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火归元两篇精品!(重点是思维)

 逸心茶舍 2022-05-16 发布于内蒙古

引火归元(一)

“引火归元”法是中医治疗热病的几种方法之一。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出现了用辛热药物杂入寒冷药物中治疗热病的方剂,如第十八卷《胸中热第五》中的治热气上冲不得息欲死不得眠方、承气汤、半夏汤和《压热第六》中的大酸枣汤、大枣汤等方剂中,均有一味辛热药物“桂心”。这足已说明孙思邈已经娴熟地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热病了。

明代的《景岳全书》第十五卷《寒热》篇中,把治疗热病之法总结归纳为六种:“凡微热之气,宜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宜寒以制之;郁热在经络者,宜疏之、发之;结热在脏腑者,宜通之、利之;阴虚之热,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宜益火以培之。”书中虽然提出了“无根之热,宜益火以培之”,但并没指出此法即为“引火归元”之法。

清代的《医学心悟·火字解》总结归纳出治疗内火四法。即:1、达:所谓木郁则达之;2、滋: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3、温: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火热;4、引: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元。

凡素体气阴两虚或气血双虚以及身体特别虚弱的患者,又罹患温热病后,西医连续使用抗菌素、中医连续使用白虎汤以及其它诸多寒凉药物而高热仍不退者,应立即采用“引火归元”之法(即寒凉药物中佐以辛热药物),可立见宏效。简述病例2则:

1、石××,女,57岁,退休职工。该患者本来就患有气阴两虚型消渴证,又罹患温热病,头身疼痛,周身乏力,恶热,纳呆,口苦咽干,口渴引饮,尺肤热,午后病情加重,入夜热甚,舌淡红苔黄,脉象细数。体温39°5C。经某医院诊治,处以白虎汤三剂。服完两剂后,体温仍为39°4C,上述症状不减,笔者于其第三剂药中加入肉桂3克,一剂而愈。

2、李××,男,46岁,教师。该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年不愈,素体气血双虚,又患湿温,头痛如裹,咽喉肿痛,颌下出现淋巴结节多个,并疼痛,尺肤热,口不渴,饮食不下,午后脯热,入夜喉部疼痛,彻夜不寐。舌淡苔黄腻,舌面水汪汪。脉象濡数,体温39。3C。经某医院诊治,给予注射青霉素,每次160万单位,日2次,连续注射3天,高热仍不退,症状无减,喉痛依然。

处以三仁汤合白虎汤加马勃10克、大青叶10克、肉桂3克,每日1剂,3剂热退,诸症悉除。

临床上高热不退多属实证、热证,治疗时一般均投以寒凉之剂。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对于虚火上炎所致发热不退一证的治疗就不能一味寒凉,必须投以热药,才能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并最终治愈疾病。

Image

引火归元(二)

“引火归元”中医以为肾藏精,其中包含着命门之火,即所谓的肾阳,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还能温养五脏六腑,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脏腑有命火的温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如果肾阴亏竭,阴不敛阳,就会出现虚阳上越的病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赤、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等。中医治疗上有引火归元法,即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方法是:在滋阴药中加入附子、肉桂之类温阳之品。

“引火归元”,指的是引导浮游之火下归于肾的治法。适用于肾阴亏竭、阳失所依、上僭为浮游之火而见颧红、面赤、咽痛、牙痛、脉微细或浮大无力等症,一般于滋阴药中略佐肉桂等药。

此火又称“虚火”、“龙雷之火”、“浮游之火”、“无根之火”,多由热病伤阴、房劳不节,寒邪直中,年老肾亏以致肾阴亏虚,不能潜阳,命门火衰,阳虚不能守舍所致。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烦热,脉大而空或形寒、下肢冷甚、小便频数、滑精早泄、脉沉细无力等肾虚证,同时又有头痛、齿目、咽喉疼痛、吐衄咳血、面赤升火、低热、口舌生疮、烦躁失眠等。

Image

在调治肾中阴阳的方药中,以少量肉桂或附子作为佐使以导龙入海,引为归宅,是为引火归原法。方如《金匮》八味丸,潜龙汤等。

治法分析:虚火上浮者,既有肾阴虚的一面,又有肾阳虚的一面,治宜两者兼顾。若阴虚偏甚,则在滋阴壮水中少佐肉桂,使浮火重归肾宅;若阳虚较重,则重用温补摄纳的同时,佐桂、附引火下行。

    “引火归原” 是中医针对肾火上浮、火不归原而设立的一种治法。火,指临床上的浮阳、浮火、虚火、阴火,也叫龙火;原,亦作元,主要指肾,因肾为阳气之根,阴火之宅。

    本法所针对的病机乃阴虚不能涵阳,或阴盛迫阳上越,或阳虚不能固守本位,导致虚阳上浮,龙火上僭。凡伤寒、杂病,如病人禀赋虚寒,或劳倦、性欲过度,或误服寒凉等所致的肾火虚浮的假热证,即火不归原证,具体如内伤发热、头痛、眩晕、消渴、血证、阳痿、失眠、牙痛、咽痛、口舌生疮等,均适用于本法治疗。

用药特点:

    是在重用熟地、当归等填补真阴药的同时,反其常地用少量肉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使与上浮的虚火同气相求,引导其归之于下(肾)。有时也另佐炙甘草、童便、牛膝、细辛等药,有时也佐牡蛎、龟板等介潜药,或黑锡丹等纳镇药,或磁朱丸等交济药,有时还单用桂、附等辛热药外敷于足底涌泉穴等处。

推荐相关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