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

 昊晟堂 2022-05-16

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殊不知“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的疾病就有了希望。

寒气的性质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寒为冬季的主气,寒邪侵入肌肤,出现表征的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出现里正的,称为“中寒”。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们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几乎占到了99%。寒属阴邪,寒则气收。人感受寒邪发病后,可导致肌肤收缩、汗孔不开、筋脉拘急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病人主诉身上不出汗,很难受,到处去寻找治疗出汗的方法。寒又具有凝结、停滞的特性。人体的气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因此寒一旦邪侵入机体,可就导致气血运行迟滞,严重者则凝结不通而出现疼痛症状,如头痛、骨节痛、腰痛等。黄帝内经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寒性质寒凉,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寒邪直中脾胃,开始可出现呕吐清水,腹泻,腹痛,得温则轻,遇寒更重的脾胃实寒症,继而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冰冷,神疲乏力等阳气虚弱的症状。各类寒症表现不一致,一般都有怕冷喜暖,面色晄白,肢冷身凉,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迟,紧,眩。


湿气的性质

“湿之为病最多,人多不觉湿来,但知避寒避风,而不知避湿者多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知道避寒,但不知道避湿气,使其对人体的危害是最缓最隐,不易被察觉,往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更为显著。湿气最容易侵犯人体的下半身感受湿邪而发病。“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如外感湿邪侵犯关节肌肉,则见肌肉关节酸重疼痛,活动不利,湿气侵犯内脏可出现湿困脾胃,阻遏了脾胃气机,使纳运失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便有粘液等,妇女带下等秽浊不洁的症状。寒湿邪症具有粘着、停滞的特性,一方面表现为病程缠绵,难以速愈。因湿邪粘着、停滞与人体的某些器官,难以化解,故病程多较长,往往缠绵难愈而反复发作。“湿为阴邪,凝滞难驱”。这就是一旦患上以上疾病就很难治愈的原因,而医生则往往以减轻症状为治疗法则,没有从根本上去治疗。病从寒中生,治疗当然要以祛寒为根本,否则终生难愈。只要将寒和湿气排出去病情即可减轻或痊愈。如“月子”中不慎感受寒湿只有将寒、湿、气排除病才有痊愈的可能。


寒气的危害性

寒进入人体后导致气滞,气滞又造成血瘀,使血流减慢就会产生很多疾病,温度是决定我们健康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在饮食起居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着凉受风,防止寒邪侵入机体。在炎热的夏天开空调、吹风扇要适度,千万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脚、洗头,更不要过食冷物,使脏腑失和,造成疾病。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要重点讲一下寒凉饮食对人体的危害,有些人不论春夏秋冬,雪糕、冰淇淋、冷饮、扎啤不断。从中医养生角度讲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食冷物。一定不要喝冰饮料和凉茶以及隔夜茶,俗话说"隔夜茶伤脾胃。如有胃寒的人就不要喝绿茶,如龙井茶等。应喝如普洱茶,红茶等暖茶,以免引起胃胀,胃酸等。少吃偏冷性水果,如草莓、香蕉、梨;葡萄;西瓜;猕猴桃等。过食冷物就会造成胃寒、腹寒,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我们知道了脏腑在人体生命中枢起的作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加以重视,过食冷物和偏寒性水果等,会使脏腑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胃痛、打咯、胃胀、大便不畅(便秘、泄泻)、大便粘涩、脾气暴躁、烦闷,看什么都不顺眼,抑郁症。各种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性冷淡,性机能障碍,口干舌燥,总想喝凉的,口腔经常出现溃疡等。腰痛、背部酸痛、倦怠乏力、手脚冰凉、神衰、记忆力减退等。


不要轻视寒

现在很多患者包括医生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往往一个很简单的疾病可经过各种各样的治疗,一直就是治不好,各项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如很简单的痤疮,总认为是皮肤本身的问题,治疗时只是用各种外擦药或化妆品,几年都不能治愈。实际上只要将脏腑的寒气排出去,让上焦之火能够通过中焦从脚下排出去了,痤疮很快就消失了,而且面部的皮肤比原来还要漂亮,面色既光亮又红润,因痤疮是由于肺胃蕴热引起的,也就是因有胃寒,腹寒使得上焦火无法从下焦排泄出去即产生了痤疮,所以治疗必须去除腹内寒气,否则费尽周折也无法消除。再比如我刚刚治疗了一个四岁半的小孩,从小走路左腿就有些跛行,两腿长短比一,经过三年多的检查治疗,始终不知道是什么病,有的认为是脑瘫,有的认为是小儿麻痹,只给小孩吃一些氨基酸之类的营养品。经过检查小孩的左腿温度明显低于右腿,肌肉弹性减低,手脚冰凉,面色灰暗,前黯淡无光,髋关节呈倾斜状态,走路时左脚跟不能着地。经过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有很严重的宫寒。经过在腰椎和下肢进行针灸,排出来的寒气就像是冰水一样的凉,治疗后小孩马上可以跳动、跑动,明显看出小孩的腿有力量,左脚跟也可以着地走路了,效果很明显。其实只是将寒气从身体内排除来,经络、神经、肌肉、气血都输通了,恢复了正常的循环状态,疾病马上即可治愈。


