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之道,全在山水与理气之配合。也就是说峦头理气并重。有峦头一定合理气,有理气一定合峦头。 但峦头之情状,与理气配合,也有等级之分。或稍有缺憾者,如不能弥补,则吉中有凶。若峦头无缺,而使用理气不当,则又变生为克,反吉为凶矣。 地理之作用,系之于此,不可不慎。 然则,峦头理气为何? 简言之,峦头者,即龙穴砂水四字。理气者,乃天星卦气而已。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山龙之辨识: 龙即山脉,而不称山脉者,借龙字以形容其活泼而有生气也。 盖山脉之起伏盘旋,有如龙飞凤舞,取其变化莫测,所谓神龙也者,见而在于田,飞而在于天,跃而在于渊。 故山脉有时高耸云表,卓拔万丈,有时伏于平岗,高者不过数十尺,有时落于平洋,蛛丝马迹,若隐若现,这都是在比喻神龙之飞跃也。 山龙发脉处谓之祖,有始祖、有远祖、有宗祖、有太祖、有高祖、有少祖、近穴处则谓之父母山。 龙脉有如树干,夔为始,干发于夔,枝发于干,干有大小,枝也有大小,粗中有嫩也。 总之在每一个 分干 分支 处,卓拔而起者,都为祖山。 例如:全国之龙脉都始于世界屋脊之称的昆仑山,分而为四,在北者由西藏高原向北行,循阿尔泰山山脉,兴安岭山脉,直达东北各省及韩国,谓之北龙。 中龙有二,其一为祁连山脉、贺兰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沿黄河流域抵达黄海。 其二为巴彦喀拉山脉、雪山山脉、娄山山脉,大巴山山脉,以及大别山山脉,沿长江流域抵达东海。 南龙则自喜马拉雅山脉、经五岭山脉南循粤江达南海。东循武夷山脉过海峡,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 南龙祖山之高为世界之冠,而气势磅礴,南有云南两广及福建,北有西康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因其气势高雄,到达尽头,犹有余力渡海而结台湾。是以玉山海拔达3952米,而成为台湾之山祖也。 凡祖山远者可勿论,以近穴处之祖山,谓之少祖为主,明代文成公——刘基(字伯温)著有《堪舆漫兴》赞叹少祖诗是这样记载的:【近穴名为少祖山,此山凶吉最相关,开睁展翅为祥瑞,低小孤单力必悭】。 少祖山乃龙出身处,要耸拔,要开睁展翅,要合星体。 所谓星体者,即之前文章中所说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之形状九星。【形状九星】因其形体所成而为水火木金土之五星也,不论何星,凡高而秀者贵,低而浊者福微。 自少祖出脉,要各字中抽,要盘旋剥换,要起伏生动,要脱卸过峡,过狭处要缠护,要迎送。要开帐,要脉出穿心。行龙以长远者为福泽悠久。 故《堪舆漫兴》有记载为:【随龙长短变低昂,龙若长时福亦长】之句。 自少祖山至父母山一段行龙,最要有枝脚,尤其以到头结穴一段之龙脉,以梧桐枝为上格,芍药枝为中格,蒹葭叶为下格,杨柳枝则有损公位。梧桐枝为双送双迎,芍药枝为单送单迎,两边对称,于出脉过峡处,紧紧缠护,此等龙百中难见一二,若成特形特局,必为帝王宰辅,大富大贵之地。 蒹葭龙其枝脚也为两旁开枝,但不对称,此格如星辰得位,也主大富大贵。杨柳枝其枝脚偏于一面,故《堪舆漫兴》记载:【手脚偏枯杨柳枝,边无边有未为奇,葬来定是亏公位,别地需当品搭之】。 