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早报特邀主播〡淘沙 我有个朋友,经常跟我抱怨说,平时疲劳了一点,或者走路走多了一点,小腿就容易肿,尤其是脚踝这个位置,摁下去就是一个坑。 平时上班,一到下午三四点左右,雷打不动得就开始水肿,双腿沉重,迈步都累得慌,工作效率也低下,每每到了夏天会更明显。 她害怕出问题,就去医院做了检查,尿常规、肾功都是正常的,查不出来什么问题,但就是水肿,所以西医无法处理。那中医可有解决办法? 下肢沉重、肿满,多因脾虚湿盛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另外,发病部位属于四肢。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 也就是说,下肢之所以出现沉重、肿满,是湿邪在作怪。而身体生湿,归根结底,是脾的功能失调了。 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转输能力不足,那么水谷精微及水液会滞留于机体某个部位,形成水湿痰饮。 因此对于下肢沉重、浮肿的治疗,应对之策就是「健脾利湿」,所以一定用到茯苓、炒白术、车前子。 另外,下肢除了肌肉,还有肌腱。腱,中医称之为筋。肝主筋,筋要柔。所以,「柔筋」就是治疗的点睛之笔。白芍入肝经、味略酸,缓急又养血,下肢筋脉得到血的濡养,就变得柔软、灵活。 再加上炙甘草的助攻,二者相互配合,缓急止痛效果会更好,下肢的酸困感会随之缓解。 这是张景明教授的临床常用基础方(共计5味药),供大家参考: 🔸 茯苓15g、炒白术10g、车前子10g(包煎),健脾渗湿 🔸 白芍30g、炙甘草6g,柔肝 ![]() · 本期内容审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