有人经常问我,寒气进到身体里为什么就排不出来呢?因为大自然是的空气是个大气压,而我们人体只是一个小气压,寒气进入到体内靠我们自身的小气压是很难和大自然抗衡的,也就很难将寒气排出来的,必须有一个特殊的方法才行。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靓丽的容貌,一定要严防寒邪的侵入,一但气滞血瘀,酿成病就必须调理,所谓调理,就是将人体内的寒邪排出体外,疏通淤塞,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人体就像是一部汽车要经常调试机器才能正常运转。不要等到形成疾病了再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百病在瘀,瘀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五脏六腑好比江河湖海,一但瘀塞就会泛滥成灾,及时疏通了,水流通畅了,病就解决了。


现在医病往往只注意症状没有从多方面去考虑,应该像道家的阴阳鱼那样,看病不要只看一条直线,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考虑,要多从人体的阴阳失衡去考虑,即使是西医也没有脱离开中医的治病原则,治疗疾病的时候也经常在考虑如何调整酸碱平衡的问题,病才能看透,才能有更多的有针对性方法去治疗。在当今的疾病中,由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寒气侵入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寒气的侵袭是大部分疾病的根源。这一点都没有引起医学界和病人的重视!本来很多简单的疾病就是始终无法治愈,这些都应该值得医生和病人去考虑。其实最大的根源就是不敢突破新的观念,去使用新的医疗技术。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医生的医疗水平随时都在更新,病人更要大胆的去破除保守思想,为的是自己的疾病早日得到治疗。


机体患有寒湿症会有哪些表现

身体患有寒湿症会表现出各种症状,这种症状西医是无法检测出来的,只能用亚健康来笼统的概括之。虽然五脏六腑没有气质型的病变,但各种症状让病人很不舒服,又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总认为是精神作用,又得不到正确和有效的治疗,会让病人患病终身而不能痊愈。

寒湿侵袭到机体会有各种表现:

1、平和体制:

是身体健康最正常的一种体质,平素很少患病,精力旺盛,面色红润,两眼有神,思维敏捷,不胖不瘦,身体曲线优美,对外界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很强。

2、气虚体质:

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不愿大声说话、面色暗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唇色少华,舌淡红,脉象虚缓,易患感冒等疾病。

3、阳虚体质:

身体怕冷,手脚冰凉,身体疲倦多睡多梦,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这种体制的病人多发寒症,易换湿邪、肿胀、肥胖、泄泻、阳痿等症。

4、阴虚体质:

手心足心发热、口干舌燥、眩晕耳鸣、失眠、皮肤发干、小便短、大便干燥、盗汗等病症。这种体质的病人易换干燥综合症、便秘等疾病。

5、痰湿体质:

面部皮肤易出油、汗多而且粘涩、胸闷痰多、面色黄胖而且发暗、眼泡浮肿、小便混浊、大便溏软粘涩、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患有这种体质的病人容易患有糖尿病、中风。痰湿的特点是粘腻不爽易阻碍气血的运行,使血液变得黏稠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6、湿热体质:

口渴口干口臭、身重困倦、小便短赤、大便噪结或臭秽粘滞、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味大。此种体质容易患有痤疮、痔疮、疖肿、黄疸以及代谢相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7、淤血体质:

面色晦滞、发黑发暗、两颧易患有黄褐斑或色素沉着,可有头、胸、肋、小腹或四肢等处针刺样疼痛。这种体质容易患有痛经、脑中风、心血管等疾病。

8、气郁体质:

失眠多梦、神情多烦闷不乐、常有抑郁面貌。胸肋胀满、两肋串通、或嗳气咯逆、或咽有异物感、大便偏干。此种体质的人易患有抑郁症、睡眠障碍症等。

患有以上症状就要及时治疗。治疗的关键就是排除寒湿,寒湿排出去了,经络、气、血疏通开了,气血通畅了,一切疾病就会迎刃而解,中医讲“百病在淤、淤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


万病不离寒

万病不离一个寒字,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这表现在容易上火,特别是牙齿会痛,口红,头发白黄,口臭,脚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四肢无力,特别握拳没有放射的力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这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阳虚,整个人没有活力,气短声低。

先看目前的这个情况,人们都是看到了外热的情况,认为要降火清热,其实仅仅看到了外热的表面现象。其实外热是因为内脏的寒气太重,把热的元气逼到外面,元气本来深藏在肾中,元气越充足的人,越收藏的很深,很牢固。不充足,自然被寒气逼,放散到身体的外层。即所谓元阳外越。

如何治疗,首先去寒,寒去元气自回,元气被比喻为龙,龙要回巢是身体自然的现象,去寒当用热,四逆汤去肾寒,附子理中汤去脾之寒,小青龙汤去肺寒,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去肝脏之寒,桂枝干姜汤,白通汤,去心肾之寒,这些寒气被热化,变成什么呢,水,好像冰化为水一样。

如何去水,刚开始用十枣汤,这个药比较狠,叫做决堤行水,还有温柔一点的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都是温阳化水配合,一边温阳,一边行水,一般都是后期要做的事情。

寒气一方面化成水,一方面夺路而逃,逃跑的路线是从内到外,从肾到脾到肺到胃再到最外太阳,逃到脾用附子理中,逃到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逃到阳明胃用葛根汤,逃到太阳,用麻黄汤,桂枝汤。越往外,身体的感觉越明显,也最难受,这个是身体自然的机理。
但是吃药的时间反而成反比,去肾寒至少3个月,脾也要1个月,后面就快了,太阳只要几副药就够了。

