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野逼近成都,部下劝潘文华举行起义,潘文华:我太太是军统的

 金华303 2022-05-15

渡江作战的胜利,换来了大西北的解放;而蒋介石的军队却树倒猢狲散,军散兵败。可即便战争如期胜利,贫苦百姓仍然是流离失所,而四川地区更是“家家皆是缟素,户户悬挂白绫”。

在国军投诚令的号召之下,众多西南势力参加起义,加快了我国解放的进度。可作为我国精英将领的潘文华,一生为国奉献,却为何在这紧要关头拒绝起义,难道真的如民间所传,只是因为一个女人?

文章图片1

渡江作战,解放大西北

194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渡江战争的胜利加速了我国的大解放。刘伯承带领着第二野战军直奔大西北,将蒋介石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文章图片2

大败的老蒋部队,一路下逃前往台湾,但蒋介石的逃亡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和敌军的覆灭,西南地区仍然有众多敌军实力盘根错节。

解放大西南的任务仍然艰巨且漫长。而解放必然会战争,战争必然会伤亡,作为将帅首领的刘伯承,不忍心伤害无辜百姓,让他们流离失所,于是下令政策:“只要敌军能够缴械投降,不与作对,便可放他们一条生路。”

文章图片3

西南地区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然民不聊生,川渝地区的将士们经过数年的战争也已疲惫不堪,难以抵挡,而川军在解放中国的过程中一直是死亡率和功勋率最高的一只军队,这难以超越的军队,都是用人命拼搏出来的,川军的英勇无敌,是无数家庭的奉献和牺牲。

询问四川地区的老人,他们大多数都牢记一句话在心中:“家中十室九户无儿郎”,因为解放时期的男性大多都充军打仗,为国捐躯。

等解放战争结束之后,才能将这些人的“贵体”移回家中进行厚葬,而更或许多数是找不到的儿郎,已经消失在了祖国大地中。

文章图片4

为了减缓伤亡,在投诚令的号召之下,西南地区绝大多数的势力都以起义,以刘文辉为首的军队最先拉响了起义的战歌。

而我军为了避免战争,减少伤亡,加速祖国解放的进程,更是十分欢迎响应起义的将领们,能够并肩作战势必是最好的事情。

而进行到成都之时,为首的将领潘文华却拒绝了起义了请求,究竟是归于何种原因?

文章图片5

履立功勋,斩获军之长

想要得知潘文华拒绝的真正原因,我们要先了解潘文华的一生。

潘文华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农村,自小贫穷的家庭养得潘文华十分坚强懂事,他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而父亲作为一个教书的秀才仅靠月月零散的工资也无法支撑整个家庭,于是为了养家糊口,潘文华父亲带着孩子们搬去了别处,并且做一些小生意谋生。

文章图片6

由于前妻去世的早,并且潘文华经常无人照料,所以父亲续弦迎娶了一个新妻子,接连生了两个孩子。

很快潘文华到了读书的年龄,天资聪颖的他在私塾里数一数二的成绩,但是好景不长,潘文华的父亲在他10岁的时候也离开了他,留下了三个孩子和一个久病缠身的继母。

为了照顾整个家庭,承担起父亲所留下来的重任,作为哥哥的潘文华不得不辍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但堂叔不忍心如此聪慧的孩子一生流落街头,以苦力为生,于是资助他继续读书,并且将自己的武功传授给潘文华,积年努力的他逐渐长成,为人刚直方正的他在被人的担保下,顺利从军,成为一名战士。

与私塾的潘文华一样,军队中的他也是人群中亮眼的一个。各种兵器信手捏来,翻墙跑苦不在话下,面对敌军威胁面不改色神定自若,对内各项比拼次次都是第一,人称“潘鹞子”。

很快中国的战争打响了第一枪,在战争中屡获战绩他,被军中领导欣赏,职位得以晋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登至连长的职位。直到后来在“西安事变”中出色的战役成绩,让潘文华成为了二十三军的军长。

文章图片7

二野起义,直愤走成都

每一场战役潘文华打得都非常出色,1937卢沟桥事变全面爆发,担任二十五军团总领导职位的潘文华,率领万人军队前去抗日,在出军征伐日本之前,率领军队进行出兵仪式,作为将领的他誓死杀敌,表示:“既然选择了出兵抗敌,就要与敌军奋战到底!”

文章图片8

但敌军的强势围攻,我们并未占据先机。虽说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广德保卫战中将日军的头领部队击败,可我们也损失了众多良将,更是丢失了一位优秀的师长,而另一个将领在回军述职之时,将败兵的责任全部推卸在潘文华的身上,而潘文华也因此被撤职。

此次,革职基本上与“雪藏”毫无区别,他再也未带兵打仗,甚至不允许他参与内部的军事制定。

直到1938年的1月19日,潘文华的顶头领导刘湘因病去世,群龙无首,整个将领失去了主心骨,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及时补充。

文章图片9

可刘湘毕竟是栽培潘文华多年的师傅,潘文华申请亲自护送刘湘的遗体回到川渝老家。而蒋介石的军队在得知刘湘去世的消息之时,派人前来凭吊,并借机送来了自己的亲信望其能够担任四川省的军队领导人。

但当地的势力又怎会允许蒋介石的势力在川渝地区作恶,在当地领导的极力反对和阻挠下,蒋介石就此作罢。但一国不能无军,一省不能无领。身负战功的潘文华俨然成为了第一人选,在大家的推崇下,他最终登上了集团军长的宝座。

文章图片10

潘文华率兵出击,于1946年与国民党和谈失败之后,亲自带军全面出击打压蒋介石的战队,在我们的军队部署驻扎在大西南之时,蒋介石的军队出兵攻击,并遣散多名间谍深入我军进行情报偷取,从此潘文华和蒋介石便结下了梁子。

