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8大句式

 一中大语文 2022-05-15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很少被当作判断词。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是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的。

类型示例

“……者,……也”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者”“者也”句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也”字句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无标志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用“为、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⑦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指示代词,这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表判断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蔺相如者,赵人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汝是大家子

B[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译文: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译文:

[解析]第(1)句“……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第(2)句“……为……”“……也”表判断,是判断句;“制”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安能蓄之”是反问句。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宋朝陈谏议(“谏议”为官职名)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被人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进入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为什么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叫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赶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要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人的品质。

(二)被动句——看清标志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分类

形 式

示 例

有标志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见+谓语+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标志句

“受”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字句:为+动词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句、“……为所”句

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并不是所有带“被”字的都为被动句,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中的“被”译为“遭受”,这句并不是被动句)

无标志句

无固定格式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 并序》)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3.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D[D项,“被”是“披散”之意。]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1)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

译文:

(2)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译文:

[解析](1)“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句中的“罢”要译为“被免除”。(2)“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句中的“贬”要译为“被贬为”。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郭劝,字仲褒,是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至太常博士,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改任莱州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而被判处死罪,是官吏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的,郭劝替他昭雪免罪。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荆南任职,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问,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其弟钱惟济现任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为留后;胡则

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请催促钱惟演立即前往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郭劝)又对刘从德遗奏中的恩典太过进行批评,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州税。(郭劝)改任祠部员外郎、莱州知州。

(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类型示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词“不、弗、未、毋、无、莫”等)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出现疑问代词“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①沛公安在(《鸿门宴》)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以“之”或“是”为标志,用于加重语气,宾语前置。(“之”“是”无实义)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陈述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要前置;且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的,也常会前置

①一言以蔽之(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5.下列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宋何罪之有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A项,“之”起提宾的作用;C、D两项均为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微斯人,吾谁与归

D[A项,“之”起提宾的作用;B项,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项,“之”起提宾的作用。]

7.下列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惟兄嫂是依 D.不然,籍何以至此

B[B项是定语后置句。]

8.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馀,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馀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王寻、王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有删改)

译文:

[解析]“为所”表被动,“首领”的意思是“头”,“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刘秀到了郾县、定陵等地,调动各营的全部军队。各位将领都贪吝财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士兵留守。刘秀说:“现在如果打败敌人,就会拥有万倍的珍宝,可建立大功业;如果被敌人打败,连脑袋都留不住,还拥有什么财物!”刘秀和各营部队一同出发,亲自带领一千多名步兵和骑兵充当前锋,在距离(王莽)大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摆开阵势。王寻、王邑也派几千人出来迎战。刘秀带兵冲了过去,斩了几十人的首级。各位将领高兴地说:“刘将军平时看到弱小的敌军都胆怯,现在见到强敌反而变得很英勇,太奇怪了!还是我们在前面吧,请允许我们协助将军!”

(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在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在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方式有以下几种:

类型示例

省略主语

承前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省略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对话省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省略谓语

承前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蒙后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省略宾语

动词宾语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介词宾语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省略介词

介词“于”省略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介词“自”省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舟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省略兼语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并序》)

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写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B.商人重利轻别离,……(商人)去来(于)江口守空船

C.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去),得夜见汉使

D.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B[B项,依语境可知,“守空船”的是琵琶女,即“(商人)去来(我)(于)江口守空船”。]

10.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解析]省略句“王怒,(王)得卫巫,(王)使(卫巫)监谤者,(卫巫)以(之)告(王),(王)则杀之”。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邵公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了!”周厉王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指责、批评自己的人。(巫者)向(周厉王)举报(指责、批评周厉王的人),(周厉王)就杀掉那些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示意。

(五)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

类型示例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11.下列各句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B项,宾语前置句;C项,被动句;D项,判断句。]

1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解析]“西蜀之去南海”中的“去”是“距离”的意思;“僧之富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富之僧者”;“顾”是“难道”的意思;“蜀鄙”中的“鄙”的意思是“边远的地方”。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四川边远的地方,住着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南海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吃饭的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到南海,还没能去成呢。你凭借着什么去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情况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西边的蜀地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到,穷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远地方的那个穷和尚吗?

(六)状语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将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的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类型示例

动词+以+宾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动词+于(或“乎”,相当于“于”)+宾语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于+宾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3.下列句子中,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农人告余以春及

C[C项,以:连词,表目的。按现代汉语用法,A、B、D三项语序分别为:A项,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B项,后之览者,亦将于斯文有感;D项,农人以春及告余(农民把春天到来这件事告诉我)。]

1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解析]第(1)句中“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2)句中“亮见权于柴桑”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说”的意思是“劝说”。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了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处理这个局面。”

(七)主谓倒置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现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

类型示例

表疑问语气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5.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谓倒置句的一项是()

A.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非我也,岁也

A[B项,介词结构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判断句。]

16.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简子①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②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 ①赵简子:名鞅,他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②赐: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解析]“渴者之饮江海”是“渴者之饮(于)江海”的省略,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渴者(于)江海饮”。“奚”是“为何,怎么”的意思。“善哉,子贡之言也”是主谓倒置句。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地说:“您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完成学业后才离开他,我问您(孔子这个人怎么样),您(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只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17.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文王侵盂、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解析]“仁哉,文王”“智哉,文王”是主谓倒置句。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从前周文王侵占盂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做过这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厌恶。文王于是很害怕,请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之地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的刑罚。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

(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按表达的语气可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类型示例

表陈述语气

有以(有用来……的)、无以(没有用来……的)、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

表疑问语气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莫不是,该不会)

表感叹语气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唯(惟)……是[强调语气。如:唯利是图。“是”起提宾作用,无意义,“唯(惟)”表示对象的唯一性等]

表反问语气

无乃……乎(难道不、恐怕、只怕……吧)、得无……乎(难道……吗)、何……之(有什么……)、不亦……乎(不也……吗)

表假设关系

诚……则……(如果……,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表选择关系

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耶(邪),其……耶(邪)?(是……呢,还是……呢?)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4)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6)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8)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并序》)

[答案](1)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3)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4)(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5)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是所谓君子所不与为伍的,现在君子们的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令人感到奇怪么!

(6)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

(7)祝酒毕,(项庄)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作为娱乐的,请允许我舞剑(助兴)!”

(8)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愚拙!”

19.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1)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译文:

(2)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译文:

[解析]第(1)句中“韩请救于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蚤”通“早”,“孰与”是固定句式。第(2)句中“兵”是“军队”的意思,“是……”相当于固定句式,可译为“这是……”,“顾”是“却”的意思。

[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参考译文】

魏国的庞涓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救(韩国)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成侯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我们不救韩国,韩国将会灭亡并且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却说:“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敝,我们就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军队的攻击,却反而是听命于韩国了。况且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快灭亡时,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

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趁魏国军队的疲敝(攻打它),就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好!”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以为能依仗齐国,(便奋力抵抗,)但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边的齐国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