好了,寒气去了,水也化干净了,身体就会有变化了,你会发现,牙龈重新长出来了,口不红了,舌体灵活了,耳朵灵敏了,眼睛亮了,头发黑了,手有力气了,耐力加强了,声音洪亮了,喜欢唱歌了,能喝酒了,不晕车了,获得了速度、力量和耐力。身体机能全面提升。

寒,身体之敌人,正气之虚,邪气必然盘踞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表现为肿瘤,癌变,膨胀,疼痛(正气冲击寒气)。

寒气就是邪气,可能是外邪盘踞在身体的正气虚弱之处,也可能是西药,比如点滴把寒邪之气从身体的外层太阳压到太阴肺脾,导致咳嗽,食欲不振,进一步压到肾经,导致失眠,尿毒症,再压,就会到骨髓,奇经八脉,比如 白血病就是如此得的,到达于此,已经病入膏肓,非重灸不可排除深层寒气,寒气如同敌人入侵,到达肾脏,基本上身体国土沦陷,正气不能对敌,只能往外跑,表现为身体外层的热,此热乃易位的正气,如果再清热,最后的一点正气无存,身体如同鬼体,阴寒如同冰窟,将不日而亡。


寒邪出逃大致路线

厥阴->少阴-> 太阴 ->少阳->阳明->太阳

寒在厥阴,上热下寒,精气血虚,恶梦连连,治也缓之,去寒补血,乌梅丸,当归四逆所属,治后寒退至太少二阴。

寒在少阴,睡眠质量不好,想睡睡不着,起来仍疲惫,元气外散,阴盛格阳,外强中干,治凭脉象,四逆汤,白通汤,回阳饮。治后寒退太阴。

寒在太阴,运化不力,肥胖,腹泻(因为阳明大肠有寒气,而阳明太阴相表里,葛根汤所主),咳吐清痰(手太阴肺有寒,小青龙汤之所主), 太阴统用附子理中,兼少阳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水邪湿邪,上面用苓桂术甘汤,下面用真武汤(少阴太阴合症),可见太阴症变化多端,土火,土水,土金,土木合症随意治之。治后,寒邪基本从少阳阳明撤退。

寒在少阳,初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降少阳火兼治太阴,纯热象不多,治后寒出阳明太阳。

寒在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寒邪在此化为热邪,但是阳明太阴表里,通常不会太热,多是寒热交替,表现为大便前硬后软,严重的经年腹泻,葛根汤之所主,几付就可,实在爽,阳明太阳合病,多肌肉酸痛,高热,葛根麻黄汤主之,一副就行,阳明寒不容易退,因为阳明为土,土不容易变迁,阳明寒退,九五之尊,全身寒邪十去**,只待太阳关口。

寒在太阳,气化不利,小便不畅,感冒发烧,温度越高,寒邪出的越多,桂枝汤,麻黄汤所属,一付就行,以防亢龙有悔。太阳寒出,痛苦不堪,然而是黎明之黑暗,如果没有此步,说明体内寒邪还没有排出,行百里半九十,打击寒邪必要全歼,不能姑息养奸。

最后说一下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很简单,少阴太阳表里,阳明太阴表里,如果服用四逆理中之类排少阴太阴寒邪者,必然里寒出表,从少阴到太阳则表被闭住,水不能外排,从太阴到阳明,则阳明寒气重,阳明乃大肠,这样,寒气夹水气从大便而出,必然下利,治疗很简单,麻黄附子细辛少阴太阳表里双解或者桂枝加葛根汤几付解太阳阳明,下利必除。

此过程有可能有反复,循环,总之随症而治,三阴基础打好,三阳就容易多了。


此文给出治疗所有慢性病的纲要,学人自当亲身实践,则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指日可待。


发烧要挂水,现在一听挂水就想笑,三阳病虽然又快又猛,但是其实并不重,毕竟寒气在身体的外层,没有在内层三阴。

挂水其实就是盐水加抗生素,消炎的目的就是把寒气从身体的外层逼到身体的内层,好了以后必然表现出,咳嗽,乏力,食欲减退,睡眠变差的三阴症状,三阴症状虽然体察不出来,但却是非常严重的,所谓家贼难防,人的身体本来对外层的东西感觉比较敏锐,但是对内脏的感觉就弱了,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挂水其实是加重了病情,白血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都是感冒发烧吃西药,挂水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根本就不会发烧,不会御敌了,因为自身的内脏器官全是寒气,怎么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呢?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

中医讲:虚则寒一寒则湿一湿则凝一凝则瘀一瘀则堵一堵则瘤一瘤则癌;(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


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
“虚”的体质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
体虚最大的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

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寒”的感觉是怎么样?“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

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湿"气的感觉怎么样?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④腰部的“命门穴”,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

我们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艾灸"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

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4、"凝"的感觉怎么样?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5、"淤"的感觉怎么样?"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觉怎么样?"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7、"瘤"的感觉怎么样?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8、"癌"的感觉怎么样?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等死了;

艾灸在古代就是用来治病,很多圣医对这种疗法评价极高,黄帝内经: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体寒的诊断及其驱除方法
---寒也是万病之源
最近网络问问里有太多人为手足冰冷的问题苦恼,人会生病,大都是由于寒邪淤积体会产生的,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能称其为秘密的秘密,寒邪是造成肥胖的元凶,身体的自我保护会在你受寒凉的时候分泌大量的脂肪来抵御寒邪对你身体造成的伤害,尤其是脏腑在你食用寒凉食物,冷饮时会分泌脂肪来包裹脏器,免受伤害,长期累积除了肥胖还会牵连脏器的功能,造成病变。