为了打击潘文华在川渝地区的势力,蒋介石直接架空了潘文华的权力,将军中的要职转接给了潘文华的儿子,给了他好大的羞辱,有名无实的潘文华一气之下,辞职称病回到四川老家。

直到1949年,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的打击下四处潜逃,军队涣散,我军横渡长江之时,蒋介石担心自己的政权落空,于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之下,又重新拉拢潘文华,望其再次从军效力军中。

但蒋介石又担心自己与潘文华之间的矛盾会遭到潘文华的算计,于是挟持潘文华的家人前往岛屿,看似安排去处实则软禁留住把柄,而这直接导致潘文华愤愤不平,暴走成都。

文章图片11

成都沦陷,长官疑犹豫

在蒋介石的夹政之下,众多长官奋起反抗,试图起义。

1949年12月6日,以刘文辉为首的西南领导人发起了第一波起义,紧接着邓锡侯也以自己行政副长官的身份发起起义,以此引得众多将领纷纷起义。

可同为军中要职的潘文华却迟迟不肯回应起义,在其部下劝说之时,才得知原来潘文华妻子的身份是军统。

文章图片12

其实在很早之前,潘文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暗暗思考以后的出路,虽说妻子军统的身份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但两人夫妻恩爱,也绝非是随随便便就要休妻的感情。

一面是国民党的压制,一面是妻子的生命,左右为难的他,在起义与否的迷局中不知所措。

原来他深爱的姨太太张梦若,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故意安插在潘文华身边的,可潘文华对她的感情却十分深厚。除了张梦若之外,还有一个徐二小姐也是军统的人。

而这两个女人的身份,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当潘文华的参谋长杨续云来给潘文华做军队汇报之时,也是精心挑选时间特意避开这两个军统女人的。

在得知张梦若和徐二小姐出门参加舞会之后,杨续云便前往潘文华家中。而潘文华也正好在等待杨续云的到来,因为潘文华也知道,两个军统女人在家中,说话势必是不方便的,便将杨续云带往自己的内室关上房门说:“只有她们出门了,我们说话才方便呀。”

其实杨续云甚至潘文华现在心中所想,便直截了当的对潘文华说:“潘领导,我直到您现在心中一定十分的纠结不知所措。

但是恕我直言,现在国民党已经是尽失人心了,大势已去,我们不得不改变策略啊。尽管现在国防部还有几个人在支撑,但是你我都知道晚秋的蚂蚱长不了,千里之堤,不得不防呀。自古以来所进行的渡江,没有一次是不成功的,你不要再犹豫了。”

文章图片13

听了杨续云的话,潘文华低下头深深叹了口气,他说的这些道理自己何尝不知呢?只是心中牵挂自己的姨太太,怕她军统的身份会遭人暗算。

缓缓地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清楚,而且我的姨太太最近总是缠着我去香港,去加尔各答,虽然她不说我也直到她是什么目的。

但是,我作为将领,早已经下定决心不退敌军绝对还朝,我不愿逃到台湾,也不愿当异国的走狗。反叛蒋介石投降人民阵营是我早就定下的目标,可我的姨太太,她该怎么办啊?”

文章图片14

大义灭亲,与妻终决离

杨续云知道潘文华心中的疑虑,劝说她:“我们知道您的这位姨太太有军统的背景,但是我们调查过了,她在嫁与你之后,投入我们集团,其实并没有泄露机密,没干什么对不起你,对不起军队的事情。

而且以您今日的身份地位,是可以保护好您的姨太太的,让她安心当一个一品夫人有何不妥呢?”

文章图片15

潘文华摇摇头,深深叹了一口气。杨续云接着说:“我们现在已经决定起义,和蒋介石对抗,那么以她的身份在中间势必是十分尴尬的,一来不好与中共碰面,二来您姨太太也不好和组织交代,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您要把握呀。现在您能做的,只有和她分道扬镳了。”

在杨续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潘文华终于同意松口说:“没有办法,组织和起义势必是最重要的,我作为一个将领不能弃自己的军队于不顾,那样岂不枉我成军?我也只好与她分手,不过我们感情深厚,相处多年,还需好聚好散才能对得起这么多年的感情呀。”

文章图片16

在定下决心之后,潘文华回家将自己的金条、美钞和港币抽出一大部分交给了张梦若,告诉她:“你先前去香港,我已经替你安排妥当,那里也有接应你的人。我身为将领,在紧张的时局面前无法全身而退,你先去,我随后就到。”

但张梦若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分离就是彻底的诀别。11月中旬,潘文华从重庆辗转成都,正式加入刘文辉的队伍,开始川西的起义活动。

文章图片17

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的带领下,川东地区逐渐向川北撤退,清退了遗留在此的蒋介石军队,向川西靠拢,并等待驻永川的张恒团的电话,随时开始起义。

而这时,潘文华的姨太太和徐二小姐也踏上了去香港的飞机,从此双方分道扬镳,终究在时局面前牺牲了爱情。

1949年11月25日,潘文华抵达成都,全身投入到了起义的筹备之中。为了起义机密的保密,三人借口养病,闭门谢客,遣散了周围的军队,俨然安心养病的状态。但实际上已然双双密谋,共同策划着起义,这三大巨头的相聚,终于拉开了彻底起义的实施阶段。

文章图片18

结语:

一生为国的潘文华,1950年在成都病逝,享年64岁的他勤勤恳恳,但终究也落叶归根。生于成都、养于成都、葬于成都,为了起义,与妻子决离,为了国家,将一生奉献。

文章图片19

参考文献:

  1. 龙兴古刹上空的电波——刘、邓、潘成都起义纪实.彭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
  2. 政协仁寿县委员会员,文史资料委员会.仁寿文史.第4辑[M].198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