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中国弓箭和英国弓箭有何区别,谁更强一些?

 阿年282 2022-05-15

弓箭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让我们的祖先能够从容面对猛兽的袭击。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就像今天标枪和毒刺等便携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是让人闻之色变、防不胜防的致命武器。

作为欧洲弓箭的代表,英格兰(英国)长弓闻名遐迩,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

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里,英国长弓就让法国人吃够了苦头。英国长弓手凭借着地形和速度优势,在山头据点上给法军迎头痛击。当法国的骑兵呐喊着向山上发起冲锋时,英国长弓手万矢齐发,箭如雨下,打得法国骑兵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法国的弩兵虽然杀伤力强但射速低,威力大打折扣,只能吞下苦果,数万法军被数千英军打败。

英格兰长弓为什么如此厉害?因为它的材料好、弹性大,所以射速高、射程远。

英格兰长弓属于单体弓,它的弓臂结构是一种材料制成的,其最大优点是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相对较短、产量高,能适应各种环境。

长弓的长度一般在6英尺(1.8米)左右,比复合弓长至少三分之一。相同材料下,威力和弓体长度成比,由于弓体材料单一,想要增加威力必须有足够长度。

而且为了达到理想的弹力,就必须使用过硬的材质,不易变形也不容易弯曲,所以必须做得既厚又长。

长弓构造简单,就是一根完整的木材,经过加热变弯而成,这就要求木材本身有足够的弹性。

不仅如此,密度必须非常高,这样的话不容易吸收湿气,不容易开裂变形。比如桦木虽然弹性大,但密度低,吸湿性大,容易干燥、开裂、翘曲。

上好的弓用杉木制作,密度大于0.96(桦木密度在0.6左右),不仅坚硬而且富有弹性。

长弓选料很考究,制作也很严谨,但工序并不复杂,技术熟练的制弓师傅只须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出一张上好的长弓。

长弓由于力矩短,射速较快,比弩的射速快几倍。一个长弓老手能在一分钟内射出10到15支箭,是弓弩手的3倍。使用长弓可以加快火力密度,适合大兵团遭遇战,密集型野战。

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英格兰长弓也有缺点,那就是拉着太累,机械效率太低。弓体太小的话威力不理想,弓体太大需要很大臂力,难以操控。

而中国古代制造的弓箭则是复合弓,弓臂结构一般为动物筋角、动物胶复合而成。

确切地说,复合弓是六种材料合制而成,即干、角、筋、胶、丝、漆等六种材料,以上六种材料合称“六材”。

干,是多种木材和竹材,用以制作弓身即弓臂,但它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材料叠合在一起。

干材的好坏决定弓的性能,所以非常关键。最好的干材莫过于柘木,檍木、柞树次之,竹材则是最次的干材。

角,指的是动物角,不是直接用,需要加工成薄片,贴附在弓臂的内侧。制弓最好的材料是牛角,长度必须要跟相当于弓身长的三分之一,一般在五十厘米左右。这样的牛角现实中不太多见,属于珍品,价格不菲,售价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之所以用牛角,也是为了加固弓体,让它具有理想的弹性,射出的箭达到理想射程。

筋,即动物的肌腱,吃过牛腱的人知道,它非常耐嚼,说明弹性大。筋作用和角相同,也是为了增强弓臂的弹力,使射出的箭初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

胶,即动物胶,用以黏合干材和角筋,使其更牢靠。动物胶一般以鹿胶、马胶、牛胶为首选,其次是鼠胶、鱼胶、犀胶。并非后三种胶不好,而是太难得,鼠胶提取量少,鱼胶、犀胶则比较罕见。提取动物胶难度非常高,需要把主材兽皮跟动物的肌腔放在水里熬煮。除此之外,还要在里面添加一定量的石灰碱,然后进行过滤加工。

漆,是指油漆,这道工序是在弓的表面涂上桐油或者漆,以达到抗氧化和防潮目的。来年春天才能把弓弦装上,但不能随时使用,还要在背阴处放置一年才算合格品,方能使用。

因此说,制作复合弓工序确实复杂,耗时至少两年,比孕育一个婴儿时间还要长得多,是单体弓耗时的许多倍。

复合弓的优势在于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机械效率高,转换率高。拉弓的长度相对来说比单体弓高,用弓的拉力与箭的实际威力比较接近。通俗地说,就是用很小的劲就能拉动,发的力多数都在弓箭上,利用率高,没有浪费掉,同样拉力下,比单体弓小巧很多,比后者的能效要大。

这是因为复合弓多为反曲弓,弯曲度大,长弓近似于直弓,弯曲度小。如此一来,在拉距相同的情况下,复合弓的实际拉距要大于单体弓。不光如此,相对于长弓,复合弓弓体振动小,更稳定,更容易射中目标,精确度更高。

有利就有弊,复合弓的缺点在于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在潮湿地方环境容易开胶、变形,寒冷的环境下弹力下降。

综上所述,中国弓箭和英国长弓各有千秋,都在各自国家的战争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