身体有以下症状或特征,代表体内有寒湿:

*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 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不断的累积而成。

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硬硬的感觉。但是寒气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的。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 -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这个部位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这种现象即是本书前面所说寒气所造成胆经阻塞的原始原因,也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
寒气从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之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喷嚏就排出体外。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
-
鼻腔是寒气最常见的出口,当少量的寒气到达鼻腔时,立即造成鼻塞;份量增多时,即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分量再增加时,则出现流鼻水的症状,这时的鼻水多数是略低于体温,感觉凉凉的。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 6~7℃。 -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吸功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人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

严格地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的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除的过程。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寒气排除的症状。-
寒气的排除
许多人感冒时,常常会出现身体发冷的症状,寒冷的感觉像是来自身体的深处,盖再多的棉被也没有用。显然这时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处于低温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很久,通常都是过一会儿就不再冷了。 -

前面提过身体面对寒气侵入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使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释放热量来防止身体失温。这些被改变的物质也就是寒气,如果它没有被排出去就会长期存在身体里。当身体状况改善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身体会再利用相反的化学手段,将含有寒气的物质还原。由于当初改变物质时释放了热量,这时再把物质改变回来,自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其周围组织或体液的温度下降。身体再将这些低温的体液或废气排出去,就把寒-气带了出去。因此,这时会感觉寒冷来自体内,鼻尖摸起来也是冰冰的感觉,似乎和鼻尖相连的一连串组织的温度都变低了。打喷嚏或咳嗽时所呼出的气体或感冒所流出的鼻水都呈现低温的状态,不像平时打哈欠时呼出的都是热气。 -

从这样的推论,显然感冒症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身体变弱了,相反的却是身体由弱转强时才会出现的症状。许多从来不感冒的人,并不是身体真的很强健,反而是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气,才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产生。许多脸色黑而干,明显肺虚症状的人,都是很多年没有感冒的经验,这种人从外表的症状显现出身上的寒气很重,却没有能力排除。 -

这种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必须先养足了血气,使身体具备了足够的能量,自己发动驱赶寒气的战争,寒气才有可能被排出。在这过程中,人类有限的医疗技术只能在最后当人体开始排泄寒气时,加上很小部分的助力。 -

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寒气,对付寒气的方法,都必须回归到前面所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血气,正确地处理每一个疾病的症状,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更没有什么仙丹妙药
解读中医所说的寒
 我们在将心平健康理论应用于耐寒健身的实践中,对耐寒原理有这样一句概括性总结:“用寒冷发现潜在疾病,用心平进行对症调整。”这正说明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也是对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的一种说明。寒冷是一种邪气,这种邪气(外因)之所以能够伤害我们,是因为我们的正气(内因)虚。以往,人们的一般做法是调整外因,比如多穿衣服,使内因不显现。我们是利用寒冷的环境,发现身体的一些疾病,找到对应的内因,进行心理的对症调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我想有必要在这里纠正一下有些人对耐寒的错误认识。并不是只有身体好、不怕冷的人才能学习耐寒,身体不好、对寒冷过敏的人更需要学习。

  (1)寒的概念
  中医里讲,寒为冬季的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若不注意防寒保暖,则人体常易感受寒邪。
  心平健康学里,寒象征着不好的事物或不良的环境。“残酷、不好”的心理,归属于寒。

  (2)寒的致病特点和心理原因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遇到不好的事,你受到伤害、受到影响。
  ②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不好的事藏在那里,想变变不了。
  ③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是保护躲藏,遇到不好的事赶紧藏起来。
  分正常收敛和不正常收敛:假如说,觉得“这事不行、不好,不干了、不去了、不表现了”是顺理成章的,是一种正常感觉,就属正常收敛。如果说,事物往坏里一变就觉得紧张、担心、害怕,虽然收敛起来了,但伴随有不舒服的感觉,属不正常收敛。

  (3)寒的对应心理
  根据寒的特点,寒所对应的心理是“残酷、不好”。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能引发人的恐惧、紧张、担心、害怕的心理,从而使人患病。如:
  ①自己得病,由此产生的恐惧;
  ②亲人去世,由此产生的担忧;
  ③物品丢失,由此产生的气恨;
  ④自己各种条件不足,由此产生的“工作干不了”等心情。

  (4)寒证的分类
  寒证分为外寒和内寒。
  ①外寒:对应的心理是“外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地震,企业倒闭,亲人患病而导致的以“不足、多余”为主的心情,对应外寒。
  外实寒:“外面多余”而导致残酷。如:自己想做一件事,但遇到了来自外界的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
  外虚寒:“外面不足”而导致残酷。如: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因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得不到推广。
  ②内寒:对应的心理是“内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如:家庭、单位或自己的身体不好而导致工作干不了。
  内实寒:与“自己”有关的,“多余”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实寒。如:认为得病不好,因患病而心不平。
  内虚寒:与“自己”有关的,“不足”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虚寒。如: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没干好;老同志的工资该涨没涨,该给没给;当年找对象想找好的、漂亮的,但觉得自己不行,想得到又认为得不到,这种是内虚寒。