另有无脚枝者,先贤成为仙带、芦笾。此等龙多从高山偷脉而出,落入平岗平原之中结穴,类多水星,若出三台屏账之下,必为状元宰辅。 行龙因其情势不同,可分为生、死、强、弱、顺、逆、进、退、福、劫、病、杀等之名。 1.凡行龙起伏有节,或冲天而起,或平地而落,如鼓、如珠。不特龙身各节高低大小均匀,节节相连,之玄屈曲,盘旋行走,东西蜿蜒,到头处,虎虎如生,此即生龙也,毕结富贵大地。 2.凡到头结穴一段,最贵秀丽活泼,而有精神。粗顽臃肿者,则子孙愚蠢强悍。高低不分,则无精神,没有摆折盘旋之态,则不活泼,其子孙懒散呆板,此皆死龙也。 3.强龙行度,于层峦叠嶂之处,突出一脉,如猛虎下山,好比苍龙出海,其气势磅礴雄伟,惟初一二节其势太盛不结,必几经转换,然后骤然顿止,前临江河,则非结穴处,当系渡江而去之龙。若为平原数里之外,连贯一脉,再成峦头即结大地矣,如果在骤然顿止之处扦葬,是为花假,误人多矣。 4.山行瘦削,出脉到头,后山如剑脊,如排骨,无圆润敦厚之情象,山多砂粒岩石,无粘土混杂,则气脉不贯,子系伶仃孤寡,是即谓之弱龙也。 5.《堪舆漫兴》记载顺龙是这样写的:【开睁对对贴身后,布曜双双绕穴前;父子一堂慈更孝,孙枝满眼顺而贤】。行龙有送无迎者,必要开睁如展翅,则两旁之护持,紧而有力。龙身如此,结穴之龙虎砂也必如此。凡此一类形者,都称之为顺龙,主一门为慈祥忠孝,子孙贤良。 6.大凡同室操戈,兄弟阋墙,或夫妻反目,以及谋害仳离,其祖坟必属逆龙。逆龙者来龙逆转,反绕斜托。而龙虎背内面外,朝山侧立背向,均不顾穴,皆为逆龙也。 7.来脉层层跌宕,串串珠连,其后山一层高出一层,节节有序者,谓之进龙,《堪舆漫兴》记载:【穴后相差接接高,犹如天马下云霄,子承于父系承祖,世代居官挂紫袍。】 8.《堪舆漫兴》还有记载:【穴后一重低一重,此地须知是退龙;纵有穴情只一代,儿孙不久便贫穷。】 9.凡龙身圆润敦厚,行走悠闲,自少祖以迄父母山,均圆净而无臃肿瘦削之态。也无急剧懒散之情,四周之山团团凑聚,不见怪岩耸削之峰峦,无穷山坑泄之恶水,此即福龙也,得其垣局,必富贵寿考。 10.龙身没有起伏盘旋之状,枝脚边有边无,或一边有护,一边空缺无遮,且龙身崩缺,成为断岩,此为天生之病龙,又从龙身中开辟一隧道,为公路铁路所贯通,或开矿挖掘为深坑,更有今人之安葬,多喜排场,将穴星开辟成广场,或于穴后挖一深坑,筑成钢筋水泥墙,这些都是剪裁太过,将其原形,破坏无遗,不足显其神韵,乃人为之病龙也,多主孤寒。 11.凡龙身及穴场广大,旁正难分,上则坳风穿穴,下则倾斜无势。或偏左右,则嫌后不能乘气度脉,前不能朝山拱穴,东牵西拽,模糊不清,此劫龙也。 ①、不仅龙穴有此劫害,若朝山逼近,粗大高耸,至有压穴坐井之害。 ②、又因面山或一旁之山过高,则有回风射穴之劫害。 ③、三为直斜之水,有冲城割脚之害。 ④、四为坳风、洞风射穴之害,盖因砂之闪趺,风从闪趺处吹来,谓之坳风,从侧面之峡谷中吹来,砂不能紧护,谓之洞风射穴。尤其是以乾戌、丑艮,巽巳等风最忌,故先贤有记载:【乾戌坳风多白蚁】也。 12.龙身层层叠叠,布满怪岩恶石,未过峡脱卸其凶杀之气者,杀龙也。或没有闪趺摆折,直来尖射者,或龙身所带之石高大,显其棱棱之锋芒,而不平正圆滑者,皆为龙身带杀,殊为不吉。 13.若山石平正圆滑,没有凶恶棱棱之象,而龙脉盘旋起伏,虎虎有生气者,则系龙身带有仓库,多属富龙,是以有石山土穴,或石占穴者,必须体察明白,辨认清楚。 以上皆以龙之情态,辨认吉凶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