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华:玉文化知识之良渚文化玉器特点说明

 寂寞红山 2022-05-15

(接上期)

讲完了红山文化,这一期我们谈一下南方代表的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

前面再多嘴说一句,这些文字都是配合我的视频讲座《从零开始学习玉器收藏知识》的辅助文字,如果订阅了视频的课程,可以结合视频内容,将文字当作学习的笔记进行参考,对学习掌握玉器收藏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说我太过于矫情,废话太多,没有办法,当老师的可能都是这样,总想说得更详细一些,感觉有用就可以订阅,感觉废话就不用多看,浪费那么多文字留言,也是闲的。

一、良渚文化的玉器背景

良渚文化时期是中国玉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代表,大约在公元前3300至公元前2200年出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因最早发现于的地点在浙江余杭良渚镇,后来被任命为良渚文化,从考古遗址的挖掘效果来看,玉器大多出土于墓葬,功能应该是随葬品。

跟红山文化有一点类似的就是,这些玉器都是出土于墓地,大规模地以玉入葬,是玉器发展历史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于新石器时期,其中以良渚文化的墓葬现象最为明显。

良渚文化墓葬的随葬品,种类繁多,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种,就是陶器、石器、玉器。

其中出土的陶器大多为生活用器,石器多是工具和武器,而玉器则完全不同,它所包括的范围则非常广,有礼器、佩饰等等,品种和种类繁多。

二、良渚文化主要的玉器分类

经过归纳分类,出土的玉器造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玉琮:一般都是呈方柱体,中有通天孔,外方内圆,而且玉琮大多都有装饰,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主要部分,都装饰于琮的角部,以琢有神人面、兽面纹饰居多,个别会有鸟纹图案。

2、玉璧:圆形,素面较多,有个别会在其中琢有突起的兽面纹饰。

3、玉璜:出土数量较多的一个品种,分为半壁形璜及桥形璜,璜的造型比长江下游流域文化中的玉璜更加规范,呈现出上端平直,正中有凹缺口,中部有些雕有浅浮雕图案。

4、玉鸟:通常都是阴线雕刻出或刻划出来,整体近似三角形,呈片状,头部向前突出,翅膀向后伸展、尾巴平起,眼睛大而圆,位于头部的上处,造型极度夸张。

5、玉镯:圆筒形器,多光素无纹饰,有外圆凸型的,也有外壁呈马鞍凹形。

根据目前出土的考古资料,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更加完善,整体雕琢细腻,结构讲究对称均衡,特别是具备宗教色彩浓厚的琮、璧的出现为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三、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特点

良渚时期的玉器表面的纹饰装饰开始增加,这一点有别于红山玉器的光素外表,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用料较大、雕工细腻、风格深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制作特征,可以想象玉石的解剖和分割技术已经成熟,其艺术装饰的构成特点,在于以对称与均衡的新理念,突破了琢玉整体设计的随意性,使这一创新法则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尽善尽美的诠释。

这种创作理念主导下的装饰手法,表现出以精细的线刻为工艺依托,以浅浮雕为主要创作语言,这种理念与操作的结合,几乎达到了连后世也望尘莫及的境地。

良渚化玉器所使用的材质与红山文化一样,都属于就地取材,而且目前考古研究也在附近找到类似的玉矿,这种当地出产的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在5.5-6度之间,比和田玉略软,这就给良渚玉器独有的雕刻线条创造了施展的条件。

说起良渚文化的标志性器形,一定就是玉琮了,不仅出土的数量较大,而且其造型与雕琢所取得的成就,也远在同时期的玉环、玉壁、肖生器之上,是古玉收藏爱好者主要寻觅收藏的目标。

目前考古挖掘的出土数量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文化遗存还并未完全揭开,所以,民间藏家将其作为收藏主题并不为过。当然,在真品的前提下,良渚时期的玉琮也有优劣的分别,一般精品玉琮品相极好,四面见工,上下完整,琮体宽大,沁不入骨等特点。

与此对应,也有不少的良渚玉琮,包括其他玉器,应该属于是制作时出现的残次品,被用作墓室的充填物,这种玉琮只可做标本,收藏和投资的价值不大。

但是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这种残次玉琮经常可以在市场中见到,只要保真,价钱合理,就可以购入作为一种学习的标准器,你只有经常面对标准器进行观摩研究,才能谈得上鉴定,否则,更多的功夫是在纸上谈兵,别人通过文字向你介绍的鉴定经验终无大用。

四、良渚文化玉器的器型说明

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早已有之,故宫的藏品中就有乾隆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如此看来,至少也有三百年以上的时间,通常收藏历史超过有百年以上者,民间的仿制品都会大量存在,目前见于民间流通的主要有琮、璧、璜、钺、镯、柱形器、冠状器、三叉形器、锥形器、半圆形器、串饰及大量的玉雕动物等,形制多样而复杂。

这里面有真有假,民国时期曾经大量仿制,所以很多收藏大家都被“打眼”,购买了很多后期仿制的仿品,安思远的遗物拍卖中曾有过良渚玉珠串存疑的藏品,所以,真正的形制标准还是要参考考古出土的实物和博物馆发表的图录。

话又说回来,图录只能解决形状的似与不似的问题,现代的制假同样依靠图录,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鉴定要粗看形制,细品雕工才行。

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曾有大量的出现,出土器与传世器的数量较多。

五、良渚的玉琮有何特点

良渚文化玉琮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具有最为显著的细部特征,即人神兽面纹组合。

这种组合是完成在以四面夹角线为中心的双面对称基础之上,每两节为一组,第一组为神人面纹,第二组为兽面纹。

不管玉琮的节数有多少,均按照这种排列进行了延伸组合。

2、这时的雕琢刀法已经摆脱了原始的简单,能碾琢出各种弯曲度的细而密集的阳线,同时,各种几何形图案也相继出现,呈现出明显的时代风格。

3、上下两组分别用浅浮雕的方法雕出图案的主要部分,用阴刻线雕出细部,这样做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各种技法的最佳功能。

对于一般的收藏交易来说,很少有大型的玉琮出现,一般所见,都在两节或四节的规模上。这种玉琮的鉴定主要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兽面细部的线条特征。

由于良渚文化的玉质地微软,细部的线条极易被磨掉,或被磨得隐隐约约。

这种隐约不清与完全消失、与清晰存在的关系是很自然的,仿品在这种关系上,会做得极不自然。

同时还要注意浅浮雕与铲地之间的关系。

至于沁色、形状等方面,对于做假者来说,一般都能力所能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