  (5)寒热转化
  ①寒证转化为热证
  病本寒症,后出现热症,热症出现,寒症消失的证候。
  常见表现:病开始,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润,脉浮紧,表寒证,在表寒证消失的同时,出现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里热证的表现。
  心理病因:疾病开始时,对外来事物或外环境的侵害定位为残酷、不好,并有担心害怕、无能为力的心情,身体反应为怕冷;为改变这种环境,着急、盼望、努力付出的劲儿导致发热;结果成功了,或者发现自己有能力,产生高兴、盼望、紧张的心情,这时事物的心理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由不好变为好,病性由阴转阳,身体反应为发热、汗出、口渴、心烦等里热症的表现。汗出与为了好而努力付出的劲儿有关。
  ②热证转化为寒证
  病本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热证消失的证候。
  常见表现: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过度,阳随津脱,而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的虚寒证。
  心理病因:开始时把事物看得太好,认为自己能力很强,有“想干、着急干、急着去努力”的心情,身体反应为高热;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或者发现自己能力不够,产生了“自卑、失落”的心情,这时对事物的定位由好转为不好,会导致病症由热症转为寒症。病性由阳转阴,身体反应为一派虚寒之像,即四肢厥冷,面色白,脉微欲绝等。

  (6)寒热真假
  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些假象常见于病人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如不细察,往往容易误诊。
  ①真寒假热
  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产生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又称“阴盛格阳”。
  心理特点:别人对你好、热情、帮助你,可目的是坑你,结果是相反的,结局是悲的。也就是说别人对你的好是虚假的,不是真的。比如骗子想让你上当时说的好话,实际是想骗你。
  临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脉大,似属热证,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饮亦不多,脉大而无力,并且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消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
  ②真热假寒
  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阳热内盛,格阴于外,又称“阳盛格阴”,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
  临床表现:手足逆冷,脉沉,似属寒证,但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更见烦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质红、苔黄而干等症。
  心理特点:真热对应的是把事物看得太好了,得到了好的而产生的高兴心理,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着急、盼望的心情。假寒对应的是别人对你不好,或遇上不好的事,而其结果是好的。即对你不好是假的、表面的;对你好是真的。手足逆冷脉沉,是你把事物的表面现象看的不好,有不愿意去和不愿意帮的心理。实际上是愿意接受的,在身体上反应为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

  (7)寒引发的症状和疾病调节
  恶寒微热对应的心理:以怕坏为主,热并不厉害。有盼望,但盼望好的急切感并不强,被不好的心情取代了。
  恶寒不热对应的心理:直接是不好,不存在盼望好的心理,就是直接冷。可以直接调整冷。
  保护心理可以直接导致发热。
  风寒,以怕变坏为主,重点是怕变得不好的心理。
  风寒发热对应的心理:风寒发热,是发热的同时还怕冷,盼望保护的同时,怕事物变化,怕出现不良的结果。怕变坏,就是“变化”与“不好”二者同时存在,对应风与寒。
  风证发热对应的心理:以盼望变好为主,怕变坏的心情不强。重点是盼望、保护和紧张的心理。
  寒证发热和外风发热都有盼望好的心情,都表现为体温高。它们之间区别是:外风证发热,自己并不觉得冷,反而觉得热;寒证发热,自己觉得冷。两者的自我感觉不一样。心里都有盼望,但外风盼望的同时没有对残酷的害怕,以自己盼望为主。寒证以害怕残酷为主。
  发热,一般由两种心理原因构成:一是把事物想得好,急着、盼着。二是对事物有热感,但同时还有保护心理,使这种热不能释放,因此发热。两个心情都是想好,盼望为主,保护为副。


  1、鼻塞流涕对应的心理:不愿意沟通、不想沟通、不能沟通。
  呼气堵:希望别人理解而又不能沟通,理解不了就不想沟通。
  吸气堵:不愿意沟通,觉着别人与自己沟通不了。
  流涕:有关“失去”的概念。如:失去的人,失去的东西。坏结果已经出来了,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这种不好的结果不接受也得接受。如512地震的惨状,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所以人们就流涕了。
  耐寒流鼻涕的特点:
  一个是不好,一个是伤感。付出多是关键。
  “失去”和“沟通”这两个概念同时存在,因为环境太残酷以至沟通不了,只能失去,则鼻塞、流鼻涕同时出现。耐寒中感到鼻塞时反思不能沟通的利弊,流鼻涕时反思失去的事物,一件事要从这两个角度去想。
  风、外风、外寒(证)鼻塞的鉴别点:
  ① 风证鼻塞:对突然变化的人和事,感到无法沟通的心情。
  ② 外风证鼻塞:对外环境的变化感到不能沟通。
  ③ 外寒证鼻塞:对外环境的残酷感到不能沟通。
  鼻塞病症的分析:
  ① 风诱发的是变化,一般出现在事物的开始或将要开始的阶段。
  ② 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查找其对应关系,即对应的是变化还是残酷。同是外环境,对应角度各异。
  鼻子干,觉得盼着得不到,觉得什么东西不够。
  中医讲,稀鼻涕属寒,黄鼻涕属热。
  鼻子发酸:带有伤感,鼻子会有酸的感觉。
  越多穿衣服越流鼻涕:越保护越调信号,就更加想要保护了。
  冻流鼻涕:不好的事已经有了结果,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的不好的结果是多余的。
  有鼻涕但能控制住:觉得不好的事情多,但事物没结果,在冷环境里,自己能控制住鼻涕不流出来。
  进屋流鼻涕: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残酷事物最后有结果了,到暖地方,自己权衡时觉得付出的多,就流鼻涕了。

