指教,谢谢钟老师。

如果我说,没问题,一定有办法把这个孩子从网瘾中拉回来,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那我说的一定是假话!但很多人未必相信这是假话!因为很多老师被“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洗脑了!高估了教师的能力,低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难度,同时,也忽略了教育具有不可逆转性的特点。

如果我说,解决这个问题很难,以教师的专业能力,几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说的一定是真话!但很多人会认为我这句话才是真正的假话!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像我这种在班主任领域里有一定研究的人,无所不能,手到擒来!但我要非常真诚的告诉各位:很多错过的问题,就是过错!很难纠正!除非孩子自己有强烈的改变意识,又恰逢好运傍身,才能走上正道!即使这孩子走上正道,学习上的亏空也很难填满,成才的机会仍然渺茫!

为什么我说转化这个孩子的难度很大呢?

其一,班主任老师是中途接班,与学生没有交集,深厚的师生感情没有形成,学生的生命密码完全不知。此时班主任突然要介入到学生的生命场去打乱他的生活秩序,学生会心甘情愿接受吗?基本不可能!还有,作为中途接班的班主任,一切都得从头再来,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操心,根本没有时间去“围剿”一个学生。再说了,作为班主任,本就要雨露均沾,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感受,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如果大面积学生的都没有安顿好,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对其他学生就不公平!

其二,该学生生活在离异家庭。这么些年,我教过不少离异家庭的孩子,其中不乏身心健康,积极进取的学生,但总的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比之完整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作为离异父母,不论主观上多么爱孩子,客观上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钳制,从而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待到猛然惊觉时,问题已经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班主任再厉害,也无法改变学生的家庭状况。班主任的规劝再动情,学生即便在学校听进去了,回到家面对冰冷的现实,成长的能量也会立马消减。

其三,这是一个即将进入八年级的男孩子。稍有带班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即将进入八年级的孩子已大面积进入青春期,身体分泌大量的激素,刺激处理系统迅速形成,因此他们的行为经常处于失控状态刺激处理系统:心理学术语,这种神经系统会让人更多地依赖于感觉,做出更具情绪化的反应,更关注于社交信息。与之对应的则是另一种神经系统——认知控制系统认知控制系统能够帮助人管好前述这些冲动。)这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已处在失控状态。

作为一个空降班主任,在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就算把学生从失控状态拽回正常轨道都非常困难,遑论让学生丢下手中的手机和平板用心学习?就算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学生,提起学习也是兴趣索然,何况已经掉进了比学习更快乐的游戏之坑。

其四,这是一个长期沉迷网瘾的孩子。注意关键词“长期”,这就意味着这个孩子玩游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他已经彻底入了坑,并且被坑里的光怪陆离迷得神魂颠倒,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他不是睡得很沉,他已经在装睡了!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么说来实在太悲观了!难道作为中途接班的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不管不顾了吗?当然不行!我的态度是:尽人事,听天命!继任班主任用心、用情,从专业的角度去拉拽这个学生,拉回了正轨,皆大欢喜!拉不回,那就稳住态势,不要让其行为恶化。具体做法如下:

1.安顿好绝大多数,才能照顾好极少数。往小里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小头目,往大里说,班主任是带兵打仗的大统帅。不论是小头目,还是大统帅,都要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带着整个团队往前冲。只有把大局稳住了,整个班级呈生长的态势,才有时间去关注极少数存在问题的学生。如果为了转化班上一两个问题严重的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成长,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因此,班主任在转化班级后进学生时,一定要扪心自问:我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合理吗?我对个体的关注影响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了吗?我的班级整体运转正常吗?

只有不断地追问自己,教育的公平才能被重视。我中途接班,首要任务都是从大局出发,先是进行班集体建设,接着是进行文化打造,最后是教所有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这些集体性事务都做完了,班级已经进入良性循环,我才会关注个别表现差的学生。

2.走进学生原生家庭,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既然学生的父母离异了,那就抱着一颗好奇心去学生家里家访。看一看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听一听学生父母离异的原因,了解一下离异夫妻对待孩子的方式……这里我有个提醒,家访时,班主任要尽可能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千万别对学生的家庭进行评价,更不要对学生的离异父母进行价值判断。

我只能说,学生的问题,尽量去学生家里找原因。具体什么原因,也只有走进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后才能得出结论。

其实不管什么原因,都跟父母有关。因此,班主任需要弄明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如果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不懂如何改进自己,班主任就给家长支招,教他们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提醒他们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等。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失望,甚至放任不管,班主任只有试着做父母的工作。父母靠谱,基本上能听老师劝,不靠谱,老师说的都是废话。班主任就只有靠自己了。

3.与学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杜威在其《民主与教育》中提到,老师塑造学生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老师有依赖感。作为空降班主任,别说学生有依赖感,怕是连好感都没有,凭什么要听从一个陌生的老师劝告,从此放下平板和手机专心学习呢?

老师如何才能与学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呢?首先老师要相信学生一定有让自己变好的力量!并且要把这个相信传递给学生!其次,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处境,看见学生的挣扎,懂得学生的需求,经常用同理心与学生共情,学生就会相信老师的诚意。

特别要提醒:老师在取得学生信任之前,千万不要对学生沉迷游戏的事情进行评价,也不要揣测学生的动机,更不要预测学生的未来。而是要不动声色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带评论地听学生讲诉玩游戏的感受。一旦师生关系进入蜜糖期,班主任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

建议学生压缩玩游戏的时间,是压缩时间,不是完全不玩。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表现,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只要学生对班主任有信任感和依赖感,就会努力去完成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4.让学生学会依赖人而不是依赖机器。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仅是网游有趣,网游可以及时反馈提升他们的成就感,网游可以满足学生的征服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对机器和网络的依赖远远超过对人的依赖。

当一个人喜欢在真实的世界里进行社交,喜欢与朋友在一起聊天、打球,渴望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就会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因此,班主任在班里为学生打造健康的朋友圈特别重要!有些班主任很担心为学生打造了朋友圈后,一些同圈层的男孩会组团打游戏。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不必过分担心,这些孩子即使组团打游戏,主要还是社交先行,可能会迷恋,但不会上瘾。学习压力小时,会扎堆玩一玩,学习压力一旦增大,他们马上就作鸟兽散了,并且外部力量的干预也容易见效。

对于一些“特殊”学生,班主任在抓好班级整体建设后,一定要花精力去帮助他们。但要记住两句话:改变能改变的,稳住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就要做保守治疗,不能让其恶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