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新型口服降糖药,新在什么地方?渗透泵型二甲双胍效果更好

 海安镇农民新村 2022-05-15
文章图片1

降糖药主要分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起始降糖治疗的时候,选择的都是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分为传统降糖药和新型降糖药。

一、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包括:
1、二甲双胍

包括普通片及其肠溶片、缓释、控释片;二甲双胍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生成,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以及通过肠道促进葡萄糖的排出等途径来降低血糖的。肠溶、和普通的缓释片剂型可以部分减少服用次数和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但是依然存在:1、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2、很多患者不能足量使用;3、血糖波动大,并发症发生率高;4、药物片型大吞咽困难;5、生物利用度低;6、有些人服用后嘴里有金属味等等缺点,这些都造成患者的耐受性低,依从性差,导致二甲双胍不能真正发挥它的最大降糖效果;

2、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

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及其缓释剂型、格列齐特及其缓释剂型,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与胰岛β细胞上的磺脲类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对尚存有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非常好;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如甲磺丁脲和氯磺丙脲,因为不良反应比较大,现在临床上已经不再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3、格列奈类降糖药

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也是通过促进胰岛的分泌来降低血糖的,但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途径与磺脲类降糖药不同;这类药物吸收快,半衰期短,作用迅速,作用时间也短,非常适合用于餐后高血糖,以及容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4、α-糖苷酶抑制剂


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延缓淀粉类食物水解成葡萄糖的速度,从而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但是却可降低餐后胰岛素水平,说明其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类药物特别适合以米、面等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餐后高血糖患者,与进食第一口食物同时服用;

5、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可增加脂肪细胞、肝细胞及骨骼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运和氧化利用,可同时降低血糖及游离脂肪酸的水平;

二、新型口服降糖药
之所以称为新型口服降糖,是因为他们的降糖机制有别于传统的降糖药,或者是它们的剂型有别与现有的传统降糖药,从而更有利于控制血糖的一类药物,包括:

1、DPP4抑制剂

文章图片7

常用的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DPP-4抑制剂可以抑制二肽基肽酶(DPP-4)的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胰岛素释放肽(GIP,也称抑胃肽)这两激素的水解,提高这两种生理性激素在体内的浓度,这两种激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这类药物是提高肠促胰素(包括GLP-1、GIP)在血液中的浓度,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最终还是依靠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及减少胰高血糖素来降低血糖。
2、SGLT-2抑制剂

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三种;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通过尿液排出更多的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它的降糖机制是不需要依赖胰岛素的。

3、新型磺脲类降糖药,即 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

这类药物与传统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的区别是:它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同时,还能降低胰岛素抵抗;而且格列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强度,不仅与剂量有关,还与血糖浓度有关。在血糖浓度高的时候,它分泌的胰岛素就多,血糖浓度低的时候,分泌的胰岛素就少;因此格列美脲降糖效果好,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低。

文章图片9

由于该药与受体的作用时间较短,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时间缩短,而且能够同时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具有较强的节省内源性胰岛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胰岛细胞的继发性衰竭.与其他传统的磺脲类降糖药相比,达到相同的降糖目标,使用格列美脲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更低,也就是达到相同的降糖效果,使用格列美脲时,需要分泌的胰岛素更少;格列美脲具有高效、长效、用药量少(2~6mg/d)、促胰岛素分泌有血糖依赖性、副作用小等优点,是目前临床评价最优的新型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也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可与胰岛素同时使用的磺酰脲类药物。

4、二甲双胍的新剂型:渗透泵控释型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传统的降糖明星药,但是普通片、肠溶片和普通缓释片只能部分减轻不良反应,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文章图片10

渗透泵控释型二甲双胍,是采用独特的单室渗透泵控释技术,片芯包含药物和促渗透剂,外包一层半渗透膜,在半透膜上使用精准激光双面打孔(释药孔),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并依赖于稳定的半透膜渗透梯度,也就是利用渗透压原理令药物有效成分以恒定的量及速率通过释药孔释放到体内,可消除血药浓度的波峰波谷现象,使药物24小时持续、平稳、安全地发挥有效作用,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少,耐受性更好,从而可以足量使用,即解决了用量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依从性差而拒服药、漏服药的问题。一天仅需服用一次,即可有效控制血糖。

临床常用的是:渗透泵控释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Ⅱ(都乐宁)和渗透泵控释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Ⅲ)奈达;其中渗透泵控释型二甲双胍缓释片(Ⅲ)奈达是属于国家三类新药;目前二甲双胍缓释片(Ⅲ)奈达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其他剂型的二甲双胍贵很多,但只有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10;

文章图片11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产品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优于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希望我国临床有更多,更好的口服降糖药出现,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便捷、更安全、更有效的控糖新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