  病例1:
  在治疗班里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鼻子不通。查其原因是父母打架,她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想:“怎么谁也不能理解对方一点呢?说出话来都是横着的,两人一说话就吵架。”她跟爸爸生完气,又跟妈妈生气;跟妈妈着完急,又跟爸爸着急。几年时间里,家长在那种状态里,她就一直生气,最后鼻子堵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得一直张着嘴,因为鼻子一点气都不进。堵得实在不行了就上医院去抽,从里面抽出不少液体来。后来她的母亲学心平学,把她叫来反参这件事,她说:“我想不明白,我鼻子里边那些乱七八糟的液体,抽出来有半瓶子那么多,我按照规律一想就没了,那是上哪去了呢?”实际上她要是换了定位以后,那些液体就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正常体液,变成营养吸收了。
  我们应从平衡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家长之间出现矛盾是正常现象。她可以用这个环境锻炼自己,也可以用这个环境伤害自己。通过这事要悟明白,要理解人生就是这样的,物极必反。其实打架也是有用的,只不过得看会不会用。会用的人可以通过打架消信号,不会用的人通过打架存信号。两个人打架实际上就是相互调信号。调来以后,如果两个人继续互相存,再互相调,那就会越打越厉害;如果你定位成对方骂你是给你消信号,那你还可以祛病。通过这个角度来慢慢转变小女孩对吵架的看法,想通以后那些液体就能吸收。她原来总定位成吵架是没用的,那正常体液就会转化成没用的体液。如果能想到这些状态是有用的,是在相互维持平衡,那没用的体液就可以变成有用的体液了。

  病例2:
  94年给美国东方文化学习团讲课时,跟大家讲鼻子堵的心理规律是沟通和理解。给一个七岁的美国男孩调病,他四五岁时突然开始吃素,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不能理解,别人觉得他不正常。他怎么和别人说都说不通,觉得跟别人沟通不了。我给他讲怎么想开:“你吃素看起来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他们认为你不正常,你要能看出他们这么想是正常的。”这时,有几个人举手说:“老师,你在给他讲的同时,为什么我的鼻子通气了?”我说:“这并不奇怪,我给他讲的时候,你们也在回想那些与沟通、理解有关的事。你们都想到什么了?”他们分别讲到和老板不能沟通的事,和外婆不能沟通的事等。我说:“你们只要想通了,不用老师讲,也会好。是否得病,是否痊愈,都不归我管,归你自己的心管,归自然力管。你在家想通了一样能治病,治疗的人不是老师,是你自己。哪没想开?哪较劲了?不是对错的问题,是心不平。找到当年的事,把心调整平静,自然就在进行治疗。”

  2、哆嗦对应心理调节:
  哆嗦在医学上是冷标志性感觉、标志性动作之一,叫战栗。哆嗦说明冷到一定极限了。其对应心理是:对于残酷环境或不好的事,想控制,最后却没能控制,出现了坏的结果。前提是有控制的可能性,自己能够控制,但没能控制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连带着紧张、忙乱、害怕等心情(包括事物、环境突然变坏,导致的紧张、忙乱的心理)。
  哆嗦不仅在耐寒里出现,其它有刺激、紧张的场所也会出现,耐寒里对应的是有不好的结果。
  人体各部位哆嗦的对应心理,可在原有部位规律的基础上,加上关于哆嗦的概念,即有控制的可能性,想控制,没控制了,出现了坏结果。
  人体各部位哆嗦:
  胳膊哆嗦:知道帮忙可能帮不好,而且帮完了还真没帮好。
  肩哆嗦:扛了半天,最后结果还是不好。
  手哆嗦:跟干有关。
  牙哆嗦:跟说有关。怕他说不好,想提前控制,但他还是说了。
  后背哆嗦:怕靠不住,结果真没靠住。要想到靠不住正合适,锻炼自己不用靠的能力更强了,从这个角度把人和事想正常了,后背就不哆嗦了。
  嘴哆嗦:跟说有关,怕他说他还说。
  外表皮哆嗦:想保护,但没能保护。
  胃哆嗦:跟家有关的保护。自己家,孩子家,长辈家等。担心有不良的结果,那结果还真出来了。
  肩哆嗦:坚持,挣扎,挺着的心理。想控制没能控制了。如:他身体不行,你心疼他不让他干活,他非得挺着,坚持干,你为他担心,这样的心理就定向到肩上。还有,他就是不坚持,也在肩上。不愿坚持但没办法还是得坚持,自己想坚持但别人不让坚持等,都在肩上。
  治疗方法:找到你当时想的那个状态,把那个结果想正常了。换个状态,你不再想控制了,或者控制不了也是正常的,就不会再哆嗦了。

