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阳到、插艾叶、悬菖蒲——听听中医院专家为您解读其中的卫生防疫知识

 汾河图书馆 2022-05-16 发布于山西

端午节时,家家遍插菖蒲和艾叶,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的卫生防疫习俗。让我们来听听仪征市中医院于开彬主任中药师给大家讲解艾叶和菖蒲的知识。

端午节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气温开始升高,降雨开始增加,湿热的天气,使得细菌、病毒、昆虫等容易繁殖滋生,常常导致瘟疫流行、疾病蔓延,威胁人畜安全。

把艾叶拧成绳,晒干后在室内点燃,能驱除蚊蝇。基于这种功能,在古人万物有灵的观念中,又把艾叶转化为超现实的“祛禳物”,相信它具有“禳毒气”“御瘟疫”“去疾避邪”的神力。于是,端午节这天,全国多数地区的家家户户有门前和庭堂插艾叶的习俗。插在门口的艾叶,通常被捆扎成人形,称为“艾人”。《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于户上,可攘毒气。”或者将艾叶剪为弧形,或将艾叶贴在虎形彩纸上,叫作“艾虎”,甚至直接缚成东汉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陵——张天师的形象,称作“天师艾”,以避邪驱瘴。《梦粱录》说:“家家……以爱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另外,菖蒲也是门户外悬挂的重要物品,菖蒲叶像长剑,民间称其为“天师剑”,可以斩千邪,菖蒲、艾草混在一起放在门首,既能祛病又能驱邪。

端午前后,各类虫蛇十分活跃,有些害虫蚕食五谷作物,有些则螫人致病甚至致死。为防止毒虫危害作物和人,人们将蛇、蜈蚣、蝎子(蜘蛛)、蜥蜴、蟾蜍这五种害虫(动物)作为代表,称为“五毒”。端午节的时候,人们用彩纸剪“五毒”像贴门、窗、墙、炕上,以比诸毒。同时,还将雄黄酒洒在房间角落、房外、院墙之下,会收到驱赶蚊虫、灭虫杀蚊的奇效。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素贞就是喝了雄黄酒才显出了射精的原型,亦是此因。在没有专门消毒剂的古代,人们就有这种消毒防疫意识,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了。

可见,插艾叶、挂艾虎、悬菖蒲以及贴五毒图、遍洒雄黄酒的真实意义在于将灾祸和邪恶挡在门外,驱邪避毒,求得家人平安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