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木堡之变的成因,五军都督府成为了文官集团夺取军权的唯一障碍

 zmf奥陌陌 2022-05-16

一直以来,土木堡之变的成因都被归咎于王振的好大喜功、胡乱指挥,但是也有历史学者认为王振实际上是在替明英宗背锅。

根据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后悄悄给王振修建旌忠祠来看,王振的好大喜功、胡乱指挥或许并不是土木堡之变的成因,如果王振真的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经历了从皇帝到俘虏的明英宗一定会对王振恨之入骨,怎么可能再给王振修建旌忠祠。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土木堡之变的成因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1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明宣宗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讲起。

宣德二年,柳升的七万大军在交趾被黎利打得全军覆没的消息传至京师,大明的朝堂上一片哗然,以三杨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主张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而以张辅为首的武将勋贵集团则主张继续发兵剿灭黎利。

文官集团和武将勋贵集团出现这种分歧并不奇怪,因为朝廷要想平定黎利必须得倚重武将勋贵集团,武将勋贵的地位自然就高,而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大明将会迎来和平发展期,朝廷为了安天下必然会倚重文官集团,文官的地位势必会提高。

这种情况下,明宣宗认为永乐时期平定交趾、五征漠北等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使帝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并且武将勋贵集团曾在永乐时期的国本之争中大力支持汉王朱高煦,所以,为了使大明能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恢复发展、也为了提高文官地位以制衡武将勋贵,明宣宗最终决定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后,明宣宗通过让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兼任六部尚书的方式提高了内阁的地位,进而提高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地位。这样,大明建立后武将勋贵地位高于文官的局面结束,文武平衡的局面形成。

文章图片2

如果这种文武平衡的局面能一直保持下去,土木堡之变或许就不会发生,可惜有了两宋文官集团全面掌控帝国军政大权的先例在,明代文官集团并不满足于文武平衡的局面。

正统元年,距离明宣宗驾崩仅仅几个月,三杨内阁就以平虏将军蒋贵抵御朵儿只伯寇犯不利为由派遣兵部侍郎柴车前去提督军务,文官集团终于成功地染指军权。

柴车到任后,立即上疏弹劾平虏将军蒋贵等明军将领,给人一种武将靠不住的印象,三杨内阁乘机向明英宗建议兵部尚书王骥前去总督军务。

王骥一到任,就将作战不利的都指挥使安敬斩首,从而顺利地接管了属于蒋贵的军事指挥权。接下来王骥率领蒋贵等明军将领击败了朵儿只伯,向世人证明了文官也可以领兵作战。

得益于王骥取得的胜利,文官集团通过在九边重镇设立镇守文官的方式夺取了九边重镇的军权。

以此为突破口,文官集团在武将勋贵主导的一征麓川战败后,又再次派出王骥指挥明军征讨麓川。

在王骥的指挥下,明军接连三次取得了麓川之役的胜利,麓川被彻底平定。这样,人们心中武将勋贵靠不住、军权还得由文官掌控的印象就被大大加深了。

麓川被平定后,湖广、贵州等地又发生了大规模的苗乱,明英宗任命王骥为总兵官、征虏将军,率领征讨麓川的明军平定苗乱。这样,文官集团就打破了大明建立以来总兵官、将军由武将勋贵担任的惯例。

文章图片3

至此,既证明了自己可以领兵作战、又打破了武将和总兵官由武将勋贵担任惯例的文官集团终于为夺取军权做好了铺垫,只是,横亘在文官集团和军权之间的还有一道唯一的障碍——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后设立的,分为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五府,军户的户籍和屯田、武将的选拔和更替、卫所士卒的操练等组成军权的权力都由其掌控,并且为了防止大明出现两宋文官全面掌控军政大权的局面,朱元璋还特意规定文官不得干预五军都督府的事务、不得在五军都督府任职。

如此一来,文官集团通过控制五军都督府的方式来夺取军权就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恪守程朱理学的文官集团一旦明目张胆的控制五军都督府,就相当于是自己挖自己的执政根基,但是,文官集团还是做了一次尝试,正统十四年,兵部尚书邝野以稽考为由向五军都督府掌印都督吴瑾索要将领名册,结果在吴瑾将此事上报给明英宗后,邝野顿时就怂了,赶紧“惶恐疏谢”。

祖制五军都督府,外人不得与闻,惟掌印都督司其籍。前兵部尚书邝野向恭顺侯吴某索名册稽考,吴按例上闻,邝惶恐疏谢。——《明英宗实录》

这次尝试随着邝野的怂而失败后,文官集团认识到直接控制五军都督府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有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收归到兵部,才能顺利夺取军权,而在武将勋贵集团地位高、势力强的情况下,要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收归兵部根本不可能。这种情况下,恰好在邝野向吴瑾索要将领名册的几个月后,土木堡之变发生了。

文章图片4

土木堡之变中,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等人尽数阵亡,武将勋贵集团瞬间由地位高、势力强沦落了地位低、势力弱。所以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的景泰、天顺、成化和弘治时期,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相继收归兵部,五军都督府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部门。

凡天下将士兵马大数,荫授、迁除与征讨进止机宜皆属之。十三年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见若以为品秩如其故者,而兵部阴移之,其权渐分矣。所谓五都督者,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明世宗实录》

至嘉靖时期,随着巡抚成为各地的最高军政长官,明代的文官终于像两宋文官那样全面掌控军政大权。这种情况下,万历时期的名将李如松仅仅因为邀请巡抚许守谦跟自己同坐就遭到了言官的群起弹劾,最终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中伏而战死。

万历、天启、崇祯时期,少了五军都督府这道唯一障碍的大明在文官集团手中彻底变成了两宋,大明的军力也随之蜕化地如两宋那般孱弱,最终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中,大明走向了灭亡。

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至于末季,卫所军士,虽一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明史》

纵观五军都督府沦落到有名无实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收归兵部恰恰就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开始发生的,随着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全部收归兵部,文官集团彻底掌控了大明帝国的军政大权。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土木堡之变的成因就是五军都督府成为了文官集团夺取军权的唯一障碍。

【玺言春秋明末历史第五十一讲,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明世宗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