  3、咽痒咳嗽对应的心理:
  对不好的事情有保护心,有排斥的状态。咳嗽和“说”有联系。咽痒是想说,说不出来闹心。咳嗽,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变化,怕变得更不好,压抑,憋着不能说。咳嗽跟咽痒是合在一起的,一痒就咳嗽。
  病例:
  有个小伙子,咳嗽得挺严重的,我给他查病,查到他有说不出来的事。我还跟他解释了恶心跟什么心情有关,我说:“你有反感、无奈的心情,觉得腻味。”他说:“这句话对我而言真是到位,我就是有反感、无奈、还没法说的事。”事情是这样的,他和手下一个人在背后议论另一个人,可是他一回头,被议论的那个人正站在那儿听呢,当时他自己很不好意思,而且他曾向人家借的钱也没还给人家呢,等他再和这个人坐在一块儿时就出现咽喉痒痒、难受的感觉,并且咳嗽。那人不和他说话,他感到很尴尬,就找话说,他刚一找话说,那人就说“你别说话”,他很不舒服地憋回来了。几个人坐着又不说话了,他又找话,结果那人说“你要再说,你就出去。”他还想再给那人解释一下之前关于背后议论的那件事,结果他一解释这第三次说话,被那人轰出去了,他自己很反感、很无奈、但又没说出来,就是这个心情连着胆和胃都难受,而且一咳嗽就吐,吃不了东西。
  4、手凉的对应心理:
  在冷的时候,不良环境里,跟手有关的失衡心理。
  ① 跟手直接有关的不平心理:手的大小,好坏等。
  ② 跟手的功能有关的不平心理:残酷环境下,不愿干,不想干,不能干,没法干;活干的好坏;愿意摸,不愿意摸;跟打有关的,你打别人,别人打你;得不到,难以得到;够不着,远端;接送。
  ③ 取象比类的手:手腕儿,手段,留一手,心狠手辣,指引,指路,指挥,对于小偷、贪污和受贿的气愤、怨恨等心理也在手上。
  手凉:分为直接手凉和间接手凉
  ① 直接手凉:自己定位不行,引发出来各种干不了的心情。如:自己能力不足,工作干不了;因为缺钱,项目弄不下去。在反思的时候可以直接想,想到正常。
  ② 间接手凉:不是自身的原因,是因为外环境,造成自己干不了,无法干等。如:被人卡着、事卡着、钱卡着、条件卡着、政策卡着,产生的没法干,没法去,没法帮的心情。
  另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压力压制你,干不了,不能干,不敢干等。压力,一个是过去遗留下来的,另一个是自己弄出来的。“卡着”为原发心理,是根源,表现在手。反思时,从两个角度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去想,因为它是一个复合心理。
  手凉,以不足为主是虚证。身体里面觉得凉,连带着手凉,中医叫气虚。
  特点:颜色比平时浅,手苍白。
  手凉,以得到的多余、不好为主是实证。如不想得病却得了。
  特点:颜色深,发红或发紫。
 阴寒在内 阳气损伤
阴寒在内,阳就无法安身,就要逃“亡”,就要往外跑,就会导致“阳气,失其所。”而失其所就会“折寿而不彰”
导致阳损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先天不足,就是当我们在母胎的时候,母亲的状态直接决定胎儿的素质,因为那个时候胎儿完全依附于母亲,吃喝拉撒都在母亲的肚子里面,所以母亲的方方面面,一举一动都决定了胎儿的素质。像是妊娠恶阻不能吃东西,还有孕妇不良的心理因素,都很容易造成阳气的先天不足。


第二个原因是嗜食生冷寒凉,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嗜食生冷寒凉的时代,过去没有那么多生冷寒凉,我们小的时候,想吃一个水果真不容易,有时甚至要去做“树上君子”才能吃上一个。冰冻的东西那就更加少了。现在你出去,尤其你去宾馆、饭店,拿出来的东西全都是冰冻的,要想吃常温的,不冰的反而不容易。所以你看现在这个时代寒凉的东西充斥得太厉害,这些东西都是损阳的啊

第三就是误用苦寒。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苦寒的东西最易伤阳,最易伤伐生机。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第四个就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如果从中医的性味去分析,大都是苦寒的,苦寒就容易攻伐阳气,所以对于实热证来讲,抗生素真的是非常厉害,用下去后,很快就能起效。二次大战以来,抗生素确实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从今天来看它也伤害了无数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反思二十世纪的十件错事时,要把滥用抗生素算进去。也就是说二十世纪,美国人承认自己干了十件蠢事,滥用抗生素就是其中一件。沉痛的教训让他们醒过来了,所以现在在西方、在美国,抗生素的应用是很谨慎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打吊瓶的,最多吃一点口服的抗生素。

其实感冒发烧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去的老人常说,小孩发烧一次,就长一次身体,就增长一次智慧。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做功,阳气在做功。感冒发烧,大都是因为受寒,《内经》讲得很清楚,“寒着热之”,他不发烧怎样好呢?这一点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古圣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个热是机体在做功啊,是要祛邪外出啊,你要帮它,那怎么帮呢?就是要热上加热。

很多小孩的体质非常糟糕,经常感冒,一感冒就打点滴,过不了多久又来了。人体阳气的积极性,一次次被你打击,它刚要“寒者热之”的时候,你又给它唱反调了,所以它就越来越槽糕,敌人也就越来越猖狂,隔三岔五就来欺负你,怎么能不感冒呢?这类的病人,你只要按照中医的思路去真正地辨证论治,以后的祸患就会慢慢地少起来。我在临床上碰到很多这样的小孩,一个礼拜、一个月要吊两次针,当你用中医的方法调理好以后,他就很少生病了。因为你鼓励了阳气,鼓励了免疫力,它自己就会去做事,所以人体是很奇妙的,你顺着它走就是了

第五个方面就是工作的烦劳。“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啊,尤其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可是,一烦劳阳气就不能归位,不归位就会怎样呢?就会慢慢地耗散。

