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神经阻滞技术在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 应用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2 版)

 疼痛康复之家 2022-05-15

面神经为第Ⅶ对颅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和舌前 2/3 味觉。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面神经中枢瘫、面神经外周瘫、面肌痉挛。

面神经阻滞技术可用于治疗多种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为促进面神经阻滞技术在国内的规范化开展,黄冰等丰富经验的专家共同制定了面神经阻滞技术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疼痛学杂志》第2期。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又称中间面神经,是第7对脑神经,分为面神经本部和中间神经两部分。内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纤维。运动纤维构成面神经的固有部分,感觉与副交感纤维合成中间神经。中间神经在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之间发出,三条神经向外侧进入内耳道。

进入内耳道后,面神经即与中间神经合并,然后行向外侧,与前庭蜗神经分离,在膝神经节处向后急转,形成面神经膝,经茎乳孔外出。

面神经在内耳道内面神经管发出多个交通支和分支;

1、 岩大神经,起自膝神经节出岩骨,在岩部前面的岩大神经沟内前行,经破裂孔入翼腭管,至翼腭神经节。

2、鼓索:在茎乳孔上方6mm处发出,经鼓室达颅底,外侧是脑膜中动脉,耳颞神经和下牙槽神经,入舌神经前接受耳神经交通。

3、岩外神经

4、镫骨肌神经

5、耳后神经

面神经在面部分支:出茎乳孔向前,横过颈外动脉外侧,在下颌支的后面分为上下两支。在腮腺实质内上支向前上方,接受耳颞神经的交通,并分出颞支和颧支。下支向下、接受耳颞神经的分支后发出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支间相关结合形成腮腺内丛。

1、颞支:与颧颞神经、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泪腺神经均有交通。

2、颧支:与颧面神经、眶上神经、泪腺神经及上颌神经睑支均有交通。

3、颊支:与面神经颧支、下颌缘支、上颌神经间有交通。

4、下颌缘支:与相邻的分支和颊神经有交通。

5、颈支与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有交通。这些分支分布在面部表情肌上。

面神经的耳后神经

面神经在茎乳孔处分出耳后神经,然后又分为耳支和枕支。

耳支:支配耳后肌和耳上肌。

枕支:支配枕肌。

此外,耳后神经在乳突和外耳道之间,与迷走神经的耳支相结合。枕小神经与枕大神经也有纤维至耳后神经。面神经的耳后神经与耳大神经(C2/3)、枕小神经(C2)、迷走神经、三叉神经共同支配耳部感觉。

面神经阻滞适应证与禁忌症

适应证:

适用于除面神经离断性损伤外的所有原发性面神经疾病患者,但有明确病因者则需同时对因治疗。

禁忌证:

若有拟穿刺部位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者和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则应列为面神经阻滞禁忌证。

面神经中枢瘫

单侧中枢性面神经损伤(如脑血管意外或肿瘤侵及面神经中枢)主要表现为对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即对侧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患者常于静止时对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中枢病变侧;

而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因仍有对侧健康的面神经支配,所以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额纹也与对侧深度相等,此称为面神经中枢瘫(核上瘫)。

面神经外周瘫

单侧面神经外周损伤会造成外周瘫,表现为损伤侧面部眼裂上、下所有表情肌均受影响,该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甚至不能闭眼,鼻唇沟平坦、口角下斜,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垂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该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点随下眼睑外翻,使泪液不能被正常的引流而溢泪,被称为面神经外周瘫(核下瘫)。

常见造成面神经外周瘫的原因包括:乳突骨折、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时医源性损伤桥前池的面神经根、茎乳孔射频损伤面神经干、Bell 麻痹、Ramsay Hunt 综合征。

周围性瘫痪常见,多为面神经管的病毒感染,中耳乳突发炎后水肿和出血性梗阻使面神经瘫痪。

1、内耳门处病变伴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

2、膝神经节病变,常伴流诞和味觉障碍'

3、镫骨肌神经处病变伴味觉 障碍和听觉过敏。

4、鼓索段病变多伴有味觉唾液分泌障碍。

5、茎乳孔处病变单纯为周围性面瘫。

面积痉挛

半面肌痉挛:

发作时一侧面部肌肉呈无规律、不自主、无痛性阵挛,可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面部随意运动时诱发或加重,放松时可适当缓解。

常起始于眼周,后逐渐向下发展至面颊、口周甚至颈部。

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

 又称为梅热综合征。

发病年龄为 60 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通常涉及双侧眼睑和(或)口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表现为双侧眨眼频繁、睁眼困难和(或)磨牙、牙关紧闭、嘴唇及下颌扭动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这种不自主的抽动逐渐波及整个面部甚至颈部肌肉。

茎乳孔穿刺面神经阻滞的操作技术

体位:健侧卧于CT床,肩下垫薄枕。

穿刺点:乳突尖前0.5cm。

乳突为尖端向下的圆锥体,茎乳孔在乳突底部前内角,茎突根部后方稍外,其内前方5-8mm为颈内静脉,故穿刺时勿前勿深。

方法:以层厚 3 mm 对乳突区进行 CT 轴位扫描,选取含茎乳孔层面作为穿刺层面并在该层面上设计穿刺路径:用 CT 自带测量工具软件由患侧茎乳孔(穿刺靶点)向前上方避开颞骨鼓部骨质阻挡拉直线,该线与患侧乳突前方皮肤交点即为乳突前入路穿刺点。

面神经比邻颈内动脉和颈静脉,不建议盲法穿刺。

治疗方法选择

若治疗面神经功能抑制型疾患,采用神经阻滞或脉冲射频。

若治疗面神经功能亢进型疾患,需对面神经进行标准连续射频阻滞以毁损面神经的部分传导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但为了防止面神经传导功能受损,温度应由低温(60℃)逐渐上调。

注意事项

面神经阻滞可重复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不宜反复使用;

面神经阻滞尽量避免采用化学毁损性药物

面神经阻滞时宜使用钝头穿刺针

标准连续射频热凝时应从 60 ℃起始,阶跃式升温,中国面瘫标准的 3 分(轻度面瘫)面瘫即停,术前应与患者交代面瘫并发症

中 国 面 瘫 分 级 标 准

用力闭眼

露睫:1分

露角膜:2分

露巩膜:3 分

面 部 静 止 

对 称:1分

轻 度 不 对 称:2分 

显 著 不 对 称 :3 分

嘴巴鼓气

轻微漏气:1分

明显漏气:2分

严重漏气:3分

露齿:4 分

总分 10 分,

轻度:1~3 分

中度:4~6 分

重度:7~10 分

中国面肌痉挛分级标准

痉挛部位

累及眼睑:1分

下面部:2分

颈部:3 分

痉挛幅度

轻颤:1分

明显抽动:2分

强直痉挛:3 分

痉挛频率

触诱发痉挛:1分

自发痉挛少于 10% 时间:2分

少于30% 时间:3分

大于 30% 时间4 分

总分 10 分

轻度:1~3 分

中度:4~6 分

重度:7~10 

参考文献

黄冰, 严敏, 林慧丹, 等 . 面神经阻滞技术在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应用的中国疼痛专家指南[J].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 18(2): 152-159.

原文请至中华疼痛学杂志官网下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