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PU)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酸黏膜的Meckel憩室,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十二指肠溃疡(DU)}}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GU)}}多见于中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发生率的比值大约为3: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1.造成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害的攻击因素和防御因素失调所致。
2.DU是攻击因素起主要作用,GU以保护因素下降为主。
3.Hp感染是PU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约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的胃溃疡存在Hp感染。
4.“无酸无溃疡”+“无Hp感染无溃疡”。
(1)症状:
上腹痛或不适为主要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剧痛、饥饿样不适,可能与胃酸刺激溃疡壁的神经末梢有关,常具有下列特点:
①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或十余年;
②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长短不一,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
③部分患者有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如饥饿痛或餐后痛;
④腹痛可被抑酸剂缓解。
(2)体征:发作时剑突下可有局限性压痛,缓解后无明显体征。
(3)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鉴别:

(1)胃镜+黏膜活检
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其目的在于:
①确定有无病变、部位及分期;
②鉴别良恶性;
③评价治疗效果;
④对合并出血者给予止血治疗。
(2)X线钡餐检查:
为确诊消化性溃疡的次选检查方法。X线钡餐适宜于:
①胃镜禁忌者;
②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
③了解胃的运动情况。龛影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征象,而局部压痛、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变形、胃大弯侧挛性切迹均为间接征象,仅提示有溃疡的可能。
(3)幽门螺杆菌检查
分经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两种。
①侵入性检查:需通过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培养;
②非侵入性检查:无需胃镜检查,主要包括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
(4)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
仅在疑有{{胃泌素瘤}}时作鉴别诊断之用。
(5)粪便隐血
了解溃疡有无合并出血。
注意:①确诊消化性溃疡一一首选胃镜检查,次选X线钡餐检查。
②确诊结肠克罗恩病一一首选结肠镜检查,次选X线钡剂灌肠检查。
③检查幽门螺杆菌一一侵入性检查首选经胃的快速尿素酶试验,治疗后复查首选c14尿素呼气试验。
④近期应用抗生素、PPI、铋剂等,可造成幽门螺杆菌检查呈假阴性,血清学检查例外。
诊断: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线索。确诊有赖胃镜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也有确诊价值。
鉴别诊断:
1.胃癌: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十发重要,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以下情况应当特别重视:
①中老年人近期内出现中上腹痛、出血或贫血;
②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变化或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
③胃溃疡活检病理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密切观察直到溃疡愈合。
2.慢性胃炎:本病亦有慢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但发作的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典型。胃镜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法。
3.胃神经官能症:本病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者酷似消化性溃疡,但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神经官能症状,情绪波动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内镜检查与X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4.胆囊炎:胆石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呈间隙性、发作性右上腹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可有胆绞痛、发热、黄疸、Murphy征。进食油腻食物常可诱发。B超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5.胃泌素瘤:本病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有顽固性多发性溃疡,或有异位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多伴有腹泻和明显消瘦。患者胰腺有非β细胞瘤或胃窦G细胞增生,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胃液和胃酸分泌显著增多。
①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②十二指肠溃疡最少见的并发症是癌变(因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