第六个是房事的问题。

接下来是非时的作息。古时候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物随阳而出入,人也是应该如此。人的生理状态、生命状态,也是随阳而出入。在这一点上,古人是怎么做的呢?古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就叫“因时之序”,或“因天之序”,这个序很重要,也就是说天地的阴阳这样走了,我们也要这样走,但是现在我们很难做到。大家看看现在我们晚上多少点钟睡觉?有没有七八点,九十点钟睡觉的啊,我看十一点钟睡觉的都很少,十二点、一点、两点是现代人的正常睡眠时间,阳气当入而不入,这就不叫“因时之序”,这叫非序,也叫非时。非时的作息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人体的阳气在这个时候要归根了,归根的目的是什么呢?水火要在这个时候交济,天地要在这个时候交媾,在这个时候你不睡,尤其是子时,阳气没有办法回归,那阴阳真的就像牛郎织女,望穿秋水盼郎归,而郎总是不归。阴阳没有交媾,,怎么化生精气,,阳为什么要归根,实际上,下面的这个位是阴位,上面的是阳位。阳要到阴位上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阴阳交媾。阴阳交通了,才有天地交泰,才有万物化生,才会生生不息,这个就叫做易,所以,《内经》讲“因时之序”,讲“人于天地相参应”,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表面上是要八点睡觉,实际上呢?肌体要想生生不息,要想可持续发展,就非得遵循这个原则不可。

一个在中医上很有见地的儿科医生,从小学开始就让自己儿子迟到,开始还给儿子写假条,因为他是搞儿科的,所以写假条很容易。大家知道,小儿是纯阳之体,怎么合乎呢?睡觉就是最大的呵护!呵护好了这个阳气他就能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小孩的睡眠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让他充足,这样他的身体就会健康起来。所以,这位医生从小学就让他的儿子迟到,后来跟班主任的关系搞好了,说明了这个厉害关系,假条不用写了。每天督促儿子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什么时候上床睡觉,其他的一概不管。小学的时候成绩当然很糟糕但到了初中以后情况就完全不样了,尤其到了初二的时候,他根本不需要什么锻炼,可是体育都是班上的前一二名,跳高也好,跑步也好,样样都行。这说明什么呢?体制好啊!能够重重足足的睡六年,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等于好好的呵护了年的阳气,他能不茁壮成长吗?最后成绩也慢慢地上来了,也是班上的第一第二名。这虽然是例个案,但是很能够说明问题,值得大家认真得去思考。

雪山融化是地球变热的一个证明,地球变热了地球出现了热证,那么这个热证是实热还是虚火呢?这需要我们诊断,这个热是从哪里来得呢?这个热很清楚,是从地球内部来的。石油也好,天然气也好,煤炭也好,都是如此。地球内部的这些热就相当于人体的元阳一样,他要潜藏在海底,可是现在我们把他翻出来了,用它来烧锅炉,用他来开汽车。这样一来上面地热越多,下面地热越少,下面地热越少就意味着越寒,上热下寒,这就是地球目前所处的格局,回到人身上,现在有十个人九个人认为自己上火,随便吃一点煎炒的东西喉咙就痛,脸上就冒疱,其实这就是地的格局的影响。老子不是讲“人地法”吗?自然地格局肯定会影响到人的身上来

肿瘤,这是明显的阴性病。首先,只有三阴体质的人才可能会生肿瘤,三阴体质的最明显特征是阳气的不足,对阴邪已经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因此,邪气深入三阴,于体内阳气最虚弱之处成形,发为肿块。肿瘤的本质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

可以观察一下,大凡是肿瘤病人,双手十个指甲的月牙一定不多,甚至于一个也没有。这就是标准的阳虚体质。所以,如果有医治疗肿瘤,只在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半边莲、蚤休等大寒大凉的中药上下功夫,必是庸医,其结果必然是把病人治死。可以这样说,如果肿瘤病人的阳虚体质不能彻底改变,治好肿瘤是门都没有的。而改变阳虚体质必需扶阳,扶阳就要用温性的中药。

改变体质与攻逐病邪互相结合起来,分段进行,扶正以加强气化功能,等正气稍足,即可攻除邪气,攻邪必然伤正,所以不能一攻到底,象西医那样,拼命用放化疗祛邪,丝毫不考虑病人的阳气,是只认病邪,不顾活命的作法。所以说,肿瘤其定位就是“阴成形”,其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源于命门火衰,本属寒痰凝结,治本之道当扶阳、散寒、祛瘀。以温化为主,必需用附子等温性药为主治疗,


肥胖症,身体某部位肥大,必然是这一部位的阳气不足以化气,于是形乃聚而成形。有句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虚的就是阳气。如果用泻法来治疗肥胖,肯定是越泻越虚,越虚而越胖。肥胖症是要补阳的,阳气足了,自然能进行化气的功能,慢慢地就能把多出来的肥肉气化掉。附子理中丸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肥胖处方。

红斑狼疮、肝硬化等病都可能引起腹部肿大,水肿,其原因是中焦阳虚,阳气不能化水,水湿泛滥成灾
损阳者,生冷食物和苦寒药物
养生在于扶阳

养生的方法是听众们最关心的问题。卢崇汉先生却要吊吊大家的胃口,他先强调了阳气的重要性。他说,每个人都有长寿百岁的条件,那为什么达不到呢?这跟个人的养生理念有关,而中医的养生理念就是扶阳,阳气为人体立身之本,我们做每一件事都不要耗损我们的阳气,这才能养生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